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曾经讲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型。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把人的仪表称为“文”。把人内在的精神称为“质”。他所说的  相似文献   

2.
想知道一个人是否善于待人接物,看他怎么打电话,就可以看出端倪.在电话中看不到对方,所以如何把事情清清楚楚地传达给对方,并能让对方乐于接受,乃是待人接物技巧所在.  相似文献   

3.
4.
正1.遇上父亲的同事或朋友不知如何称呼时,以"叔叔""老师"称之。毛泽东当年就要求儿子毛岸英称比自己小六岁的李银桥为叔叔。2.逢遇长辈、师友,即使异性,也当早点大方地伸出手来,否则会令对方进退两难。3.进电梯,有师长在,最好后入梯内,出电梯可以先出,但须作引导人。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中,有些同义短语在句子中,因其搭配的宾语不同而选用不同的介词。如宾语是表示人的名词或代词时,用一个介词;而当宾语是物(地点或时间)时,则用另外一个介词。本文拟就此类短语的用法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6.
7.
.位同,农说一下“特人幼钧.是什么盆皿?-《芥末校园》之四——待人接物@邱绍辉~~  相似文献   

8.
阳泽 《四川教育》2014,(10):24-24
课堂评价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必然环节,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不能当作是简单和随随便便的活动.为了提高课堂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人们在不断探究着课堂评价的合理形式,谋求课堂评价的范式转型,从植根文化传统和体现文化诉求视角建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应体现中国的待人接物文化.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2008,(7)
1.遇上父母的同事或朋友不知怎么称呼时,以"叔叔""阿姨""老师"称之;2.每逢遇到长辈、师友,即使是异性,也应当早点大方地伸出手来握手,不要让对方进退两难;3.进电梯,有师长在,最好后入梯内,出电梯可以先出,但需作引导人;4.与师长同车,让师长坐在司机身后的座位(与师长关系特别亲密的人开车除外),自己最后上车坐空余的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人在家里招待客人及到别人家作客的化是有差异的,因此掌握准确恰当的招呼客人及应答主人的用语很有必要,因为它能体现出你的素质、品位和修养。本列举一些常见的这方面用语及其用法。  相似文献   

11.
12.
王桂兰 《考试周刊》2010,(14):44-45
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广而又纷繁复杂的系统,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概括地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日本在文字和文化诸多方面都受过中国的巨大影响,因此人们常常感到两围在文字与文化各个方面都似乎相近或相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日本与中同存民族构成、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历史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各自文化的特征性,这些特征不仅直接体现于各自国家的衣食住行上,而且广泛渗透于语言及各类文化艺术形式中,从而引起了两国的文化差异。本文主要就现代中日两国国民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这些看似为个人行为实则高度体现群体行为特征的现象进行考察,以展示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真诚,是一条无形的纽带,有了它,朋友联系得更加紧密,陌生人的相处也会变得谦让有礼,社会更加融洽和谐。生活中,我们付出了真心,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们会在心灵的某个角落扎根,不断成长壮大,成为一种友善、向上的力量。小灯泡亮起来  相似文献   

15.
《待人接物讲礼节》一课属于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落实大纲中年级第10条的有关要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从如何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爱护公用设施、爱护公物,如何待人接物等方面教育学生要心中有他人,有集体,使他们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是公民的美德;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文明观众、文明乘客、文明顾客、文明  相似文献   

16.
张闻天的《论待人接物问题》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光辉文献,提出了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在抗战实践中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论待人接物问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利用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