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贵知疑,宋代的朱熹就说过:无疑者须教有疑。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知疑,深思并勤问,这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自觉阅读的兴趣有很大作用。引导学生勤问现在阅读课的一般教学步骤先让学生预习,让他们运用工具书理解字词;通读课文后分段,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预习,习惯于把带有生字的新词查个注解,其他词语就好象不再有“疑”。课文中的其他方面好象也都无疑,他们等着老师讲,等着老师给。未经引导培养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学贵知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给了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情境创设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启思维。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境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联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一、设疑导思,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发现疑点,激发求知欲望,形成探究新问题能力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尽是教师提问学生,很少让或不让学生向教师提问题。究其原因,不外有四怕:一怕学生打乱了讲课系统;二怕学生追根问底教师答不上难为情;三怕学生乱问,离题太远收不住,达不到教学目的;四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授课进度。这是长期以来注入式教学的旧框框束缚着教师的手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最近,我通过听课发现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打破了这个旧框框,注意了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其做法有五: (1)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多给学生做出质疑问难的示范,多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条件,在“引疑”,“留疑”、“思疑”、“解疑”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都会采用套路化的教学方式,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缺乏新鲜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教师要注意针对课文不同的特点展开教学,采用个性化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始终保持新鲜的感觉,提高学习效率。一、比较异同,发展思维能力小学课本有不少单元有主题、形式等相似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课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找到其异同,在比较探究的过程中发展思  相似文献   

6.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经常的行为,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对话能否真正展开。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优化提问形式,是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重要前提。一、巧问——迅速打开思维的大门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在"圆柱的体积(练习课)"上,教师首先让同桌两名同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到体现.因此,能否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四者和谐发展.也即为,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变"要我学"、"教我会"为"我要学"、"我会学".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实例生动形象,材料范围广泛,栏目设计新颖,漫画生动贴切,层次结构清晰,说理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教材,加强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认识,培养能力。一、让学生学会设疑、质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正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可以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思维的激情。我认为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设疑、质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在课文中的基本概念上质疑。引导学生通过阅…  相似文献   

9.
一、在生疑辨疑中猎取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把整理好的、预先包装好的一包包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带领学生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因此,备课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学生生疑、辨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往往  相似文献   

10.
政治课理论性强、趣味性少,尽管课文中穿插着比较直观的图片、解释、说明,但还是比较抽象的课程。面对刚刚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或职业学校的学生,给他们讲清基本原理是政治课的任务。为了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掌握基本原理,增强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艺术性是十分必要的。笔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也有“空白”艺术的问题。教学上的“空白”指的是教材中文章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或已写出来欲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留给读者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时间,或使读者透过已写出部分去质疑、想象思考,从而获得对课文更深的理解和把握。为什么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空白”是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呢?一、“空白”能使学生生“疑”,为探究提供动机“疑”是学之端,思之源,创之基。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使他们发展。”现代教育心理…  相似文献   

12.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课文时,我们一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分析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从题目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新课揭题时,都喜欢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有些质疑课题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如一位老师教学《哪吒闹海》(苏教版第五册)一…  相似文献   

13.
严伟 《小学生》2012,(8):76-76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会产生许多疑问,但由于学生的不敢问、不善问、不会问,影响着他们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课堂质疑能力,为学生终身所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质疑,并教给他们质疑方法,使学生读有所思,思中生疑,疑中求答,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质疑的能力。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课堂质疑机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从容地、实实在在地去质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扶——引——放”的方法,由浅人深一步一步地提高。  相似文献   

14.
注重激疑促思,有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激疑促思的尝试。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教学一项语文知识、技能或一篇课文之始,是激疑促思的良机。我采用多种方法,尽可能展露一下学习、训练内容的“朦胧身影”、“尖尖荷角”,让学生顿生疑问,并对即将进行的学习心驰神往。在教学《宝玉挨打》之始,我先吟诵“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一回中黛玉的柳絮词《唐多令》和宝钗的柳絮词《临江仙》,让学生试析,指出文如其人,言与行也会如其人的道理,说明《宝玉挨打》是学习个性化语言的典型范例,并描绘了宝钗来…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学贵善思。”思,即思弩。思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探求知识真谛的法宝。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列举几例,以求触类旁通。一、质疑问难思考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引发学生探究反思。教学中的疑一般设在何处,这需要不断地去创造,去发现。下表所列,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变"要我学"、"教我会"为"我要学"、"我会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启发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思维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注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独立地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在  相似文献   

17.
陈芳 《文教资料》2011,(29):237-238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灵活巧妙地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和谐的民主气氛.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境况下发挥优势和特长;要设疑引思.以辩促思.营造一种让他们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文的题目具有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文题目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题目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一、根据课文题目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激疑拓展”是我校“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阅读多思教学法的实验步骤之一。这一环节即是教师诱发、点拨和探索课文的重、难点,激起学生疑深、疑透、疑广,拓展学生思路,培养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宜在课文的重、难点或特点之外巧下“金钩”,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认识矛盾,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思考动机,让学生“多思”、“善思”,拓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一、以趣问激疑拓展引奇激趣之问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我在教《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引导学生精读)后提问:“要是小蝌蚪问你:‘小朋友,我要怎样才能找到妈妈,…  相似文献   

20.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数学学科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发现问题,从而引发对问题的思考却没引起我们教师的充分重视。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没有学生的独立阅读就没有疑和思,思维也就没有了依托和内容,就会出现"学而不思则罔"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指导学生会读课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的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