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中,按照内容整合程度的不断提升,提出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这一任务群的描述有两个关键词——积累和梳理。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课程内容整合程度的不同,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任务群。其中“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学习任务群是第一层面的,也是六个任务群中唯一的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内涵解读首先,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是该任务群的重要学习内容。语言材料包括字、词、句、段、篇和优秀传统文化等;语言经验是指关注语言现象和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等的积累与梳理。  相似文献   

3.
王丹霞 《语文学习》2022,(12):23-28
<正>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唯一的基础型任务群,其地位可见一斑。“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1]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是语言运用的课程内容载体。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梳理语言现象、初步探究语言规律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与文化自信也得到相应提升。可以说,没有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其他任务群也无法顺利实施。那么,在初中阶段该如何开展该任务群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正>浏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笔者发现不管是课程性质,还是课程目标,都提到了语言经验。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更是直指语言经验的积累和发展。它有着这样的描述:“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新课标”为我们研究语言经验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积累语言经验应是小学重要、基础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指明了提高“语言运用”素养的具体路径:以“汉字”为轴心,以“发现构字组词特点”为出发点,逐步“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体验“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识字是此路径的重要构成,是学生发展“语言运用”素养的有力依托。基于识字的重要性,新课标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提出了相应要求,指明了识字教学方向,助力教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素养。如在低学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正>“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作为六大任务群之首,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任务群,从对象上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字,一个是语言,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言与文字相统一。操作层面也包含了两个,积累和梳理,积累与梳理相结合。梳理的过程亦是积累的过程,积累需要梳理的加持才能将消极的语言积累转化为积极的语言运用。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两个维度。学生通过对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的积累,对汉字构字组词规律的探究,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聚焦核心素养,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这六个任务群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三层学习任务群各自独立,  相似文献   

8.
谢素萍 《教师》2023,(34):24-26
第二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设计契合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现代价值追求。为进一步提升第二阶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水平,文章深入分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具体教学经验,指出了学习任务群的三重价值与内容要求,并提出教师在第二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中,应采取注重自主积累、创设主题情境、设置开放任务三项策略,实现对第二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高效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任务群解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属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现行统编教科书尚未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的学习任务群来编写。怎样发掘现行教科书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资源并组织教学,成为一线教师探索的热点。通过对《日月明》《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的分析,梳理提炼出课例中遵循“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归、体现其特点、把握其关键,并注重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设计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等实施要义,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唯一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该学习任务群在第一学段构建中,通过“具身体验游戏、思维动脑游戏、语言运用游戏”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妙用游戏信号物,巧选游戏时机”开展游戏化教学实施,做到“教—学—评”一致,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玩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应该贯穿学生的学习全程,一方面以渗透方式在所有学习任务群中实施,一方面以单独设置主题的方式创生学习单元。一年级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语言文字乐学好问,激发学生学习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能力,逐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一切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要关注学生兴趣与情感的激发,要教给其积累与梳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按照内容整合程度的不断提升,分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个层面六个部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设置的唯一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统编教材对汉字的学习也十分重视,共设置六个识字单元,以专项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在第一学段占有重要的教学地位,  相似文献   

15.
吕俐敏 《福建教育》2022,(36):35-38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既是教学理念,又是教学方式。在学生汉字学习的初期积累阶段,教师要利用规律设计任务;在中期积累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梳理与探究的任务,掌握汉语字词的规律,并用规律指导进一步的字词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的六大“学习任务群”,排列首位的便是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本文对此进行初步解读,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识字与写字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文章论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要将识字与文化高度联结,与生活紧密联系,融入实践活动,落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课程内容,将识字能力转化为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理念是情境性、知识性、主体性,在此理念的引领下,识字教学任务的设计要依标靠本,以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自主积累汉字,自主梳理汉字规律的能力为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这些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学习任务组成的,每个任务群都承担了一个学习内容,共同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分别是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相似文献   

20.
<正>“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的整合程度低,同时具有奠基作用。因此,在组织形式上呈现独有的特点。一方面,学习内容可以渗透在其他任务群的学习中顺势开展,随文识字、写字、积累与梳理。另一方面,基于儿童的生活学习需要,依据学段学习内容,还可以设置典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