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由于某些原因贫困生(经济上贫困的学生)依然存在。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了让贫困生走进校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助学代款的发放、勤工俭学等,这些都给贫困生带来了希望。除了欣慰于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大学外,他们的心里还在想些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呢?不妨让我们再次走近贫困生,走入他们的心里去真正地了解他们,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以学习、生活、就业的勇气和自信!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自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由于某些原因贫困生(经济上贫困的学生)依然存在。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了让贫困生走进校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助学代款的发放、勤工俭学等,这些都给贫困生带来了希望。除了欣慰于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大学外,他们的心里还在想些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呢?不妨让我们再次走近贫困生,走入他们的心里去真正地了解他们,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以学习、生活、就业的勇气和自信!  相似文献   

3.
挣扎的心--关注部分高校贫困生的因贫而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由于某些原因贫困生(经济上贫困的学生)依然存在。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了让贫困生走进校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助学代款的发放、勤工俭学等,这些都给贫困生带来了希望。除了欣慰于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大学外,他们的心里还在想些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呢?不妨让我们再次走近贫困生,走入他们的心里去真正地了解他们,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以学习、生活、就业的勇气和自信!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由于某些原因贫困生(经济上贫困的学生)依然存在。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了让贫困生走进校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助学代款的发放、勤工俭学等,这些都给贫困生带来了希望。除了欣慰于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大学外,他们的心里还在想些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呢?不妨让我们再次走近贫困生,走入他们的心里去真正地了解他们,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以学习、生活、就业的勇气和自信!  相似文献   

5.
辛酸求学路     
虽然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由于某些原因贫困生(经济上贫困的学生)依然存在。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了让贫困生走进校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助学代款的发放、勤工俭学等,这些都给贫困生带来了希望。除了欣慰于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大学外,他们的心里还在想些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呢?不妨让我们再次走近贫困生,走入他们的心里去真正地了解他们,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以学习、生活、就业的勇气和自信!  相似文献   

6.
走进死亡谷     
1849年冬,一支寻找金矿的勘探队伍深入美国加利福尼亚与内华达州相毗连的群山之中。他们因迷失方向走入了一条大峡谷,最终他们几乎全队覆灭,只有几个人侥幸脱险。成功穿越山谷的少数人在离开此地时伤心地说了句“Goodbye Death Valley”,死亡谷由此得名。此后,有些前去探险的人员,也屡屡葬身谷中,至今我们仍无法知道他们死亡的确切原因。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走入“死亡谷”。  相似文献   

7.
9月,新学期开始,校园里又迎来新生,他们对即将开始的职高新生活,既充满好奇,又有些羞怯。升入高年级的同学们刚过完一个充实的暑假,他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了最初的社会体验。而两个月前毕业的"前辈"们陆陆续续走入职场,在职场,他们也是"嫩"得可以掐出汁来。"新人"就是"弱小"、"稚嫩"的代名词,是战战兢兢努力适应新生活的"可怜虫"。哈哈,其实也没那么可怕,作为活力四射、敢闯敢拼的"初生牛犊","新人"的群体面貌还是很积极向上,让人羡慕的。新人报到,请多关照!  相似文献   

8.
走入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杨高)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群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这群学生中,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外省市学生,他们勤奋好学、自我管理能力强,为杨高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同时也不乏有些含蓄、沉静、内向的学生,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难以融入新环境.他们中有的常的感到迷茫、困惑、苦闷,患上了"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  相似文献   

9.
创建校园文化,让墙壁说话,是大部分学校早已做的事情,但到底让墙壁说什么话,说给谁听,他们能不能听,就另当别论了。传统的校园里,墙壁上的话太高调,且大都是说教,于是没人听;有些话离孩子太远,孩子们太生疏,听不懂;有些话,都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孩子们当然也躲得远远的。  相似文献   

10.
浅吟 《初中生学习》2015,(Z1):38-39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校园里就有多少个像苏春一样的女生——长相平平,青春痘在那张长有雀斑的脸上此起彼伏;因为长得偏胖,经常穿着肥大的校服;成绩平平,甚至有些科目还会亮红灯。苏春一走入校园就如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很难被发现。她像是乡间田野里的一朵小雏菊,开得不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下,计算机逐步走入了小学校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数学的体会和感受由以往的枯燥乏味变为新颖有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给他们带来多重的感官刺激。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结合多媒体的特性对教学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橙橙说新闻     
《少先队小干部》2014,(3):16-19
小编的话亲爱的队员们,春天的到来,总会让我们常怀感恩之情,因为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回忆过去,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已经在脑海里深深留下印记。本期的《橙橙说新闻》,小编带大家走入两个传奇人物的世界,他们的名字是曼德拉、邵逸夫。对于这两位,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拥有温暖人间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漫画具有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寓意深刻的特点,尤其是那简洁的线条、夸张的手法,吸引了中小学生的眼球,成为他们精神食粮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充斥市场的日本、美国等卡通漫画如今已经占领了漫画主流,也正在悄然改变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如何让民族水墨漫画在少年儿童心目中扎根发芽,已是当务之急。随着湖北省安陆市水墨漫画的逐渐普及,以及漫画教育在青少年儿童中发展壮大,让漫画走入校园,走进课堂,已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本文就儿童水墨漫画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贾宪章 《宁夏教育》2005,(7):114-114
时下,走进一所中小学的校园.学生过早的成熟表现都会让人感到惊讶。他们“规范”的语言、“标准”的礼节、“到位”的角色表现.特别是一些学生干部,更是“规范”到了极点。他们表现的“成熟”程度,成年人都有些手足无措,甚至“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5.
事例:园园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再有几个月的时间,园园就要走入小学的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最近,园园的爸爸妈妈同时被单位派到国外去进修三个月,爸爸妈妈虽然对一起外出学习有些犹豫,但一想到不久后园园要上小学,再出国学习会更困难时,就同意了单位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七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对语文的热爱更加深切,多媒体成为了我的语文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高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一些经验,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拼音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拼音教学是学生最先接触到的语文。一年级的学生充满了稚气,刚刚走入校园的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对老师而言,既让学生扎实拼音基础,又让学生有兴趣,就需要借助于多媒体的作用。(一)增加拼音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是很长,教  相似文献   

17.
论古风音乐     
古风音乐界近来动作频频,从网络走入现实,引来众多关注。古风音乐一直是从小众爱好,借助网络的普及在一些网友之间流行。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的话来说就是"古风音乐强势崛起"了。虽说有些夸张,但古风音乐界的这些大动作却让人无法忽视,但有些非专业人员对古风的利用,让其有了"反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0月16日,那个天高云淡的秋日,对于新作文人,对于山西省太原市太师一附小的师生们来说,都至今难忘。新作文人来了,他们走入太师一附小的“读书节”活动,带来了2000本《新作文》杂志,带来了一腔诚挚的祝福——愿同学们接触文字、亲近书籍、靠拢经典,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充满智慧、富有爱心、坚强勇敢、快乐幸福的人!让浓浓书香弥漫菁菁校园——新作文杂志社捐书活动掠影  相似文献   

19.
邵琴 《考试周刊》2012,(68):38-38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积累,让他们的周身弥散着书香,这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让课外阅读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位语文教师的重大职责。  相似文献   

20.
初为职业人     
从校园到社会,在一个人漫长的人生里程中仅仅只是一小步.但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它却是一个人生重要的转折点.经过了一段太长的校园生活,这段生活虽不能说是与世隔绝,难以否认的却是,它与社会有着天壤之别.如今,大学生们初入职场,走入了茫茫人海,进入了那些工作岗位,等待他们的是什么?这是一种怎样不同于校园的生活?不同的工作岗位带给他们哪些不同的感受?日前,笔者走访了几位2002届毕业生,记录了他们短短一两个月的工作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