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生最终获得的概念与科学概念存在偏差或完全误解,被称为“迷思概念”。通过二段式诊断测验,寻找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交叉分析迷思概念的成因,进而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对待学生的"迷思概念"。本文旨在探讨迷思概念的意义,以及迷思概念的发生机制,进而寻找迷思概念及其转变的途径,探讨科学活动与概念构建的关系,为科学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即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释生活中某些新现象,导致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形成迷思概念。迷思概念对小学生科学认知负面影响很大。本文从迷思概念说起,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成因分析,就如何转变迷思概念做了简要论述,旨在人们对迷思概念转变教学有一个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
高萍 《文教资料》2014,(5):172-174
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总是与科学概念存在一定差异,即“迷思概念”。迷思概念的存在会影响学生对新概念的正确理解。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和解题困惑。本文从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入手,举例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5.
陆林忠 《中国教师》2012,(17):62-65
<正>一、初中科学迷思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区别初中学生在接受正统科学教育之前,就已经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许多概念。在这些概念中,一些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朴素概念,但更多的是有悖于科学的错误概念。我们把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概念或与科学概念不完全一致的认识叫做迷思概念。迷思概念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仅仅反映事物的一些表面现象,违背了科学道理,对学生正确地掌握科学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造成一定的障碍。[1]学生头脑中的迷思概念是形成正确科学概念的基础。这就提醒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  相似文献   

6.
李成 《教学月刊》2023,(5):44-48
“迷思概念”会严重影响概念教学的成效,教师应分析“迷思概念”的成因,明确其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解构“迷思概念”。这是帮助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建构科学概念的关键。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基于体验、实验、问题链、模型而引发冲突、创设情境、引导思辨、拓展应用,使学生解构“迷思概念”之不足、认识科学概念之合理、体会科学概念之本质、应用科学概念于实践,进而不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迁移应用。  相似文献   

7.
教师合理地利用迷思概念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概念。对四阶测试编制过程和诊断流程进行阐述,归纳学生在学习“免疫调节”一节中存在的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8.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这一部分概念性知识众多且比较抽象,迷思概念的存在阻碍了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为尽可能地消除高三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通过制定二段式概念量表,施测诊断出错误率较高、较典型的概念,分析后针对性地进行概念转变策略教学,教学后再次施测,经方差分析发现迷思概念占有率显著下降,表明教学转变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9.
迷思概念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概念或与科学概念不完全一致的认识,它违背了科学道理,对学生正确地掌握科学概念造成一定的障碍.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教师授课方式等的影响是迷思概念形成的原因.教师应认真研究转变学生迷思概念的策略,并认真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0.
陈静 《考试周刊》2009,(33):180-182
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迷思概念”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科学概念的正确认识,本文作者通过探讨化学迷思概念的成因、特征,提出了有效促进学生化学迷思概念转变的裳略。  相似文献   

11.
一年级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往往以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知识,形成不科学的迷思概念。对此,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任务挑战、学生互评等方式,及时破解学生已形成的迷思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地理概念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然而学生头脑中的地理迷思概念会使学生曲解地理概念的本质,不利于他们建立科学的地理概念体系。通过四段式测试法和访谈法,研究发现,中学生在人文地理概念学习中存在的迷思概念,并归纳为空壳型概念、混淆型概念、不完整型概念、例证不明型概念四种类型。为了帮助学生转变迷思概念,加深对中学人文地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探讨其产生原因,并对每类迷思概念提出针对性的概念转变策略。  相似文献   

13.
概念是生物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建构生命观念的基础。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迷思概念,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进而形成生命观念。如何转化学生已有的迷思概念和避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迷思概念,成为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一大挑战。结合深度学习理念,探讨迷思概念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转变策略,旨在为一线生物学教师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迷思概念的存在会对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产生负迁移。在自编二阶测试卷的基础上加入信心指数阶,形成信效度较高的四阶诊断测试卷,对两所中学的高中生“静电场”迷思概念进行诊断研究,共诊断出18个迷思概念,在电势与电势能等核心概念中尤为突出;进一步将其成因归纳为概念理解不足、前概念的干扰、思维定势等,为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迷思概念对科学概念教学带来的影响,通过问题情境、直观教学、合作学习、利用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经常出现失误,原因在于迷思概念的阻挠。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迷思概念,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有意义学习、创设认知冲突、思维可视化、解除"前摄抑制"等策略转化学生的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法,对年龄在15~16岁的133名高一学生有关力和运动的概念进行调查,根据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特征,设计了基于TEL模型的牛顿第一定律概念转变教学活动并开发了计算机建模工具来支持其概念转变。通过系统的介入这一干预,并对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后,作者认为,这一有计划的干预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力和运动的理解,从而转变学生力和运动的迷思概念,建构一个科学概念;合理使用计算机建模工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力和运动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8.
摩擦力是物理学习中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摩擦力存在较多的迷思概念,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迷思概念进行转变.利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对国际上关于摩擦力概念转变教学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关于摩擦力迷思概念集中在摩擦力的定义与产生条件、方向、大小和作用等方面;迷思概念的形成有概念本身、教师教学、教材资源等方面的原因;教学策略主要有认知冲突、类比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相似文献   

19.
迷思概念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科学知识前存在的错误前概念,它的存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造成地理学习的低效率,对地理教学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学生迷思概念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转变迷思概念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受学生“认识方式”的影响.教师从学生的认识方式及认识发展出发,展开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围绕五则“迷思概念”提升教学针对性,可以有效实现迷思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变,让学生在体验科学学习的过程中达成从认识到认知升级,并提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