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博物馆丰富的藏品,是广大中小学生汲取文化知识和提升综合素养的优质资源。作为广大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博物馆如何让更多学生通过观赏作品了解传统文化、感悟艺术之美,需要博物馆人和教育工作者彼此配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本文以山西博物院“且听凤鸣——晋侯鸟尊的前世今生”展览策展实践为例,探讨博物馆助力中小学生素养提升的路径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傅育 《少儿美术》2023,(4):17-19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聚焦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着力构建核心素养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宋代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古典精神的最高峰。笔者试图将宋代文化与学校美育相融合,让学生感受宋韵文化的感官之美、情感之美和精神之美,增强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阶段开设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校本课程,能够有效增进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为指向确立传统文化课程的思维架构,在“价值建立、规则意识、责任担当、生活创造”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价值体认和文化认同,通过“诗文辞赋、梨园戏剧、中国功夫、民间技艺、农历节庆、时令节气、杏林百草”七目设计,拓展课程视界,链接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走向真实世界。积极践行“读做行”课程实施路径,运用“小小传承人”评价方法,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现代生活中实现创造性的融合与理解,从而为小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生活美学视域出发,开展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生活美学“参与性”与“介入性”的优势,引领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深化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推动他们主动接触、传播和践行传统生活美学,实现教学效果由课堂内向课堂外的延伸,促进学生树立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美术作业是美术课程、评价、学习的一部分,是美术课程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作美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体现“减负不减质,提效更增质”的效果?美术作业设计应体现层次性、创意性、开放性、情境化,减轻学生负担,增强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科特有的以美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美术核心素养形成。  相似文献   

6.
朱美娟 《小学生》2024,(2):25-27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本文的研究中,美术教师精选南通“年”元素,设计“年娃娃”工坊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民俗探究和实践创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在设计“年娃娃”工坊的活动时,教师要注意秉持工艺性、地域性、民俗性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活动形式,让学生从年画、木刻、泥塑入手,掌握创作工艺,提升艺术表现水平;要引导学生学会搭配色彩,尝试运用夸张变形,学会创意组合,提升审美判断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课依托“石说新语——中国古代石刻画像书法拓片艺术展”,立足汉代画像砖以形传神之美,研学中国传统文化,利用吹塑纸拓印的知识技能为手段,鼓励学生以汉代画像砖中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创意实践。本课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美术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使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真正发挥助力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和价值,是馆校合作特色课程中美术课程学习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8.
勾爽 《中国教师》2020,(4):93-95
双榆树第一小学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全过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面向全员的美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始终坚持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作为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实施目的,办学使命是成就不一样的你,让学生在体育、科技和艺术中自主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培养。一、育美树人的实践内容为了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工作目标,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9.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责任。美育是以艺术实践为内容的生命教育,不仅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更流淌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美术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打通学科边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以“寻美《诗经》植物”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为例,以《诗经》中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精神融入课程、将美育活动与多学科知识联动,聚焦美术核心素养、关注课程综合活动、变革学科育人方式。  相似文献   

10.
活动设想1.以“背诵比赛”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2.以“收集”保持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3.以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创新。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活动过程一、背诵巩固阶段此阶段主要让学生阅读并背诵古诗文。教师把黑板的一角开辟为“古诗文天地”,周一到周四每天让学生背一首诗词或一小段古文中的名言警句。古诗文朗朗上口,一般不到5分钟学生就会背了,再加上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  相似文献   

11.
教学应践行本真之课堂精神,切实以展现课堂教学的清晰化为根本,科学地运用“四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层层递进,让学生以学为乐、乐于求学,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感和幸福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以本真课堂为开端,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四学”模式理念,从四个方面深度解读“导学”“自学”“互学”“查学”的成效性,为丰富学生文化涵养、促进文化传承助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力量之基。学校是培根铸魂的场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将其与学生日常读写融合,真正践行“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让生命灵动”“让社会进入”的教学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烙印在学生的精神品格中。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创意说明及设计思路《屈原列传》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单元,作为单篇教学设计,本设计以单元学习任务群为背景,优化教材处理,深入文本,力求让教学设计更加实用。该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素养;强化学习情境的设置,以系统化的学习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重视深度学习,通过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个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言语实践,  相似文献   

14.
教学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进行创意学习的尝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开展创意阅读,细品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打造创意课堂,感受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进行创意拓展,定位传统文化的当代坐标。  相似文献   

15.
<正>“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承载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在“开放语文”理念下,其深度学习要创设开放的“学习场”,让学生浸润其间。要让学生亲历“研究场”,经历“认识实践”到“迁移运用”的过程,学以致用。一、创设开放的“学习场”“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时,常常出现令人尴尬的场景。  相似文献   

16.
张倩 《小学生》2010,(7):57-58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建立了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教室环境美丽温馨能使人的身心产生愉悦感,良好的班级形象以及强大的凝聚力会让师生更有归属感。因此,教师可以以“最美教室的打造”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抓手和载体。教室的布置除了考虑实用与适度,讲究审美与创意以外,更要以“立德树人”为前提,教师要尽力提炼出一些最基本的、共通的元素呈现给学生,以无声胜有声,践行班级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8.
<正>单元整体设计【设计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侧重对应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本学习任务群应在“审美创造”这一连接点的统整下,建构读写深度融合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提升审美素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学习内容”第三点指出:  相似文献   

19.
革命文化作品教学呼唤文化意识的回归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革命文化的先进性、当代性和具身性,让学生深入把握革命文化文本的审美特质,教师应以审美活动为核心设计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进而“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文化认同,最终将先进文化植入心田。  相似文献   

20.
李丹 《少儿美术》2022,(9):34-36
《朱仙镇木版年画》校本课程以儿童创意版画的设计、刻印为主,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课程,与我校构建“和美”课堂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在活动中发展思维、提升综合素养的育人目标不谋而合。本研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此校本课程开展的情况。旨在通过欣赏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开展真实的实践活动,教化学生思想,提升创意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喜爱,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