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愈《师说》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四有"好教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就当今而言,"四有"标准与韩愈的"师者"之论精神相通,意脉相连。教师必须真正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力行"四坚持",苦下"六功夫",勇攀"三境界",才是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相似文献   

2.
以习近平总书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重要思想引领,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四有"好老师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攻坚区,要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教育家型教师的示范与引领。通过阐明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分析其教育情怀、崇高师德、渊博学识、创新与实践四种特质,进而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层面来探讨其科学化、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许多大教育家对教育目的提出的深刻见解,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重大启示。虽然教育活动自人类诞生以来从未停止,许多教师呕心沥血、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但绝大多数教育者却不明白究竟“为何育人”与“育为何人”。其实,智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总书记对教师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具体要求。学校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深刻理解"四有"教师的内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幸福感;加强教学管理,增强学习、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努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四有"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明确落实习近平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研究提出普通高校把握社会主义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立德树人机制,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改进思政课教学,养成人才道德品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校育人能力等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精神是打造“大国良师”和推动落实新时代国家“强师计划”工作实施战略的重要精神动力和引领力量。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蕴含着服务家国、慎独律己、铸魂育人、躬耕实践、仁爱高尚、弘文传道的科学内涵。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化教师教育立德树人能力,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建构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新图景等多重价值。立足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引领与价值驱动的逻辑维度,教师教育建设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多元主体协同、完善师资力量、实施综合评价中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要前提,基层党组织是党的事业和执政地位的基础。本文从重要性、思想内容和思想特征几方面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党组织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不仅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回应。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是守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必然要求,是打造“金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现实要求。因此,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要强化整体设计,致力实现课程思政的系统架构;要注重课程开发,助力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要着眼教学实效,着力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要聚焦课程运行,努力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本分析法分析张伯苓、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和陈寅恪五位民国“大先生”的人物传记,梳理总结出民国时期“大先生”的四大特质:师德、品格、治学和教学特质。这不仅有利于丰富新时代“大先生”的内涵,而且对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先生”重要论述、培养数以百万计教育家型和“大先生”型教师有重要的启示:高校应适时改进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政府应建立教师成为“大先生”的保障机制;高校教师应做好师范生的引路人;师范生应具有成为新时代“大先生”的心向与行动。  相似文献   

11.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教师的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道德水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为人师表“已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那么怎…  相似文献   

12.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章以烟台职业学院“船体建造工艺”课程为例,分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并在“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政元素挖掘、思政育人教学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改善现有思政模式已刻不容缓。以协同育人的手段为切入点,构建高校思政模式是最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协同育人思政模式的必要性,并找出当前协同育人思政模式构建的阻碍,为协同育人的思政模式的构建探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建设美丽中国"成为热搜词,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以传统生态文化之智慧,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思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福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工作过的地方,以习近平生态思想为指导,全面布局"建设美丽福建"工程,符合新时代福建的发展需求。本文立足习近平生态思想内容,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为实现美丽福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旗帜鲜明讲清楚: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道”,是立德树人之道、理想信念之道、追求真理之道;“术”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学术、教学技术和课堂艺术;“学”是青年大学生学理论、学方法、学思维,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青年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在深刻把握劳动本质的基础上,从劳动的价值观、教育观、实践观、幸福观等维度作出了重要论述.高校要积极践行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强化育人导向,丰富劳动价值观内涵;创新教育载体,拓宽劳动教育育人途径;注重持续提升,增强劳动教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7.
《职大学报》2013,(5):F0004-F0004
本刊“高等教育研究”专栏开辟以来,承蒙广大作者惠顾,来稿源源不断,对此我们深表感谢。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几次集体学习时强涮:“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的育人环境。”习总书记在这里为深化教育改革这个大课题作了四句话的诠释,发人深省,意义重大。所以,本刊“高等教育研究”专栏明年将围绕这四句话来编稿、发稿,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精神的论述具有深刻的内涵。劳动精神为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劳动实际,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等方面创新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快乐数学源于创设情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乐学的重要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20.
师爱浅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不热爱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里所说的“热爱,、“爱护”是教师情感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师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教师热爱自己工作的对象——学生,我们称之为师爱.它不是偏爱,更不是无原则的宠爱,而是一种崇高的无私的爱,和通常所说的母爱相比,它更富有社会性.这种心理品质在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文化知识学习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探讨师爱的实质、品质及其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