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教育类MOOC的学习者主要是一线教师和高校师范生,教师教育类MOOC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程大作业作为学业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游戏化教学法""教师如何做研究""英语教学与互联网"三门MOOC课程大作业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完成方式、提交时间、提交方式、评价方式和是否提供评价量规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这三门MOOC课程大作业设计的特点,继而提出教师教育类MOOC课程大作业设计的五条改进建议:注重个性化学习,智能推荐分层作业;开放在线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共同体;注重反馈与沟通,强化作业的实践性与亲和性;研发作业评价细则,完善评价系统;加强作业的启承性,训练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在线课程的合理评价方式,构建基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MOOC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用户、课程、章节、考试、作业、讨论区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用户人数、师资队伍、课程时长等21个二级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选取该平台上的《大学英语》《现代礼仪》等5门课程,对其课程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这种评价体系能够以平台为基础,合理地对MOOC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对高质量MOOC建设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理解学习者MOOC课程学习的体验和需求,是促进MOOC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学习者评论数据挖掘,可以揭示学习者情感体验与课程质量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为分析不同学科课程的差异提供有效支持,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此,开展了基于学习者视角的MOOC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首先以文本挖掘技术为基础,客观地从MOOC课程学习者评论数据中提取出课程管理、课程设计、学习平台、学习任务、学习材料、课程教师、课程内容及学习体验八个课程质量影响因素。其次,构建了基于学习者满意度和关注度的KANO分类模型,以评估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并对两类课程进行差异性分析和对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对人文社科类和自然课程类课程的评价在课程设计、学习材料、课程教师、课程内容及学习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学习任务在两类课程中的评价均为最低;并且通过可视化揭示了不同类别课程的KANO模型分类结果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优化建议,对MOOC课程质量的改进与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慕课"的兴起,倒推我国教育模式的改革,并将在线网络教育推向了最高峰。首先阐述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教学模式的特点,介绍了我校汽车涂装技术课程基础,进行了基于MOOC示范项目的情境设计,构建适用于MOOC的知识碎片化的任务单元教学内容,从而建设开放性平台,最后总结了《汽车涂装技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645篇MOOC主题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以共词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采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和SPSS 20软件进行内容数据统计和分析,绘制出能直观反映各个高频关键词之间关系的树状图和Euclidean距离模型。结果发现:国内MOOC研究主要集中在MOOC的发展研究、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应用模式研究以及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四个方面。未来需要积极开展“中国式MOOC”应用模式的构建与探索,重视“后MOOC”时期多样化在线学习样式的研究与实践,立足实践积极探寻MOOC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并重视MOOC学习中的课程资源、课程平台和学习分析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6.
在线精品课程作为MOOC中的高质量教育资源,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但在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时,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困境。为促进教师深度反思,支持教学问题的诊断与改进,提升课程质量,构建在线精品课程评论情感分类与主题挖掘研究模型。首先,采用网络爬虫技术采集MOOC平台中25门“教育技术学”专业在线精品课程评论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情感分类;其次,对负性课程评论进行词云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主题挖掘。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能力、学习资源质量、课程内容设计、互动和反馈机制、课程考核评价是导致学生差评、影响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促进在线教育中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提升、开发优质在线精品课程学习资源、打造实用生动的在线精品课程内容、优化互动和反馈机制、优化在线精品课程考核评价等课程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广受关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情境,MOOC要获得持续发展需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对学习者类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依据个性化学习特点,分析当前MOOC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注册、教学模式、在线交流与评价、测试与成绩等方面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7,(5):12-18
当前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浅层学习的层次,无法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为此,文章总结了深度学习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点,进行了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比较分析,并分析了MOOC与传统网络课程在相关学习活动中的区别。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MOOC学习活动的特点,文章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MOOC学习活动模式,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MOOC学习活动设计,以期为MOOC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模型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兴起为切实推进任职培训与军事类研究生教育融合式培养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从分析MOOC的特点和问题入手,探讨将MOOC与传统课堂结合的SPOC教学模式在融合式培养中的运用,以期对面向任职培训与军事类研究生教育融合式培养的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ARCS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探析高校针对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的有效应用——无论是基于MOOC的引入还是基于MOOC的建设,如何将MOOC从一个炙手可热且容易被夸大、被炒作的概念落实为切实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创新实践。ARCS模型界定了人类动机四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包括关注(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与满意(Satisfaction),强调如何通过外部的设计激发与维持内部动机的生成。分析结果表明,在ARCS模型视角下,一方面,高校需要积极关注MOOC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具有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应用MOOC的主动意识;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基础与需求,对MOOC的有效应用进行主动地设计与实践,激发与维持本校深入应用MOOC的动机。高校推进MOOC有效应用的路径具体体现为:在意识层面对MOOC本质与应用意义的自觉关注;在规划层面与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与核心发展目标的高度关联;在实践层面具备应对MOOC挑战的充分自信;在效果层面注重评价与研究提升效果满意度促进MOOC的可持续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MOOC的出现引发了中国高校建设在线课程的热潮,MOOC,SPOC及课程联盟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但高校还存在着对各类在线课程的特点及定位认识模糊的现象,不利于发挥在线课程对课程建设的工具支持作用。本文分析了MOOC,SPOC及课程联盟的特点与定位,提出了四个层次的在线课程体系,分析了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对课程建设实施评价的优势,认为正确定位各类在线课程并构建在线课程生态系统可有效推动我国高校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军队信息化建设对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优势,融合MOOC在线课程与远程教育理念,提出了MOOC平台对军队远程教育发展的启示。设计了基于MOOC的军队远程教育平台的总体结构和具体学习、授课过程并对这一系统特点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背景下的MOOC具有课程种类丰富性、教学视频录制高质量性、课程资源开放性等特点,为高校双创教育提供新思路。将创新创业教育、MOOC、翻转课堂进行有机融合,在高校《创新与创业》课程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选择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两门创新创业课程作为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资源,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型,采用过程性评价法,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进行实践探索。通过一学期实验,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发现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为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及学习指导,是当前我国实施全面性、普及化双创教育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4.
MOOC的出现引发了中国高校建设在线课程的热潮,MOOC,SPOC及课程联盟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但高校还存在着对各类在线课程的特点及定位认识模糊的现象,不利于发挥在线课程对课程建设的工具支持作用。本文分析了MOOC,SPOC及课程联盟的特点与定位,提出了四个层次的在线课程体系,分析了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对课程建设实施评价的优势,认为正确定位各类在线课程并构建在线课程生态系统可有效推动我国高校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求,分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介绍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立体化教材等方面建设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基于MOOC在线课程资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对教育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依托"互联网+医疗教育"模式构建的网络教育平台逐渐增多。文章在对目前主要的网络教育平台医药卫生类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描述的同时,选取"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学堂在线"三个平台,以代表性课程为例对其平台建设完整性、教学资源、学员参与情况等进行应用分析,以期为医药卫生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用户历史查询词构建用户画像时,现有向量空间模型存在特征稀疏和上下文依赖性强的问题。针对该问题,通过引入 LDA 主题模型,首先提取查询词潜在主题,得到查询词对应的主题分布;然后将概率最大的主题对应的词扩充到原始特征空间中,丰富用户特征;最后采用 SVM 分类算法对用户基本属性进行分类,构建用户画像。实验表明,利用 LDA 模型对用户特征进行扩展比传统向量空间模型用户画像精度提高了 1.6%。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和在线课程建设方面,论述了MOOC和SPOC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与特点,结合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研究了基于MOOC的SPOC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工程流体力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论述了基于MOOC+SPOC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实践发展先于学界关于MOOC的理论研究。通过对MOOC进行文献分析、参与观察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MOOC的内涵主要从课程形态、教育模式和知识创新三个维度诠释。根据MOOC的学习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形式,MOOC的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基于内容的MOOC、基于网络的MOOC和基于任务的MOOC。与传统课程相比,MOOC具有规模大、开放性、网络化、个性化和参与性等内在特征,拥有包括在线学习有效性、精细掌握学习、学伴交互协作和复杂系统自组织等核心学习机制。在线学习有效性机制揭示MOOC构成要素对其教学效果的效应机理,精细掌握学习机制和学伴交互协作机制阐释MOOC核心要素的学习机理和作用机制,复杂系统自组织机制解释MOOC的动态演化过程、自组织涌现现象和后现代课程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教育MOOC平台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兴起为传统大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等四个国内主要的MOOC类平台,并初步分析了MOOC对高等教育的可能影响和MOOC在高教应用中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