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集邮是一项健康有益的化活动,在众多的集邮爱好中,不乏有一批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小学的学生,集邮爱好大有人在。培养好这支集邮大军,将是壮大中国集邮队伍的源泉,也是中国集邮事业的未来与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
1月4日,急风细雨。21点刚过,凤急急不过集邮爱好的心急,细雨挡不住集邮爱好的脚步,一位集邮爱好为了《丙戌年》,从上海的东北角凉城(新村)赶到上海市集邮总公司门口排队,抢了个第一。  相似文献   

3.
李宏 《集邮博览》2012,(10):29-30
九月的北京,2012全国一片集邮邀请展已完美谢幕,这一新兴的集邮展览形式带给了集邮人以更多的话题。本文插图为我在2012全国一片集邮邀请展览上的参展作品。从众多的参展作品中可以看出。一片集邮展览是一项最贴近大众的集邮盛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集邮》2000,(12):18-18
2001年1月1日0时,人类社会将进入21世纪,我国集邮事业也要揭开新的篇章。为在新世纪更好地弘扬集邮化、普及集邮知识、提高广大集邮爱好的集邮水平,我们特别开展系列集邮活动,欢迎广大邮友参加。  相似文献   

5.
小本票,也称“邮票册”。由于它便于携带和收藏,因此受到广大邮政用户及集邮爱好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上海集邮》2006,(2):5-5
本刊讯2006年1月5日上午,黄浦区集邮协会举办第七届集邮活动口——黄浦区集邮协会高级首日封、贺卡、会员卡首发活动。上海名邮票设计家及为该区邮协设计狗年高级首日封的张安朴、张乐乐父子应邀出席为广大集邮爱好签名。  相似文献   

7.
禅石 《中国集邮》2001,20(7):41-41
集邮与邮票投资是不同的,集邮是一种爱好、一种娱乐,所花费的资金不大,集邮一船根据自己的喜好,按不同的专题进行收集、购买。  相似文献   

8.
《集邮博览》2011,(11):32-33
我从小就爱好集邮。而真正编组邮集正式参展则是在1989年。那年,我的第一部航天专题邮集《载人航天史》首次参加全国邮展获镀银奖。在以后20多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参加过省市、国家和国际邮展30多次。回顾这些年我所走过的集邮之路,最大的感受不是获奖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而是集邮伴我终生的乐趣和享受。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有集邮爱好的领导,如何既保持自己的爱好,又利用自己的爱好去支持集邮活动的开展?多年参与集邮活动的经验告诉我:集邮是一项特殊的文化活动,只要有心、用心地去做,一定能够在这方面做出成效。  相似文献   

10.
警惕伪封     
李曙光 《上海集邮》2005,(11):17-19
集邮爱好最恨伪品,而伪品又最爱死缠着集邮爱好,稍不留神,就把你拖入陷阱。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参展邮集质量的逐年提高,对展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绝大多数普通老年集邮者而言,想让自己的邮集参加省、市级的正规邮展,已非易事。集邮是“老有所乐”的一种休闲方式。老年人集邮,应该主要是品味、感受和体验集邮带给自己的那份身心愉悦。组集能从中得到这份愉悦,至于能否参展,己不应再是主要的目的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徐胜 《集邮博览》2003,(1):12-12
随着因特网(Internet)日渐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意识、活动空间有了’全新的变化,人们获取知识和乐趣的途径早已与过去育所不同:在网络环境下,集邮爱好的传统集邮观念和方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类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集邮爱好可以通过网络,丰富自身的集邮生活.改善集邮环境,提升集邮层次,收获更多的集邮之乐。  相似文献   

13.
邵林 《集邮博览》2003,(1):48-48
在2002年全国集邮学术研讨会上,施慧中和林轩大力提倡献集邮,我站在赞成的一边,因为我早就是一名献集邮爱好了。听了施、林二位标新立异的论,我自然也会产生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几亿青少年。其中,在校青少年学生有2亿多人。遍布全国城乡的70多万所大、中、小学校是他们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近些年,集邮活动在一些大中小学作为有益的课外活动开展起来;在各级各类的集邮展览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青少年学生的邮集参展并获奖。但是,平心而论,我们为青少年创造的“爱好集邮”的社会环境,还远未能真正吸引大多  相似文献   

15.
年近90高龄的郭润康先生是全国集邮联合会首批名誉会士,是当代著名的集邮家、邮学家。他于1917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从15岁起开始集邮,60多年来为我国集邮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因而广大集邮界人士敬称他郭老。郭老早在青年时代就爱好对邮票的收藏和积极学习集邮知识。1942年8月他和邮友们一道成立了“金竹邮票会”,创办和出版了邮刊。随后他又加入“甲戌邮票会”。先后发表了各类集邮文章千余篇。为弘扬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集邮》2013,(2):35-35
本刊讯 为迎接2013年上海集邮节,进一步推动集邮活动在本市全面开展,激发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兴趣和热情,丰富集邮文化生活,展示集邮文化的成果。经研究,拟于2013年上海集邮节期间举办集邮极限类竞赛展览。为此,市邮协本着精心筹划、认真组织、积极动员、早作准备的精神,在各个基层邮协征集展品。在2月5日前发出正式参展通知。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邮》2005,(1):48-48
12月3日上午,我翻阅刚刚收到的散发着油墨香味的第12期《上海集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办好‘六件实事’、真情回报读”的章,细细品味这“六项举措”是:件件实在,想广大集邮爱好所想;项项真情,体现优质服务办刊宗旨。接下来看到了实施实事的筹建“读俱乐部”的简章和会员登记表,这真是说办就办,雷厉风行。  相似文献   

18.
经过10年动乱,中国集邮活动的复兴和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特别是1982年8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集邮事业的发展,各级集邮组织相继成立,集邮爱好和集邮协会会员迅速扩大。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1983年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中国成为国际集邮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经过20年,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和评价中国集邮的现状呢?  相似文献   

19.
明新 《中国集邮》2000,(11):28-28
编组邮集参展是许多集邮者的一种愿望,但往往因收藏的邮品“太一般”而难登邮展的“大雅之堂”。现在,北京市集邮协会推出了节俭集邮类,为众多集邮者用“普通”邮品组集参展、一献身手创造了条件,并将有效地促进基层集邮组织整体集邮水平的提高。节俭类集邮是由北京市集邮协会新近提出的,并搞出了评审专用规则(试用),适用于北京市的各级集邮展览。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从小时候开始收集信封上的J、T票,到现在加入到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医邮会),专门收集医学专题邮品,并开办医学集邮网站(www.medstamps.com图1),进行"为健康爱好集邮,用集邮宣传健康"(图2)的专题集邮之路,与网络发挥的重要媒介作用有关,我在遨游网海的过程中也不断地积累了自己的邮识。1991年,当时我还是大学生,为参加学校的艺术节,试做邮集参展。当时集邮的零星知识仅来自《集邮基础》,邮品信息则是来自集邮报刊杂志上的广告,信息获得较艰难。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期间,中国集邮信息网新设了世界邮展专栏。虽然只是报道了少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