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佳威 《视听》2022,(9):46-49
近年来,新媒体凭借碎片化、社交化、实时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渠道,也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新平台。面向东盟的微传播,用碎片化表达构建传播视角,以低门槛延伸传播边界,借助短视频、直播、游戏、微动画等形式实现精准传播。新媒体时代,微传播路径与东盟传播有较好的契合性,面向东盟的微传播正朝着生活化叙事、全景式呈现和文化性表现的传播路径转变,形成了全新的东盟传播图景,实现了“微传播,大效用”。  相似文献   

2.
李庆林  万卉英 《传媒》2022,(3):45-47
近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台通过合作传播的方式拍摄了一系列面向东盟的专题纪录片,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对外传播的特色之路。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广西广播电视台做好面向东盟周边传播中的实践经验及启示,旨在为中国电视节目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谌怡秋 《传媒》2024,(2):59-61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媒体在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面向东盟国际传播的发展新格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广西日报面向东盟国际传播的做法,探讨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媒体合作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戚德祥  孙红 《中国编辑》2022,(11):38-44
文章从人才、品牌、渠道三个维度,探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问题。文章提出,出版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应创新培养机制、使用机制、合作机制、管理机制、持续优化机制,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出版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出版国际传播品牌建设应适应新媒体时代内容表现形式与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创新品牌生产与传播的模式、机制,通过塑造新品牌、加强精准传播,创造和提升出版品牌价值;出版国际传播渠道建设应优化全球战略布局,构建全球化的国际出版市场生态,拓展多维立体的国际传播渠道,形成覆盖广、效率高、多元化的国际渠道网络。  相似文献   

5.
何仪 《新闻前哨》2023,(13):70-71
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国际传播格局也随之变化,全球进入平台传播新阶段,研究构建地域性媒体传播平台国际传播策略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地域性媒体平台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成都地方媒体Chengdu Plus为例分析国际传播创新策略。地域性媒体平台需要从精准平台内容定位、开展平台用户分析、深挖特色地域文化、转变平台叙事主体等方面发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主流媒体开展东盟传播的现状,探讨在进行对外传播过程中广西媒体存在的瓶颈,提出国家应对西部地区主流媒体予以大力扶持,打造一支对外传播旗舰队;主流媒体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实现精准传播,丰富报道形式;借助民间力量与邻国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塑造更加立体的国家形象;要注意求同存异,积极构建网络"第三空间"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虹任 《传媒》2023,(1):58-60
东盟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推进文化交往与文明互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94位东盟青年展开深度访谈,从现实逻辑出发,分析中国文化向东盟青年传播的情况,从而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颖婷 《视听》2023,(4):121-124
作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推动者、深度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广西积极推动中国—东盟交流对话。对于在区位和地缘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广西主流媒体来说,面向东盟国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传递好中国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广西日报传媒集团通过版权合作模式、青年对话探讨模式,以及文化节目“出海”的形式,在促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和文化交流互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际传播领域的重要指导理念,国际传播精准化的理念内核还未被全面、准确理解,与国际传播实践的连结也不紧密。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精准化水平,相关活动主体应正确理解精准传播理念,充分贯彻和融合国际传播精准化的基本逻辑,坚持以勾连真实为前提、以用户思维为导向、以合理阈限为关键。基于以上逻辑,我国应分别从立体化进路、故事化进路及智能化进路,推动实现国际传播的全链路精准、共鸣点精准、技术性精准,不断调整、优化国际传播精准化的实践路径,从而提升国际传播精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核心术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承创新与国际传播成为崭新的时代课题。“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在推动中国核心术语的创新阐释、多语种翻译、融合出版与国际传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核心术语的传承发展践行“让文字活起来”的目标,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实践中打造精准化、品牌化、本土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以学术出版促进中外融通。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地方媒体特别是一些西部媒体立足自身区位条件,努力把地缘传播劣势转变为区位传播优势,在对外传播实践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2009年1月,云南卫视关注东盟动态的国际新闻述评栏目《东盟新视野》开播(2009年3月栏目名改为《新视野》,增加南亚方面的消息);2010年初,广西电视台面向中国和东盟地区的经济新闻专栏节目《中国-东盟新观察》开播;2011年初,全国首个以“大中亚”为报道对象的国际新闻述评栏目《中亚观察》在新疆卫视与观众见面,充分利用区域的现实条件与特色资源,与国家的整体传播相辅相成,走特色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12.
王耀民 《新闻知识》2023,(8):50-53+95
在国际社会中,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自主表达声音、立场、主张,并通过话语传播使自己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文化主张为他国所理解、接受、认同,进而影响舆论走向及世界文化发展的集权利、权力、能力的统一体。文化话语权与传播能力息息相关。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话语权有所提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强化整体战略布局、搭建多元立体话语网络,主动实施“议题设置”、积极回应国际关切,创新话语传播内容、多维设计传播形式,加强国别研究,推动“一国一策”精准传播不失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李杰锋  石峰 《传媒》2022,(22):56-59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性事件,为广西区域媒体面向东盟传播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RCEP框架下广西区域媒体在传播主体身份构建、传播渠道建设、传播内容挖掘、传播受众定位、传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广西区域媒体应构建以国家身份传播为内核的“软”形象,搭建全渠道的区域战略传播体系,多维度关注中国—东盟关系,提升内容传播质量,全面展现中国正面形象,建设以意见领袖为主的东盟受众画像系统,建成数据驱动的传播效果评估模式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艳青 《新闻传播》2023,(23):33-3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Z世代”青年正在成长为国际传播的主力军。面向“Z世代”的大学生,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英美报刊阅读”教改应以国际传播为导向,智媒技术为工具,批评话语分析为方法,从语言、内容、意识、实践四个层面融入学生读报、评报、播报三个环节,提升学生独立、批判、多元的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搭建线上线下多媒体平台,助力学生将语言学习转化为媒体实践,进一步完善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施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走出去工程",提高我国的对外传播软实力,我国多个省市电视台都成立了国际频道,对外播放精彩的节目。广西台基于立足东盟,面向全球,宣传广西的理念,于2010年初成立了国际频道。目前广西台国际频道汇聚了台内各优秀节目,传播内容以文化类节目居多。综观广西台的经营状况和节目安排,笔者提出政府应加大重视力度、国际频道做好受众分析、在节目内容制作上下功夫,打造特色主持以及向兄弟省级台学习的建议等。为国家的对外传播贡献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16.
李京 《中国出版》2022,(16):58-61
世界变局对中国国际传播带来新挑战,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以优化国际传播精准水平为策略、以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落地为支撑是中国国际传播的新理念。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文明互鉴,正向引导国际公共舆论;在文明交互中提升中国方案的“在地性”,精准施策增强文化认同;以网络正义观驾驭平台算法,弥合数字鸿沟共享发展红利等,是中国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徐明华  张玥 《新闻前哨》2023,(23):11-12
我国的“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地方媒体发挥身份优势,与多方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的“大合唱”。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地方媒体应优化民间共情叙事、整合全路媒介资源、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激活国际传播话语,做好“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排头兵、炊事员和排雷者,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的地方广播电视媒体遇到了传播效果下降和经营收入下滑的压力。如何适应新闻传播新常态,深入推进地方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笔者认为,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必须调整传播思路和传播手段,做到从模糊传播到精准传播的转变;从粗放经营到精准服务的转变;打造地方广电全媒体传播服务平台,提高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路静  徐繁  宋万林 《今传媒》2013,(8):51-52
新闻频道的国际化传播是21世纪电视新闻传播的大趋势。随着多国面向国际受众国际频道的相继推出,构建好的国际传播新平台,用中国视角、国际眼光做新闻,我国才能在这场国际传媒影响力及话语权的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改版后的CCTV-NEWS,从频道的节目设置、主播构成到新闻内容等方面,既有突破也有不足,期待能给中国对外电视频道的发展带来启示和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新闻频道的国际化传播是21世纪电视新闻传播的大趋势。随着多国面向国际受众国际频道的相继推出,构建好的国际传播新平台,用中国视角、国际眼光做新闻,我国才能在这场国际传媒影响力及话语权的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改版后的CCTV-NEWS,从频道的节目设置、主播构成到新闻内容等方面,既有突破也有不足,期待能给中国对外电视频道的发展带来启示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