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象学是20世纪影响巨大的哲学运动,其基本精神是“面向事情本身”,其根本任务是洞察事物的本质。职业教育的现象学是关于职业教育的哲学,其主旨是探究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两个层面上呈现,一个层面是作为“目的论”的职业教育,另一个层面是作为“形式论”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考点阐释]关于“深刻”,《考试大纲》有三个评分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其中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要求考生透过现象的迷雾作深入思考,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  相似文献   

3.
“法的本质”是法理学界长期争论而未能很好解决的根本问题。如何研究法的本质?对此探讨的观点不少,“层次论”与“要素分析说”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主张“层次论”者从分析法的现象出发,根据法的内容及其阶级属性、社会属性,将法的本质分为三个层次:以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为第一层次;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第二层次:历史传统、习惯等物质以外的因素是第三层次。主张“要素分析说”者则从分析“本质”这一哲学概念出发,认为“本质”是人们对事物内部矛盾和内在联系的认知,反映事物稳定的和一般的性质。事物的本质所具有的一般特征是:(一)本质是经过比较而得出的某类事物共有的重要性,即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二)本质存在于同类事物的每一对象之中,而不仅存在于个别现象之中,本质属性自身又是同一的;(三)本质属性是从不同方面规定事物性质的东西。因而,法的本质作为其本质属性的概括,也应具有上述的一般特征。根据这样的衡量标准,“要素分析说”认为,法的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规范性可概括为法的本质属性,它们分别代表法的价值因素、强制因素和规范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哲学教科书对本质的含义,认为即事物的内在联系、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事物的根本性质;对本质的特点,认为是相对稳定的一般的东西,是通过现象表现的;对本质结构是没有论述的。笔者认为,只有以事物的根本性质来表述本质范畴才是恰当的;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性的同时,又具有可变性、具体性和可转化性等特点;本质是有结构的。确定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指它的根本性质是具体的发展的是有内部结构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个历史概念。邓小平讲的“本质论”的含义: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是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本质论”的新意是:把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本质,是对社主义社会根本任务认识的升华;把解放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本质,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新的认识;把共同富裕和生产力相联系来确定社会主义本质,是与传统认识有区别的认识。“本质”论的前提: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的;是对我国原有政治经济体制弊端讲的;是对当代国际环境讲的。  相似文献   

5.
一、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表现为:(1)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自己。(2)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即使是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明确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在方法论上就要求“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所在。本质问题具有导向性,只有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才能真正认识职业教育课程,进而才能合理开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活动。那么,到底如何理解职业教育课程本质?哲学中指出,每一事物的本质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因此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就要对它自身内部的特殊矛盾进行分析。那么,对职业教育课程本质的认识,就需要首先对其内部特殊的矛盾进行  相似文献   

7.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发展等级”中对作文“深刻”列出了三条内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其中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要求的是考生透过表象的迷雾作深入思考,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研究可简略归纳为以下10种:(1)“生利性”说。认为职业教育是在提高受教育者造福社会与他人的能力之时.同时给与他人获得生计的手段和本领。(2)“社会性”说。认为职业教育属于社会范畴.是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3)“职业性”说。  相似文献   

9.
现象的诉说     
“择差”教育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无论作何解说,是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的。我们知道,“现象”一词,通解为“事物在发展、变化和它所表现的外部的形态和联系”。在社会学中,现象是指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已存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对社会已有一定影响,但其存在和发展之规律尚待去探讨和研究。其实,现象与本质之间,有其统一与同一的一面,但有时,现象也有它自己的诉说——  相似文献   

10.
"本质"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技艺授受"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这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对事物本质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教学本质问题是教学论的核心问题。正因为如此,教学本质问题历来备受人们关注。然而,有目共睹的是,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依然悬而未决。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本质”这一哲学范畴作了形而上学的思考,未能充分利用唯物辩证法这一方法论武器来揭示其内涵。 从辩证唯物主义看,事物的本质不是单要素的,而是不同规定性的统一。对之可作以下几点理解:(1)本质是一事物现实存在的根据、基础,一事物的本质向它的对立面转化,这个事物也就随之消亡。(2)本质不同于事物的现象,它是事物内有的、较为稳定的东西。(3)本质是…  相似文献   

12.
任何相对独立的事物都有其特有的性质。通常,事物的性质决定着事物所具有的功能。事物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着事物应有的地位。而事物只有处在应有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体现其性质。“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类型。这既是教育的历史发展,现代教育的客观现实,也由国家的教育法规所明确和肯定。但是,长期以来,轻视职业教育、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一直存在,有时甚至有增无减,相当程度地影响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功能的发挥,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作…  相似文献   

13.
“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是这样解说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表象反映出来。每一个客观事物,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些复杂的规定通过丰富多彩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  相似文献   

14.
一、要善于把哲学课本教“厚”把哲学课本教“厚”,是由哲学原理和哲学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是把高度抽象概括的哲学原理讲清讲深的客观要求,是哲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抽象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具体事物和具体现象舍弃了,只保留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如物质、意识、联系、发展、一切事物都在运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等等。哲学教师在讲授这些抽象原理的时候,要善于把被舍弃的具体事物进行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其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15.
谚语典故话哲理邵步越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瞎子摸象比喻只认识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而未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二者不同。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性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  相似文献   

16.
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作了界定,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依笔者浅见,关于“深刻”的具体内涵分别指向认识对象本身、认识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发展走向。“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拨开假象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则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一文学艺术究竟能不能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毛主常在论述矛盾的特殊性时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这种情形,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在社会现象和思想现象中是同样地存在着。”毛主席在同音乐工作者谈话时又说,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大体相同,但仔细看来,每片叶子都不一样。文学艺术是观念意识形态的东西,是“社会现象和思想现象”,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艺创作虽然不象照镜子那样,把生活中的东西都原样反映出来,但它对生活中本质的富有特征的东西,都应该典型地反映出来。社会生活是千差万别的,丰富多彩的,因此真实地反映在作品中,也必然是多样的。树叶子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评分标准关于“深刻”共有三个评分点: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透过表象、局部,深入探究它们掩藏的内在的、普遍的根本属性。“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观点具有启发性”主要指观点独到而辩证,使人读后对某个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一、职业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 ,面向生产、工作第一线 ,其培养目标是各行业需要的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工 ,其培养规格是技术型、工艺型、应用型人才 ,简言之 ,职业教育着力培养的是各行业第一线的“能工巧匠”、岗位“状元”。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大系统中应定位于此 ,具体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服从于这一定位。二、职业教育对象、目标的特定性 ,决定了其根本教学指导思想只能是“能力本位” ,这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也是职业教育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根本保证。社会要求于从业人员的是动态的能力结构 ,而非…  相似文献   

20.
之一洞幽烛微追根溯源——高考作文“深刻”例谈高考作文的“深刻”包括三个方面:1.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只有透过现象的迷雾,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才能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2.揭示事物产生的因果关系。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事物的因果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所持观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有前瞻性并能引发别人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境界的升华。但是,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