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智障儿童。培智学校的教育应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及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从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入手,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上存在很多特殊群体,包括肢体残疾、盲聋哑、智障等人群,通常人们接触肢体残疾、聋哑人群要多于智障人群,所以对智障人群的了解比较少,智障人群就是由于先天的因素导致他们的智力比常人低,缺乏生活能力,不能很好地融入并适应社会。所谓的特殊学校也就是为了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教会他们生存能力为目标,使他们能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学校。在人口没有达到一定数量的地区,一般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级。  相似文献   

3.
霍丽娟 《考试周刊》2012,(83):186-186
培智教育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及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所以,必须从生活适应课程入手,满足智障学生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的智力和身体残疾,再加上家长的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较差。带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为智障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特殊教育的神圣使命。让智障儿童具备正常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学习自理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能有效地减轻社会负担。本文围绕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阐述,旨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张新周 《成才之路》2020,(10):68-69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原因,适应社会能力较差,长大后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弱。儿童阶段通过个案分析科学训练,对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力有针对性地加以干预,帮助智障儿童制定社会适应力提升策略,引导智障儿童走出封闭的小圈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培智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接受知识相对较慢,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为了让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活场景,展示生活、扮演生活角色等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让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低年级智障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大脑损伤,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存在明显困难,因此,对低年级智障孩子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儿歌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以其语言活泼、节奏明快的特点使孩子们最易受到感染。儿歌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智障孩子认识事物、认识社会、适应生活,从而抒发智障孩子的情感,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感到愉悦。  相似文献   

9.
孙小霞 《甘肃教育》2020,(6):187-187
"生活适应"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般性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它在培智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别差异性,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矫正和改善智障学生的身心缺陷,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进而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0.
姚冬萍 《考试周刊》2011,(5):224-225
沟通和交往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对于智障学生而言,沟通和交往能力更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如何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要紧密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程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移植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校园环境;融入生活,实现智障学生交往的生命价值。坚持给智障学生创造正常的生活化课程环境,从小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意识、沟通的习惯,是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的重要条件,也为他们今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引导式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引导智障幼儿开展学习活动,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教师再创设学习环境,引导智障幼儿思考,通过操作学会运用,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导智障幼儿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培养智障幼儿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智障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增强智障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有利于智障幼儿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智障学生心理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很差,为了充分调动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基于对智障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设计富有梯度的数学教学游戏活动,因人而异地实施数学活动游戏,让每一个智障学生能大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于活动中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从而使智障学生逐渐融入社会,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质量,让智障学生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金小义 《辅导员》2014,(15):87-88
正"生活即教育",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对我们今天的特殊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谓生活化语文教学,主要是指寻求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兴趣、生活情感和社会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并用直接的、多样的、贴近的方法,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悟生活,促进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们可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认知情况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语文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语文走近学生的生活,为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生活适应能力教育成为培智学校首要任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成为培智学校中一门崭新的课程。这门课程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限制,拓展了智障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内容,能够使智障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熟悉必要的社会规范,引导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使其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奠定基础。一、以智障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5.
廖健华 《生活教育》2014,(12):112-113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生活能力"为核心,对不同类型的智障学生进行生活训练与研究,不断探索"生活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由于智障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动起来的教学中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智障儿童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7.
薛长爽 《天津教育》2014,(17):105-105
智障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培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以及一些简单的技能,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为给智障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我校坚持“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理,融入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李芝 《教师》2011,(23):74-74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培智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未知的知识接受起来相对来说是较慢的。为了让智障儿童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效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引导式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引导智障幼儿开展学习活动,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教师再创设学习环境,引导智障幼儿思考,通过操作学会运用,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导智障幼儿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培养智障幼儿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智障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增强智障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有利于智障幼儿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如果不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将来他们将没法在社会立足。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是智障儿童的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为特校教育提出新的课题。文章主要结合新课标,论述特校学习教育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和理念,引领智障儿童适应社会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