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了高中化学教材中对元素金属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与强弱判断的描述的不当之处,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正确表述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有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指出了高中化学教材中对元素金属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与强弱判断的描述的不当之处,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正确表述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有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崔晨昀  吴星 《化学教与学》2011,(8):73-74,89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但几乎所有的中学化学教材中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衡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标准也不一致。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呢?  相似文献   

4.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在教材中的介绍非常有限。归纳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明确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两个易混淆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元素属性强弱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介绍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中“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时,一些教师常源引学生们在初中已学过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作为实例佐证。笔者认为有欠妥当。通常所说的“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都是指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失电子的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其“金属活动性”也强。但从各自的定义出发,“金属性”常用电离能的大小来衡量。电离能是元素的一个气态原子在基态时铁去电子所需要的能量,金属的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强。“金属活动性”则是金属在其水溶液里变为水合离子的倾向,是表示金属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采用标准电…  相似文献   

6.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很模糊的概念,如果不弄清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概念,就难以理解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位、构、性”的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7.
金属性及其定量标度是大学无机化学和中学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重要课题。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大学和中学化学教材,对于金属性概念阐述得不够确切,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概念,一些金属性的定量标度使用欠妥,给教与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就金属性概念、金属性的定量标度进行分析、讨论,以求得到正确答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综合中学化学内容,其强弱判断有以下九种方法。 一、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依据: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例:(略)。 二、根据物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 依据:一般地,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反应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原子的性质。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原子核对外围电子的吸引力就越小,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就愈强。反之原子半径小、最外层电子数多的金属元素,原子核对外围电子的吸引力大,难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就愈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愈强。反之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弱,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弱,依此可以从下列八个方面来确定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之强弱。  相似文献   

10.
元素的金属性和元素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应是两个不同的性质,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和本质的联系.长期以来,一些中学和大学无机化学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中对元素这两个基本性质之间关系阐述的不够确切,造成了教学过程中概念上的一些偏误.因此,本文对这两个性质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1)同周期元素自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如金属性:Na>Mg>Al;K>Ca>Ga>Ge.(2)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依次增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中学化学课本中,并没有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氧化性与还原性的严格界定.然而这两对概念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使用频率却较高,不少学生往往误认为金属性就是还原性、氧化性就是非金属性,甚至于有的年轻教师也有混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将这两对概念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3.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递增以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同主族元素则随着核电荷数递增以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这个规律,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可以从上下左右四种元素确定该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在中师课本第一册中有这样一道作业题:比较氧、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按照元素周期律氧和氯都比硫的非金属性强,那么氧和氯的非金属性强弱就不那么明显了。根据哲学上由量变到质变这一普遍自然规律的启示,找到一个定量的简易判断方法。我们知道:在同一主族中,元素随着电子层数(周期数)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而在同周期中,元素随着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可见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与其金属性、非金属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来表示,式子中A为元素所在主族数,n为元素所在的周期数,R为A与n的比值,根据R值的大小就可判断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R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R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当R>1时,元素主要显示非金属性。如氮:R=4/2=2.5,2.5>1所以它是非金属;碳:R=4/2=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审查通过的人教版高一化学第111页问答题的第1、2小题都涉及到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那么具体如何判断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化学教学的同人,想必会要遇到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同一个问题要求教师回答: 1.按标准电极电势值排列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Sn比Pb的金属性强,而按主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又应该是Pb比Sn的金属性强。 2.按元素的电负性Pb(2.33),Sn(1.96),是Sn比Pb的金属性强,而按元素氧  相似文献   

16.
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素的金属性指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金属阳离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的能力,或形成化学键时共用电子对偏向于该原子的倾向。在中学阶段可用以下方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一、元素金属性的判断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强度判断。金属元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强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例:N a能与冷水剧烈反应,而M g只能和热水反应,故N a的金属性比M g强。而M g与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的程度比A l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程度剧烈,故M g的金属性又比A l的强。2.根据元素形成的最高价…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时候,学生往往对元素的金属性和金属活泼性这两个概念模糊不清,产生混淆,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教材中,采用金属与水的反应来验证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和同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这种做法有失科学性,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讨论金属活动性是有条件的,不能采用金属与水的反应来验证周期表中金属活动性的递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教学人教版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课,在学习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时,会和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尤其是第三周期的Na、Mg、Al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又  相似文献   

20.
浅谈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概念广东惠州潼湖侨场中学(516232)曾荣在中学化学里“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有不少学生由于对它们分辨不清,以致于在应用时常常造成混乱、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