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深化新闻改革,是一个大题目。做好这篇文章,我认为目前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各个新闻单位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探索和努力。不能只是空泛地议论,没有多少行动,那样十三大报告中有关新闻改革的论述就有成为新的套话的危险。更不能做具有所谓“双重人格”的报人,说是一套,做是一套。二是这种探索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式的。对改革作一番宏观思考是必要的,但由于新闻改革是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同步进行的,其总体模式、实施步骤、具体方法不是很容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突发事件相对较多。在国际舆论竞争激烈的今天,突发事件必然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为了不使我们的问题成为别人用来攻击的把柄,媒体必须具有“抢占、把握、引导”意识。并且通过深度问题报道帮助政府化解危机,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祖国统一,重塑国家形象。在诸多问题报道中,无论是针对网传“菊花茶有毒”事件、非典、禽流感事件等热点问题,还是面对国际舆论的中日钓鱼岛苇件、美军枪杀事件等焦点问题,我国大多主流媒体反应提速,深度追问,在第一时间用追问追根溯源,探析事件真相。使事件呈现在从“真实”到“真相”的脉络中。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对问题报道的功能、作用及如何做好问题报道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深化新闻改革,是一个大题目。做好这篇文章,我认为目前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各个新闻单位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探索和努力。不能只是空泛地议论,没有多少行动,那样十三大报告中有关新闻改革的论述就有成为新的套话的危险。更不能做具有所谓“双重人格”的报人,说是一套,做是一套。二是这种探索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式的。对改革作一番宏观思考是必要的,但由于新闻改革是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同步进行的,其总体模式、实施步骤、具体方法不是很容易就能制定出来的,因此,我们不能坐等上级拿出全面完整的方案。至关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真正把自己当作新闻改革的主人,并把这种改革看作一个在时起时伏中不断开拓前进的发展过程,既有坚定信心,又不草率行事,我们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光明日报今年5月的读者月活动,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开展起来的。活动伊始,我们编委会就大体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新闻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新闻爆炸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随时被海量的新闻信息包围着、淹没着,是新闻供过于求了吗?是,也不是.平庸的就事论事的新闻太多,而传播先进文化、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的好新闻,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紧俏品.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即事实是第一性.  相似文献   

6.
我是《新闻三昧》的一名虔诚的读者、忠诚的作者、忠实的订户,也是一名读着《新闻三昧》走进新闻战线和跨入新世纪的新闻新兵。蛇年是新世纪开局年,也是我的第二个本命年。在百“喜”交集之际,对咱们的娘家(我习惯这么称呼)——《新闻三昧》,我想表达的敬意太多,想说的话语太多……一、对通讯员厚爱有加请看笔者自己制作和“卖弄”的一则“标题新闻”: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电视新闻早期的新闻播报从一开始就延续了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广播的播音风格。这一方面反映了电视起步初期的孱弱和财广播的依赖,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领域缺少外来接触的封闭状态。由于对电视技术本身新鲜感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电视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关注,再加上毫无外来的借鉴比较,中国的电视观众一下子就认可了这种以坐播为主要形式,以声音的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发音标  相似文献   

9.
万婧  潘高耸  张志强 《今传媒》2022,30(1):37-41
作为地市级媒体的创新改革者,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以"问题+对策"形式梳理县区发展问题;发挥"专家+记者"调研优势,打造"新闻"+"智库"产品;其"喉舌+智库+平台"发展设计,是全球建设性新闻理念"在地化"的典型案例.本文以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的建设性新闻实践为例,分析其运用建设性监督及融合创新观念,打造与国内一流城市相适应的新型主流传媒集团的路径,探讨地市级专业主流媒体的建设性新闻实践与发展趋势,为新时代的新闻价值与媒体角色创新,以及全球建设性新闻"在地化"提供阐释.  相似文献   

10.
罗建华 《新闻记者》2007,(12):38-41
2007年夏天,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炮制的一个“纸包子”新闻露了“馅”,引发新闻界对现有媒体用工体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12.
8月3日出版的第15期《报刊业务探索》上,刊登了《新闻策划给制造假新闻留下空间》一文,读后深有同感。因此,笔者在此表达自己对所谓“策划新闻”的看法。权充该文的一续貂之作。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看到《新闻与写作》,是我上高一的时候在父亲的办公室里。之后,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我当时学习科目较多,任务繁重,但我却怎么也放不下《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不仅指导我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学术动态,还帮助我拿起笔也学着写些短小的消息。当时我是安康市二中办的《一川》文学刊物的主编,很需要提高自己本身的写作、鉴赏与编辑能力,我自然将《新闻与写作》当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新闻与写作》刊物的内容很广泛,不仅有当今名家的杰作,也有时下新闻佼佼者的力作;尤其是栏目设置丰富、合理。像每期的封面,几乎登的都是上乘…  相似文献   

14.
杨歌 《北京档案》2001,(8):49-50
本栏目曾刊载崔普权先生的<说说咱北京的牌楼>一文,他对国子监街在短短的半里路中却完好地保留着四座古色古香的牌楼虽有提及,但余觉得过于简略,言犹未尽,故作狗尾续貂之篇.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记者向一家企业勒索财物遭到拒绝,恼羞成怒之下他编造并发表了一条有关这家企业产品质量有严重问题的假新闻,事情很快败露。这里我说的只是"一个记者",事实上,在今天的媒体队伍中这样的记者又何止一个。  相似文献   

16.
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一等奖的两张新闻照片:一是《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主角是大人物--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反映的是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二是《警民接力大营救》,主角则是小人物--在青岛打工的河南籍农民工魏青刚,平平常常的救人瞬间.  相似文献   

17.
一、痴人说梦与社会变迁带来的机缘 30年前的今天。我是一满手老茧的农家汉子。 自1968年小学毕业后。我就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春耕秋收、挑泥挖河,从一天3分工的小工做起,10年磨砺。这时已是壮劳力,一天可拿12分以上的工分了。  相似文献   

18.
新闻“播”与“说”的研究与探索,应当说从改革开放之初,播音界纠正“高、平、空”“冷、僵、远”的八股腔时就开始了。那么,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今天的新闻哪些“说”起来了?哪些还在“播”?“播”与”说”的发展趋向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新闻发布制度,满足人民群众信息需求,增强政务工作透明度,邹城市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建立和规范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经过这几年的实施完善、创新提升,邹城市新闻发布工作逐步实现了健康有序开展,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权威的新闻发布平台,在营造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良好舆论氛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从欣赏到参与--观众地位变迁的轨迹 在娱乐节目的传播机制中,观众是不可或缺的受传者,如果没有观众的消费,娱乐节目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做观众喜欢的节目,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娱乐媒体的出发点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