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激励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高职课程教学中进行考试改革,采取“过程化”考试方式和“模块化”考试方式,并取得“以考促学”,“以考促练”,“以考促教”的效果,促进高职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与考试是相互依存并统一于教育过程中的。正所谓“没有没有教学的考试.也没有没有考试的教学”。我们反对以考试大纲代替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但考试对学校教学有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康燕  张建辉 《天津教育》2023,(35):116-118
<正>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评内在目标的一体化,帮助教师把握教与学的深度与广度,对教学活动进行反馈与调节,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在新课标指导下,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本文基于新课标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展开研究。一、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一)研究背景1.“新课标”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内在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2022年上半年联合教育部教材局、基础司、学生司,共同召开“四手联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课程——高考内容改革研讨会”,邀请多位专家围绕高考内容改革深入讨论,其中,“教考衔接”被反复强调。而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剖析2022年高考全国卷命题总体思路的文章,标题即为“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加强教考衔接”。“加强教考衔接,就是对‘双减’的最好呼应。对于一线教学来说,回应新课标、  相似文献   

5.
“考”与“教”的辩证关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臧铁军在学校教育中,考试与教学常是相对应的。但“考”与“教”究竟谁服从谁,却常引起人们的争论。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考与教的逻辑循环在讨论中构成了又一个怪圈。这里所说的“考”仅指专为评定学生的考试。为...  相似文献   

6.
前言     
本刊1995年第一期《关于高考几个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谈到高考与高中教学的关系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教什么、考什么,考什么、教什么;教多难、考多难,考多难、教多难”,揭示了“教学”与“考试”之间的关系,高考各科试题的设计以“两个有利”的原则为主旨,即: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的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教学。为此,近几年高考坚持了“在考  相似文献   

7.
<正>教与考之所以具备讨论的“关系”,是因为教学所依托的教材“要以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落实考试的试题“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二者由“课程标准”而相关。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谈及“教考关系”时,认为“测评与考试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发挥积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更是将“引导教学”纳入高考“一核”的核心功能,强调“高考必须坚持引导教学”。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显现一定程度“考”是“教”的手段,或“考”是“教”的目的现象,都是与语文教学和考试的本质相违背的。高考及中考语文试题改革只能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结合不同考试特点、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题型、确定题量,才能成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考教结合”原则,考试设置也是为了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这一目的。新汉语水平考试中的口语考试(简称HSKK),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最具权威性的汉语口语水平测试。汉语口语考试与日常汉语教学密不可分。以佛罗伦萨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为佛大孔院)为例,分析整理该院自2016年伊始,历次举办的HSKK考试,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推动HSKK考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校从2002年开始至今,逐步推行教学与考试两条线双轨运行的“教考分离”机制。这里所说的“教考分离”,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从基本内涵上讲,是指各学科任课教师平时的“教”与学生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考”实行背靠背分离式考核评价的一种方法,主要以《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学科考试大纲》为载体“双轨”运行;从“教考分离”扩大的外延上讲,是指我校还通过其它几种渠道的探索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做大了“教考分离”这个题目。我校之所以推行“教考分离”,其动因和指导思想有二:一是针对近几年我校招生人数增加幅度较大,而专职教…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为教研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新课标针对“内容要求”提出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教师依据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实践“教—学—评”一致性,有利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明确要求传承革命文化,统编版教材也设置了两个研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任务群。近年来,这类作品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研究基于“教考衔接”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有助于落实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新课标与新高考的角度,搭建学习支架,设计关键任务,以期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中实现“教考衔接”。  相似文献   

13.
实践科目与文化科目考试作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 ,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但二者作为不同方式的考试 ,又有着明显区别 :首先 ,出发点不同。文化科目考试在于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研 ;而实践科目考试在于以考促建、以考促配、以考促用。过去由于忽视实践学科教学 ,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和实践脱节 ,教师常常是“四个一”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科书 ) ,教师教的死 ,学生学的死 ,一张试卷定终身 ,考什么 ,教什么 ,学什么 ,高分…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与考试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环节。在“教”、“考”分离的未来发展形势下,以及考试科学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实施必须与命题相统一,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需要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才能够加以解决。课程教学中,在制订教学计划的同时,应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将“教”与“考”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陈国文 《福建教育》2022,(50):53-55
本文对202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试题进行了分析,提炼出试题坚持平稳与创新、关注教考衔接、突出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特点,针对“四新”(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三物理复习面临的困境,给出加强五育融合渗透,加强对课标、教材、教学和评价关系的研究等复习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16.
所谓自考的“教考职责分离”,就是教学和考试分别由考试单位和教学(助学)单位分头负责。即所谓的“办考者不办学,办学者不办考,命题者不辅导。”教学(助学)和考试的关系问题是自学考试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学考试教育规律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水平测试缺乏实证性的研究,阅读测试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套路:选用一两篇文章,从字词句篇、标点符号、语法、修辞、理解、感悟等方面命题。测试结果也仅仅是算一下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至于测试题目的效度、信度,乃至区分度.则很少有人去作统计分析,更少去作学理的考查。阅读测试命题随意性大,缺少科学的测试标准与命题规则,想考什么就考什么,想难一点就难一点,与实际的教学越来越远。“教学”与“考试”的背离就像“猫捉老鼠”.“教的”在猜“考的”,“考的”在躲“教的”,往往出现“教的没考。考的没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从教师、学生的角度,对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考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对“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教考分离”模式有利于高校健美操选项课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考试》杂志1995年第5期发表了为之先生的文章。笔者觉得:(1)要全面透彻地探讨考试与教学的关系,有必要同时探讨“考试与教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2)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考试,都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为之先生的文章主要着眼于狭义的理解。但当他提出“世上不存在没有教学的考试”与“世上也不存在没有考试的教学”的论断时。显然又是基于对教学与考试的广义的理解。本文为使论题更为集中,主要探讨狭义的教学与考试之间的分离和统一问题。考试仅指正规的学校考试和社会考试;教学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包括作为普校高考的基础的中学教学和自学考试中的辅导助学活动。教考分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前的新课标与新高考,高三思政课复习教学一要加强研究、以研促教,二要指向高考、顺考而教,三要德养为核、教考和谐。以研促教、顺考而教、教考和谐,研教考同频共振,共同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聚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