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家父影响,我12岁开始集邮,至今已50年了。漫漫人生路,有邮相伴其乐无穷。收集信销票之乐。开始集邮的30年是以收集信销票为主,通过来往信件、向亲友索要、与邮友交换等途径,按邮票志号一枚枚地收集。每增加一枚新的品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配齐一套邮票更会兴奋不已。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集齐了绝大部分老纪特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及早期JT邮票的信销票。现在虽然没有专门去收集信销票,但对信销票仍有一份特别的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温浸泡、清洗、吸去水分、压平、分类插册信销票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李毅民 《收藏》2009,(10):11-12
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在红旗下长大的。小学二年级时,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开始集邮,从收集信销票、盖销票起步,还自己动手制作集邮册.星期天常去西安钟楼旁市集邮公司门市部,买新邮票并与邮友交换邮票。  相似文献   

3.
现在要集信销票已经较难了,真正的自然实寄封的信销票很少,只剩集邮爱好者互寄的“集邮实寄封”上的邮票和集邮爱好者购买的“商业实寄封”上的邮票(如邮票发行时的首日封、原地封等)。  相似文献   

4.
宋琛 《中国集邮》2000,(6):24-25
大套邮票是指那些成套邮票发行枚数在6枚或6枚以上的纪念和特种邮票,但不包括小型张等特殊规格的邮票在内。由于枚数较多且绝大多数均含有高面值,因此收集这些邮票的难度较大,尤其是信销票的收集难度更大,通过自然实寄获得信销票而能够收集齐全JT大套票可谓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5.
哈丁总统任内突然病逝,美国邮政急速印制邮票 辨认版别还要细观齿度 信销票中淘宝寻觅珍邮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家整理邮票,忽然,一枚信销票上的邮戳跃入我的眼帘:“1969.1.30/护驾垛(代)”,这不是我在农村插队时使用过的一枚邮票吗?于是用镊子夹起来反复把玩,许多往事也浮现在眼前,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7.
正培养学生的集邮兴趣,让他们从接触信销票起步,这一观点很多邮友都十分赞成。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信销票收集难,见不到信销票。如今不少邮友提倡学生集邮从信销票起步,显然这种方式目前十分困难。20世纪,通信技术尚不发达,我们广泛运用通信交流,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信件,可以先把自己家里来往信件上的邮票收集起来,而后从左邻右舍、亲朋  相似文献   

8.
虽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我就喜欢上了邮票,但上学时受经济制约,工作后又因环境闭塞,一直只在收集信销票,直到1984年才从千里之外的天津,开始预订新票。  相似文献   

9.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软佩的集邮家?中学时我是班里的宣传委员,为了给黑板报画插图,我收集了许多邮票(主要是信销票),还将邮票图案画在了黑板报上。从此,我开始了收集邮票之旅,一直走到了今天。最钦佩的集邮家是郭润康,老人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的品格和笔耕不辍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  相似文献   

10.
郭润康 《上海集邮》2002,(12):33-34
水波纹销票日戳,可说是在邮件上经常会遇见的,反映了我国邮政设施机械化程度之与日俱增。作为一名收集,我却不太喜欢这类水波纹戳,主要原因是在邮票上大都只现出几条波纹,且多用红色(因规定用红色,也有用黑色),如油墨质量不佳,或加墨不及时,则线条若隐若现,对收集信销票缺乏邮政意义,因之不太感兴趣,每逢桌上堆放多时就与其它实寄封捆扎在一起,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11.
在我厚厚的一本1974~1991年JT信销票集邮册中,静静地躺着一枚信销“金猴”。“金猴”是新中国生肖邮票的开始,它是邮电部于1980年2月1513发行的。俗称“庚申猴”。对于一名普通集邮者,我把拥有一枚“金猴”作为自己的梦想。而这个梦想的实现整整花了20年。  相似文献   

12.
集藏外邮,不可忽视维多利亚女王头像票,它是典型的传统邮票和经典邮票。1840年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问世以来,英国本土及其殖民地就多次大量发行维多利亚女王头像票,直至其1901年逝世。史学界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中,该类邮票发行和使用时间跨度之长,空间跨度之广,发行量和使用消耗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然而,今天我们很难找到一枚维多利亚女王新票,就是品相较好的信销票也不是很容易收集到的。毕竟年代  相似文献   

13.
小路 《上海集邮》2006,(7):19-19
为上述“双喜”之庆,卢森堡先在1939年12月1日发行全套6种附捐邮票,女大公、亲王、王子的素描像,每人各占2种;12月20日发行了上述小全张,印量4万,其邮票为高面值,不附捐。十余年前我从上海邮市购进这枚小全张,后对照1998版的斯科特目录,它的新票价为27.5美元,从无贴哀的新票为55美元,信销票65美元;到了2005版的斯科特目录,这种小全张的新票涨到32.5美元,从未贴过的新票与信销票都为82.5美元。好东西始终不乏人赏识,此为—例。  相似文献   

14.
笔者收藏有一枚黄军邮信销票(见图),可见大半个蓝色纪念邮戳:“开国四周年纪念/1953·10·1/合浦”。推测此戳未销在邮票上的部分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字。 合浦,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但在1953年时属广东省。这枚黄军邮信销票可以  相似文献   

15.
李军 《集邮博览》2011,(5):31-32
那是在初中毕业后,我刚刚开始接触到邮票,就被这花花绿绿的小画片所吸引,以后慢慢踏上了集邮之路,至今已有近60年来的历史。当初并不懂什么是集邮,无人指导,又受种种条件所限,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处于一种晾咙、盲目、无序的状态,时续时断地积攒一些信销票或购买几枚盖销票,可以说只是把玩而已,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集邮。  相似文献   

16.
集邮九问     
李鸿远 《集邮博览》2008,(11):35-35
Q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1950年初,我的舅父从大西南的重庆市寄来一枚贴有"西南进军图加盖"票的实寄封,信是寄给我母亲的。当时我就对印有毛泽东和朱德像的"大进军图案"的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集邮,当然是以收集信销票为主。  相似文献   

17.
1949年6月下旬至7月初,东川、西川两邮区共包括四川、西康两省及鄂西邮区13县范围。所属邮局先后在日常使用的单位,基数邮票上加盖各该邮局所在地地名后供寄信人购用。7月上旬以后虽然停止加盖,但已加盖之票仍照常使用,直至用完为止。我当时见到此种加盖票后感到新奇,于是见一枚收一枚,先后收集到不同地名和不同面值的信销票近300枚,实寄封60余个。连同我先后见到过的邮票则近千枚,封  相似文献   

18.
一不留神,步入集邮的殿堂也有20余年了。20年来,集邮给我带来有儿时欣赏邮票的童趣;有寻长到一枚高面值信销票时的欣喜;当然也会有看着邮册中越来越多邮票被贬值、打折时的迷茫和沮丧;但更多的是在集邮中增长知识和分享知识的愉悦,所以对集邮——我才会一如既往和痴心不改。记得还是上小学时,星期天便经常和同学,还有邻居家的孩子们聚在一块儿,玩“放电影”的游戏;就是用  相似文献   

19.
在集邮界,收集信销票的人不少。可是一枚枚信销票的背后,有更多的揭票实寄信封被遗弃,很少有人珍视它们,收集的人也不多。对于我来说,从来不收集实寄残封,因为那都是鸡肋—掉票、破损,观之无味,弃之可惜,件件看着都让人心疼。但有一件除外。  相似文献   

20.
在我收藏的两百多本《集邮博览》杂志里,有一本封面盖有两个邮戳,内页已经泛黄(如图)。这本被我珍藏了二十多年的《集邮博览》杂志。看似普通却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每当看到它,我便想起我与它的故事。初中时,我在一个同学的影响下开始集邮。从开始的收集信销票,到后来收集成套新邮票。邮票收集多了,感觉到集邮知识的不足,于是开始购买集邮类杂志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