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贾秋萍 《收藏》2023,(8):16-18
<正>前言古钱币作为一种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物品,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古钱币的保护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历史文化的传承上,还体现在其经济价值和收藏投资的角度上。古钱币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通过研究古钱币,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货币制度、经济发展、政治格局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符号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符号功能与形式的阐述来揭示象形武术的符号特征。符号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象形武术作为一种动态身体文化符号,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折射出中国特色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武术器械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承载与演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武术器械的社会功能不断转变,正是因为不断地在传承中发展与创新,以至其从古至今历久不衰,在现代社会中承载着武术传播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孙娅娟 《收藏》2023,(11):10-12
<正>万里长城的嘉峪关,始建于明代洪武五年(1372),是明代长城保留最完好的一处遗址,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嘉峪关既是明朝西北边陲重镇,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嘉峪关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文化遗产之一,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嘉峪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由于风沙、雨雪、阳光、温度、湿度急剧变化等,对关城遗址的保护状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譬如,一些城墙在风雨侵蚀下,出现了开裂、剥落等现象。这给关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以,修缮嘉峪关关城,制订保护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龚晓 《精武》2012,(33):79-80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融合,承载着一种传统民族的价值取向与文化内涵,文章从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特征作为切入点,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价值与现代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并针对目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有效促使其进一步发展的观念及措施,以恢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主体地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保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倪小玉 《收藏》2024,(1):142-144
<正>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价值(一)文创产品在博物馆价值传承中的作用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的重要延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对博物馆价值传承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文创产品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展示,增强了观众对文物的亲近感和体验感。其次,文创产品在形式和功能上的创新,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文创产品还可以成为博物馆文化品牌的推广载体,加强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相似文献   

7.
赵磊 《收藏》2023,(11):153-155
<正>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博物馆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还能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娜 《收藏》2023,(8):131-133
<正>中原文化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来源和基本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发源地,河南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龙门石窟、殷墟甲骨、少林寺、东汉三阙、嵩阳书院等,以浓厚的中原文化不断影响着周边地区。在建设当代文化的过程中,中华儿女共同肩负着传承中原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20,(3):202-205
稷山高跷走兽是将走兽、人物和典故有机结合,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汇了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山西民俗体育文化的一支独秀。但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多因素影响,稷山高跷走兽的传承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亟待抢救和保护。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稷山高跷走兽的发展及其困境进行梳理,指出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探析数字化环境下高跷走兽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方法和途径,提出数字空间构想:稷山高跷走兽数据库、高跷数字博物馆、稷山高跷走兽专题网站的建立和数字化仿真技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作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陈满平 《体育科技》2010,31(2):24-27
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系统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近代中国传承传统武术的历史进行理性的思考,实事求是地剖析出亟待解决的对当前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工作的正确评价问题;对中国武术重新定位和正名的问题;以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教育界的历史断代的问题,以期能引起各方面应有的重视,加大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思潮时期的尚武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复兴思潮是近代中国一段重要历史史实。振兴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成为这股思潮最终的落脚点。由于民族的根性、文化的认同,武术作为“尚武教育”的基本内容被推到民族复兴行动的历史前沿。这给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通过深入挖掘与推广承载了深厚民族文化精神的武术,用以抵御新一轮“文化霸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服装,作为中华民族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标志。更承载着一种历史文化、礼仪、民族自尊和自豪,体现出了一种风采。随着历史的变换,时代的更新,服装作为传承和发展,推动着中国武术服装的内容不断变化丰富与创新发展。武术服装所给人的神秘、悬垂、内敛、典雅、飘逸等美感也不容忽视。武术服装的美起着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也具备了美学的价值。武术服装所传达的人文精神,使武术文化增添了特色化和内涵化的品质。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武术文化,武术服装的改革历程很值得关注、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谢晓东 《收藏》2023,(8):68-70
<正>辽宋西夏金时期是中国再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过渡时期。而这一时期以西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承和发展尤为突出,走向文化共融的同时身兼民族文化特质,可谓是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传统中华优秀文化之一。换言之,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夏文化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丰富新的历史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其走向新的文化高度,可视作为这一时期中华文化兼容并蓄个性、特色的民族文化特质的具象缩影。  相似文献   

14.
牛腾腾 《收藏》2023,(2):151-154
<正>绪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实践的历史见证。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传统记忆带来冲击,很多年轻人出现文化归属感弱的现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新形势下,如何借助系列成功经验,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非遗的传承保护与推广工作,成了安阳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的新考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文化形态多元化在世界范围内正不断趋于同质化。而传统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肢体语言,其"原生态"的提出正是为了将传统武术原有的"生态"实现有效性传承。社会发展需要和历史文化继承对传统武术"原生态"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悖论:传统与本真的不同表达;动作异化和技击需求的悖论;动作的原生态与艺术化的武术相背离;血系宗亲传承和普惠式教育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1 青少年习练太极拳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太极拳的传承,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饱经风霜,长盛不衰。将太极拳蕴含的文化内涵、功能价值、技击理论渗透到青少年体育锻炼中,让青少年找到太极拳锻炼的兴趣点,激发青少年锻炼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空间的角度,在分析传统武术原初性文化空间和再生性文化空间嬗变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保护的措施。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其文化的保存较生态传承更难进行,从而造成原初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转型。传统武术再生性文化空间的转型,使其本身在传承过程中日渐脱离武之为武的本真和本来面目。传统武术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变迁和试图恢复曾经存在于历史中的传统武术文化原貌的艰巨性使以民间文化为内核的传统武术文化日益成为历史的回音。传统武术文化的动态传承不仅包含传统武术的基本技术技法,还包括弘扬传统武术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内容;在对原初性武术文化空间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应该优化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基因的保持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双驱动联合力量来推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查找文献法,深入探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教育领域中的教育理论价值,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与文化内涵;接着阐述了教育理论的关键概念,详细讨论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传承、教育理论与项目的契合性,以及这些项目对学生的教育价值;最后,强调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教育领域中的潜在价值,鼓励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推动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8,(6)
正2018博鳌亚洲论坛落下了帷幕,4月9日晚,博鳘文化之夜万人齐聚,著名演员张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与历史学者张宏杰等人共同出席,共话文化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登上舞台大放异彩。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宋瓷、中医药文化、黎族三月三民俗文化、中国景泰蓝国礼等,在本次论坛上备受瞩目。博鳌国礼必须是中国优秀文化、悠远历史和外交理念的载体。昔日宫廷御用的景泰蓝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的名称,更象征着一项古老的工艺所焕发的鲜活生命力。精湛  相似文献   

20.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3,(11):F0002-F0002
在中国的传统性视野中,学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地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最重要的传承渠道,无论是官学抑或是私塾部曾经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文化贡献但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与西方不同的是,传统社会中的学校似乎从来就没有被作为身体养成和发展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