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教兴国和教育强国作为近年的热点政策话语,体现了科技和教育作为孪生性概念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和教育的交汇处与联结点,通过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呈现科教兴国与教育强国的联动效应。科教兴国战略正迅速有效地推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稳步迈进。深度耦合科教兴国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深入理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知识—社会—文化”的内在逻辑和分析框架,在坚持已有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经验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一是树立辩证科学观,警惕披着科学外衣的“反科学”倾向;二是继续深入实施制度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能力建设;三是建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剖析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重塑高等教育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高等教育探索科学创新、实践民主参与、维护法治规范、追求公平正义、促进开放共享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愿景旨归的价值维度。要实践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则需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在本体层面上抓高质量的学科建设,在发展目标上抓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要素保障上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要不断推进构建学科发展、推动高校协同共治、强化人的全面发展、深化教育质量改革,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新征程的高等教育不仅应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还应该能够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体来说,高等教育可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出发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高校通过为党育人推动社会更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话语体系建构推动社会更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政治方向。高校可以直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建设,即通过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促进高质量发展,通过高校民主建设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高校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精神世界,通过高等教育均衡化推动共同富裕,通过高校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高校通过教育国际交流还可以助力打造人类命运同体,通过文明传承与创新服务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学科融合作为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一环,抓好、落实专业课程中劳动教育学科融合的实施是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笔者基于学科融合在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专业课程中学科融合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支持劳动教育项目、开设劳动教育讲座、强化专业课程中学科融合建设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可以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过程加速推进,推动校内劳动教育体系的全面构建,对培育现代化专业技术人才具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时代国家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实现治理理念现代化、组织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高级过程。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亟须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制度困境和目标指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让中国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和更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学思政教育相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符合时代遵循,不仅有利于突出政治引领力,夯实政治基础,而且有益于汇聚思想共识,铸就融合同心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学思政教育融合,要坚持制度统领,建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制度体系;要创新话语体系,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话语;要突出精神动力,激发中学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主动性;要明确实践要求,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更加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优先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协同融合等,实现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职业技术教育》2023,(27):20-21
<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要建成教育强国。教育强国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前提条件,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枢纽和关键点。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带动我国的国家发展程度。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在于高等工程教育要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理想所在、信念所存、价值所依。高等教育创新是提升人才培养力的前提条件,是增强科技创新力的战略选择,是凝聚文化向心力的内在要求,是提高社会服务力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智力、科技引力、文化动力和社会合力的有力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高等教育创新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高等教育成败的第一标尺和最高标准,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多样性与现代性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必须从高等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维度出发,创新高等教育招生制度、资助制度和就业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政府、社会和高校三者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协调一致,汇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必须把统筹兼顾贯彻落实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中,保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效益、办出...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科学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治理形态和先进的教育制度等要素。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构建以高校为主体,全社会共建共享的高校治理组织形态,完善协同发力的教育制度,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理念、方式和制度的系统性变革。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举措。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为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契机。从探索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出发,树立科学理念,培养数字人才,搭建数字平台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大学学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现代化大学治理结构改革和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学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增强学科科学决策能力、实现精准化治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在大学学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互联网不仅以自身开放平等、效率效能、互动透明的特点和属性与大学学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要求高度契合,而且通过赋能、赋权、赋信学科治理,推动传统的大学学科治理向现代化的大学学科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3.
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当前国际上科技与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为了应对社会或重要学术领域的挑战,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变得愈来愈紧密;同时,为了实现大学教育的综合性,学科间必须相互碰撞、渗透。因此,高等教育要加强学科建设,应遵循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学科间依赖程度越来越深、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采用超越传统学科界限的方法,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以适应当代科学发展的要求,实现科研的新突破,促进学科建设新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为高校建设优势特色学科提供了新的机遇与路径。应增强战略定力,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学科制度,深化评价改革,促进开放合作,凸显中国优势特色;扎根中国大地,发挥高校主体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服务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建设优势特色大学;增强辩证思维,厘清概念内涵,优化学科结构,推动交叉融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做强学科优势特色,争创世界一流,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基于党的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基于国家需求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基于“人民至上”立场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构建、基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高等教育学者需要秉持学科独特的立场,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现象,探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学说。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已具备“中国式”基本样态,仍需强化“中国式”基本遵循,更需注重“中国式”使命担当。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宜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研究规律,以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与改革,更加重视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作为智能化社会的学科基础要素,大数据正在驱动着高等教育系统的范式变革。美国普渡大学一体化数据科学首倡计划发起的跨学科学术组织变革,强调以跨学科学位项目与学科交叉课程、学科会聚研究计划与研究团队、服务性学习数据社区与主题工作坊、产教融合的数据科学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高校数据科学教育生态系统。值此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战略契机,以"数据+"引导多学科会聚和教育模式创新,打造面向真实世界的数据科学实践社区,建设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快培育大学生数据思维和校园数据文化,将有助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和重要保障,“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具有长期性、全局性作用”。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而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又将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7,(5):53-59
《地平线报告》已经成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实践的风向标,而《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是首份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地平线报告——该报告指出了未来五年内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9大趋势、影响其技术应用的9大挑战及其12项重要发展。文章通过对该报告内容的分析与解读,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推动我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育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育度的现代化,而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思想则是教育制度现代化的核心。本文运用教育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框架对美国杰斐逊的现代化教育制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作者指出,杰斐逊首先提出了一体化的现代化教育制度及其中的选拔制度和奖学金制度,然后对有关现代化的一体化的初等和中等教育管理制度进行了教育权力的分析。杰斐逊还从大学管理、大学学科设置、高等教育目标、大学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政治教育等方面构建了他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制度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是指现代性不断增长的过程或者结果。考试招生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体现了教育治理理念的转变,促进了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推动了政府主导、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多元参与的教育治理格局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以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化实现了教育领域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这对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持续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化,应在坚持统一高考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改革,处理好科学、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