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方式尤为重要,要建立和形成这一学习方式,关键在于加强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他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主潜能,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相互研讨,从而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  相似文献   

2.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表现为他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是教师义不客辞的责任.本篇文章就是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理解自主性学习的内涵严格说来,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半独立性的学习,它是为将来形成完全的自学能力作准备的。对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其一,行为自主性是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必然和走向成熟的特征表现;其二,学习的自主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三,自主性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走向。自主性学习能否顺利开展,从教的角度来看,一是教师是否具有主体性教育教学思想和恰当的引导策略;二是能否唤醒或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三是能否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学的角度看,要看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元认知策略,养成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特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而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其含义有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是指学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独立的意识及见解;  相似文献   

5.
黄昌华 《西藏教育》2009,(10):27-28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当前思想品德教材材料丰富多彩,内容浅显易懂,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就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一定的外部条件,在这种有利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调动各种内在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温继慧 《考试周刊》2012,(20):82-82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外部关系时所表现的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主体性教育,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强调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按照学生的内在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主动全面地发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阵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让自主性学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思想主体教育理论的实践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需要从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和学习活动的主导——教师两方面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强化自主性学习的创新教育理念,以及学生、教师两方面如何实施主体性学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人的主体性发展水平,是人的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自我追求的目标、自主学习的时间、主动探究的空间和独立钻研的问题,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学生主体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一、对主体性理论的认识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告诉我们: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的个体。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主体性意识、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和潜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给以充分地展现并促其发展,就成了现代课堂教学必须研究和注意的问题。什么叫创造性学习呢?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认为,创造性学习有五个特点:1.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2.要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3.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4.学生能主动地安排学习,有系统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来自创造性的活动动机,看有没有创造性的结果。什么叫创造性教育,国际上公认的定义是:创造性教育是指在创造性校长的领导下,创设一种能够使人创新、创造的环境,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教育。作为以创性教育为目的的现代课堂教学,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要使其主体性(包括主体性意识、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和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地展现并促进其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平等意识和民主作风。教学观左右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评价的...  相似文献   

12.
高芳 《教书育人》2006,(9):74-75
一、学生主体性的内涵 从教育意义上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塑造、建构培养的重要特性,也是学生主体是否得以确立的依据和标志。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以便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来属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时、使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以便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以便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化学教学中,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7.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体和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取向,是主体性教育的归宿.人地关系是高中地理教材的主线,是主体性教育的最佳切入口.地理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也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课堂开展数学主体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较普遍地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地发展。面对当前教育弊端,教育领域提出“主体性教学”的口号。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组织成一个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主体性学习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包办一切,应把学习的时空让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主体性是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然而,关于主体的观念和实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讨论。比如学生如何从课堂的客体变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在哪里?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有何作为?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的具有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征,它是学生主?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揭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主体的必由之路。一般地说,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要显示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一、自主性。指学生在学习这一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中,能够依据客观条件和自身的需求、目的、计划及聪明才智来最大限度地支配自己的活动,以获得自身发展的一种能力和权力。这一特征表明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