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北文学具有鲜明的地缘特点,因为地处边疆、多民族聚居,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该文分析东北作家苏和巴鲁创作,并通过作品辨析其创作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石楠是新时期知名的皖籍作家,其长篇传记小说关注的不是事实的历史,而是追求表现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以其独特性和整体性在新时期传记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本文试以石楠作品的整体审美形态入手,分析构成这一整体审美形态的基本主题意向、体裁样式和个人艺术风格及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以求能够真正抵达石楠的传记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3.
许焕杰的传记小说《蔡伦》在细密地展开蔡伦人生的同时,将蔡伦的一生视作一种生命形态,不断地叩问着生命的意义。传记小说这种注重建构文本价值的创作方式,既赋予小说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味,又能提供给人们对付和摆脱困境的生存能力和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4.
狄更斯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远大前程>是他晚期的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狄更斯创作的一般特点.诙谐幽默的艺术夸张、难忘的形象刻画、人道主义的奏鸣曲,使得他的小说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将抒情渗透到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叙述中,并从中传达出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道理和含蓄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6.
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是公认的表现主义大师.写于1918年的<审判>是其代表作.本文试通过对<审判>内容的分析,从写作主体的思想、生活经历、所处社会环境等几方面探寻其创作风格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从《暴风雨》看莎士比亚晚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风雨》是一部传奇剧,或叫悲喜剧,堪称莎士比亚晚年作品中的代表作。该剧于1611年末首演,于1623年第一次正式出版。在经历了历史剧、悲剧和喜剧的创作高峰之后,晚年的莎士比亚似乎厌倦了大喜大悲的表现方式,转向新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高老头》中的思想内容及人物刻画分析,进一步总结巴尔扎克的主要创作风格。即主张真实反映生活,严格摹写现实,创造伟大的典型,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写,注重人物语言表达。《高老头》总体上体现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论。  相似文献   

10.
罗丹 《文教资料》2014,(29):101-103
魏文帝曹丕在中国古代公文史上一直是公文理论批评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公文创作的实践人。曹丕的公文写作文种众多,不仅文中包括多元的政治思想和举措,而且曹丕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使得其公文的风格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想起了郁达夫。他个性极刚毅,他在福建同日本人松永一起吃饭,席上痛斥日本军国主义者,不该侵略中国,正气凛然。1938年在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时,他赴台儿庄及东战场采访,出入战火中,毫无惧色。1942年2月,新加坡沦陷,到苏门答腊,隐姓埋名开酒厂,被迫当日军翻译,暗中帮助营救了不少爱国华侨,打击叛徒。1945年9月17日失踪,被日本宪兵暗杀,尸体下落不明。今天重读其小说《沉沦》,并探讨其小说的独特风格,以此作为对这位著名作家及民族志士的怀念。  相似文献   

12.
梁晓声是一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的"本色"作家。他的《普通人》以"本色"语言塑造了一位"本色"主人公,表达了回归真善美的"本色"理想。作品对正义道德的呼唤表现出与世俗社会的不协调,从另一层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显示了多元社会的张力。他的本色创作使他成为当代文坛上一位个性鲜明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在《沉沦》的创作中显露出复杂的心理情感 ,表现出的鲜明的进步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它不仅表现出对封建道德观念的大胆冲击 ,更重要的是鲜明地体现了作者仰慕光明 ,寄希望于在“沉沦”中“浮生” ,在“沉浮”中“见希望”的创作观。在一定的程度上 ,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和人生追求 ,代表了“五四”文学发展的方向和中国近代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15.
狄更斯试图以“善”与“爱”作为疗救社会问题的药方,津津乐道于用小人物的温情和感伤的眼泪达到阶级间的谅解与妥协,正是作者创作思想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16.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跋涉》是她的第一部小说集。《跋涉》的写作绝非偶然,它是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学潮流与作者独特生活经历的有机契合进发出的火花,在当时的青年作家之中颇有代表性。《跋涉》在思想阐释和艺术表达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这表明作者当时尚未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学道路,但它为萧红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在萧红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隋唐演义》中的萧后是被作为一个否定性的角色塑造的。作者弱化了她的政治见识和历史作用,淡化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人情味,而强化了对她的道德批判,因此,小说中的萧后不仅与历史原形有了较大差距,即使与同类题材的其它作品相比,这个人物也被明显丑化了。之所以要丑化萧后,这既与作者的总体构思、审美观念有关,同时还与作者特殊的文化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期的贾平凹,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突出表现在《高老庄》的小说创作中。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开始展露出文化建构的端倪,并以原生态展示生活的流程,从民间视角观察生活,语言上挖掘方言,力图宣泄语言的快感。因此《高老庄》在他的整个长篇小说链条中是很有意义的一部。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美国文坛上极具个性的作家,海明威于1932年在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冰山理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而《老人与海》则将冰山理论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简洁的文字风格和大量的白描、象征写作手法,来展现其以少胜多的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20.
《故事新编》的书写模式是鲁迅继承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传统,在对日本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重写方式的吸呐和超越之中形成的;《故事新编》对历史的想象性书写,是鲁迅独特的历史观和个人的现实体验二者相互激荡的产物;《故事新编》的“油滑”笔调在鲁迅写作中意外出现并逐渐发扬光大,其形成不仅仅是偶然事件触发的结果,更是植根于鲁迅自由、从容的创作心态、一贯的“反文体”意识和“为人生”文艺思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