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带刺的朋友》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与自然"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拟声词、称谓词等,感受小刺猬的可爱和作者的喜欢之情,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2.
<正>任务由来:2022年版课标跨学科学习第二学段提出:“选择自己发现和关心的日常语言、行为、校园卫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讨。”“富有创意地设计并主动参与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依据课标要求,我们选取四年级上册“自然之美”这一单元内容,引导学生从本单元“自然之美”的学习走向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好地方,并能够用充分的理由来推荐。那如何引导学生从本单元“自然之美”的学习走向生活实际呢?我们从校园生活出发,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叙事散文”单元。五篇课文中除《听潮》是“抒情散文”外,其余四篇都是叙事散文。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要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理解散文的结构、语言。这是该单元的教学要求。三篇讲读课文《背影》、《记一辆纺车》和《听潮》的学习重点分别是:叙事散文的特点,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以具体事物为线索组织材料,记事与抒情相结合;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事物,通过讴歌大海的壮美抒情。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议论的基础,情感的载体——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准  相似文献   

4.
<正>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人文主题是“介绍事物”,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单元选文皆为说明性文章,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五年级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往往更关注文中事物的特点,而忽略作者是如何把事物的特点“说明白”的。课堂教学以“说得明白”作为单元学习主题,聚焦说明性文章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个事物介绍得清楚、明白。  相似文献   

5.
<正>比较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通常指的是将两篇或多篇在内容、主题、表达形式等方面上具有可比性的文本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品鉴的过程。比较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活跃他们的语文思维,使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认知更加充分而深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鉴赏能力、思辨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我与自然”,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用,积累喜欢的语句”。单元内三篇课文的语言都各具特色,课后习题也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去体会文本语言的生动:  相似文献   

6.
语文要素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是教师教学的有效凭借与抓手。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散文单元中,教师要以语文要素为依托,引导学生体悟散文意蕴、感受散文语言的生动,并注重对优美语句的积累内化等。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的深处,理解散文的艺术魅力,获得美的熏陶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高静秋 《江西教育》2023,(18):38-41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奇妙的自然”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口语交际为《劝告》,习作为《国宝大熊猫》。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和“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这一单元的学习时间在五月中下旬。而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选取了三篇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文章——散文《竹节人》、科普文《宇宙生命之谜》、实用文《故宫博物院》,分属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六年级学生基本上学会了具体的阅读方法,但尚未学会“不同目的不同读法”的阅读策略,以“有目的地阅读”作为学习主题,旨在培养学生根据学习需要选择适切的阅读方法,实现从学会阅读到会用阅读“做事”。  相似文献   

9.
《白鹭》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它承载着“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和“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的阅读要素。依据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采用化难为易的三个策略:着眼语言,探究中品文字之妙;聚焦形象,想象中赏画面之美;感受文意,鉴赏中悟情感之真,以此落实语文要素,实现难文浅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散文所占比重极大。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散文。教学时,可依循散文特质,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结合文本内容和课后习题设计逐步推进,引导学生读书、感悟,逐步学会积累喜欢的语句,关注生活现象,习得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文本解读】《四季之美》所在的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其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前者指向阅读目标,后者指向写作目标。《四季之美》这篇课文内容浅近易懂,结构工整规范,在看似朴素的语言中隐藏着作者特有的写作密码。比如,第1自然段按照时间推移,巧用动词生动有序地展现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之美、柔和之美;  相似文献   

12.
唐汇清 《湖南教育》2002,(21):45-45
一、制作与之相关的网页,激发兴趣,明确主题。学生对感兴趣事物才会主动观察、调查和探索,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拨动学生的兴趣弦,让其在积极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制作与这一单元内容相关的“知识网页”。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夏天也是好天气》和《秋魂》。选的是描写四季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训练重点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课文中有些描绘一幅幅流动变化的画面、景物…  相似文献   

13.
学生质疑:课文教学之重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出自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者围绕“关注科学”这一单元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同时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人教版五年级同步阅读教材第二组安排的四首古诗词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思乡”之情的主题紧密联系,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内的语文学习在课外得以延伸、拓展和运用,使得学生感情进一步升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内展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读诗词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之情;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以自读课文,新入选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这些散文,注意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这学习的任务不可谓不重。另一方面,《道士塔》作为余秋雨先生文化散文的精品,内容上是大题材、大场景、大主题;题材涉及文化遗产,场景横跨古今中外,主题切中民族悲剧。而文本形式上又别开生面,以诗化语言传情达意,以漫画笔法勾画人物,以对比手法切进事理。课文无疑是文质皆美,言警意深。如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自读课时内,面面俱到,只会是面面不到;如要让教师代学生深挖透析,于他们多半是隔靴搔痒。  相似文献   

16.
李新喜 《亚太教育》2023,(13):108-111
单元作业设计不是简单地将碎片化课时作业相加,而是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据一定的学习目的,选择重组、改编或自主开发的多次形式形成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渠道。基于此,立足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以“寻文化之源,探纹样之美”单元主题为例,从作业知识概念图的联结、作业目标的定位、课时作业的统整三个方面论述初中美术作业设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材多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与单篇教学相比,主题单元教学要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发现美、感悟美"为主题,由《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和《桂花雨》四篇散文组成,笔者以此单元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主题单元五模块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正>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涵养审美情趣的载体。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的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帮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感受文字表达之美,形成良好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分析】“安慰”为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本册一共有四个口语交际主题,分别为“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安慰”和“讲历史人物故事”,前二者注重围绕主题表达看法,后二者注重借用语气或肢体语言让表达更生动准确,富有感情。本单元为“童年”主题,语文要素为“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在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时,可以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用语言、动作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南沙群岛》(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调向学生介绍了位于祖国最南端的南沙群岛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是“迷人的世界”,课文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南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在反复诵读与品味中,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学生对南沙的喜爱就会油然而生。教学中,我依照课文的叙述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