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一村 《青年记者》2021,(14):59-60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公众参与公益活动越来越便捷,持续报道公益新闻成为许多媒体的常态内容.公益报道需要把握全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坚持专业性的报道原则,在报道角度、深度信息挖掘、舆论引领、媒体融合等方面精耕细作,才能真正实现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对媒体来说公益理念及公益活动的宣传工作越来越重要。传统媒体在公益传播中有着长期的实践经验,本文分析了传统媒体在新时代公益传播中的自身优势及弊端,结合新媒体的优势与公益传播的特点,探讨了构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益传播新模式以及这种创新模式的实现途径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不仅拥有了更多元的呈现方式,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分别从新闻策划、新闻制作以及新闻传播三个方面来剖析当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生的变化以及背后的动因,揭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如何才能有效借助各种新兴媒体来实现自身的优势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余芳 《新闻传播》2016,(4):25-25
由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虽然2014年个人捐赠占比仅约为11.1%,但新浪微公益、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三大在线捐赠平台和淘宝公益网站共募集善款4.28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42.6%,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2015年,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仅腾讯公益平台2015年就筹集善款6.5亿元。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动态性报道而言,它通过系统的背景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意义、影响、发展趋势等。在数字化传播时代它又该如何发展呢? 现实传播环境:深度报道仍大有可为 我国的深度报道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社会日益复杂化。新旧体制交替,新旧观念不断撞击,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收入分配不平衡等矛盾加剧。这一切复杂的社会现实使受众困惑,他们不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为什么发生、意味着什么、与自己关系如何,于是有了深度报道产生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市民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求助急难事纳入报道范围,处于辉煌时期的市民报,纷纷开专栏设专职记者和独立部门。借助市民报的强大影响力和公信力,公益慈善报道在大病救助、助学助老等方面,承担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来,新媒体迅速崛起,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发生颠覆性改变,人手一份市民报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市民报公益慈善报道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压缩报道内容,延长相应专栏周期,有撤并了相关部门。市民报要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打通实现公益慈善的"断头路",增强报道的渗透力和效果;市民报还应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紧扣时代主旋律权威发声,在公益慈善报道深度上下功夫,提高在舆论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吴俊斐 《中国记者》2018,(3):105-107
地市党报通过记录公益、宣传公益、报道公益,不仅可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展示责任与担当,丰满形象,还可以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锦上添花。面对新形势,不少地方党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甚至主动与民间公益组织联手或直接发起公益活动。笔者结合多年公益报道经历,对全媒体时代地方党报如何做好公益报道提出了若干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个分支,传记报道以"人"为中心,围绕与人物相关的事件,采取多种表达手法,力求再现新闻人物的深度。随着Web2.0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联合、互动促使传记性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文章结合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视角总结出了全媒体时代下传记性报道的几个特点,并针对WebX.0语境下传记性报道的现状,探寻了一些对传记性报道未来发展之路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呈现出碎片化传播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受众更需要一种指导性强、能对经济社会现象作权威解读的信息,主题报道则恰恰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而广播由于具有移动收听和伴随收听等独家优势,有时主题报道在受众中的到达率可能会比报纸和电视要高.本文结合绍兴台的采编实践,就城市广播媒体如何通过题材、形态、平台三个层面的创新,来提升主题报道传播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典型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和报道理念的双重身份,具有强大的新闻舆论引导功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报道自产生之日起一直在探索中发展,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典型报道如何实现长远发展成为传受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在综合归纳分析国内学者对于典型报道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揭露典型报道的不足,在"淡化论"和"强化论"的观点下开辟一条全媒体时代典型报道的生存路径。  相似文献   

11.
广播媒体历来极具互动性和号召力,而公益内容因为能够引发受众共鸣和提升公信力,一直被很多广播媒体作为重要载体.那么,在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又该如何应对,打好公益牌呢?笔者结合自己所供职的广播节目,分享实战经验,与大家交流学习.《快乐出发》是音乐频率群河北音乐广播的早高峰节目,主打全媒体互动"资讯+网络+音乐"的节目样态,通过运营团队的精耕细作和迭代创新,节目在尼尔森全省车载收听数据中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双双位居全省所有广播节目第一名,在蜻蜓FM、企鹅FM等现象级网络平台在线收听人数稳居前列,在广大听众和网友中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此为例,广播媒体打好公益牌,可以借鉴做"有担当的广播""有情怀的广播""有活力的广播"几条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媒体时代,平台媒介的产生为第三部门开展公益传播活动提供了新的技术载体,并逐步发展成为当下公益传播的主流基础设施。重新审视平台对于公益传播实践的结构性塑造过程发现,平台为公益传播行动者网络的形成提供了四种类型的可供性,分别为问题化阶段的“可见性”、利益赋予阶段的“聚合性”、征召与动员阶段的“交互性”与“可获得性”。在多重可供性的共同作用下,平台作为“非人类行动者”,得以持续而快速地吸纳多元利益攸关方加入公益传播网络,最终产生了超越传统媒介的裂变式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3.
陈伟军  尹菊 《新闻战线》2020,(15):81-84
典型报道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重要实践,有利于在全社会激发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进行典型报道时,彰显人性温度是获得关注、引起共鸣的重要途径,细节切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记者可从语言细节、行为细节、环境细节等入手,使人物、事件和场景具象化,塑造真实、鲜活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经历了民间公益缺失到逐步恢复的过程,传播技术的革新、社交媒体的到来进一步推动官办公益向民间公益,机构公益向人人公益转型,互联网颠覆计划慈善的旧思维,从慈善理念、参与形式、传播方式等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以腾讯公益为例,探讨社交媒体时代公益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吴欢超 《新闻战线》2015,(7):156-157
结合数字时代的新媒体传播特点,分析目前我国公益组织在媒体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传播能力不足、网络服务渠道缺乏等,并结合公益组织的服务定位,从建设传播能力、优化传播流程等方面提出媒体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网络等新媒体迅速兴起,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在这个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已经逐渐淡化,因此,纸媒要想在这种媒体形式多样的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获得一席之地,其深度报道必须进行改良和优化。然而很多纸媒在深度报道这一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把握好尺度,使其在深度报道方面做到精细成功,成为纸媒做好新闻报道的重要部分,也成为纸媒吸引更多阅读者的手段。本文就是针对全媒体时代纸媒深度报道如何改良而进行论述的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7.
王亚红  武瑾 《今传媒》2015,(4):18-19
深度报道的概念在新闻学界由来已久,在新闻实践中也已是老生常谈,但目前对于深度报道的概念并未有清晰一致的界定,对于深度报道的方式亦是百家争鸣.我们认为深度报道不能以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界定,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传播方式而应有所变化,故而其含义是开放性的.经历了纸媒时期、电视时期的深度报道,在当前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占据人们生活的时候,如何重新定义“深度报道”是本文的重点.因此本文将通过学界对“深度报道”的多重解释,探究深度报道出现的原因,进而从媒介发展的纵向维度重新思考“深度报道”在当今时代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安德鲁卡内基《财富的福音》中的阐述,公益是使用剩余财富的最佳途径之一,其优越性体现在,它是通过少数人将剩余财富按照最佳方案进行分配,不会造成游手好闲和各种恶习。但是在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可能要有所调整,因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慈善事业并不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目前的公益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移。因此,作为公益事业的主导者和中间人,公益机构面对的信息接收者也会更加广泛和精准,品牌传播的方式方法也需要进一步规划。  相似文献   

19.
无论学界与业界对于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有多少种,但对于深度报道在新闻媒介竞争中的作用人们却是一致肯定的。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下,无论是传播主体还是传播内容本身都被贴上了"泛化"的标签,传播主体具有隐匿性、虚拟性以及双重性,而传播内容由于传播主客体的双重性会产生海量的浅表化和虚假性信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解释、调查、预测新闻事实的重要阵地,在新媒体时代理应成为克服新媒体时代碎片化表达缺陷的武器,打造融合性新闻深度报道,优化媒介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7):45-49
公益2.0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公众利用网络媒介的公益参与度,也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网络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民间公益组织运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与利益相关者开展有效的互动,具备了一定的网络传播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其网络传播综合能力仍亟待提升。民间公益组织应强化其自身的能力建设,提升其网络传播的公信力和网络传播的内容可信度,同时应与支持型公益组织持续合作,增强其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并结合自身公益服务定位,优化网络传播的流程,以增强网络传播力,最终形成新型公益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