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了《山东教育科研》 2001年第一期,“精论集锦”栏目中《偶然中的必然》一文,文中所阐述的观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文中说,“魏书生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语文老师因故未给学生上课,每逢上语文课,他的两个班就由另一位教师在课前交代一个学习任务,然后再回自己班上课,学生于是就自己学习。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一比较,这两个班的语文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了有老师上课的班级”还说,“邹平县的一处初中又传来一件与魏老师讲的相似的事,一位老师因病不能上课,学校实在找不到代课的老师,只好也由平行班的老师课前交代几句,一…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芦咏莉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讲了这么一件事:一位教高中三年级语文的老师给他刚刚考上北京大学的得意门生写了一封信,请这位高足给他新接班的学生介绍一下学习语文的经验,没想到这位学生在回信中只写了这么一句话:“上课不要听老师讲。”  相似文献   

3.
最近听了我县城北小学五(一)班陆永安老师的一节周会课教学,给我的启发很大。 一分钱的故事 上课后,老师给学生讲了—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4.
学校举行年轻教师公开课比赛.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五年级组的语文老师却惹得老校长的一顿批评。事情是这样的,五年级组的小L老师要代表本年级的语文组参加学校的优质课比赛.全组老师很重视,已经“磨课”好几次了。课“磨”好就要试教,试教往往会在平行班里进行,借班上课。  相似文献   

5.
上学期我听了两位老师教学“学会尊重别人”一课,他们使用的评价方式引起了我的思考。 【案例一】 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并提出问题,连续3个学生的回答老师都不满意。  相似文献   

6.
“溜号大王”的烦恼 宋栩生男17岁职高二年级学生 主诉: 上小学时,我学习很用心,无论上什么课都能专心听讲,还爱发言,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学习的事一点都不用父母操心,成绩总排在班级前10名。 小学毕业了,妈妈听别人说,初中的课程内容深,怕我学不好,于是在小学毕业那个暑假给我请了个家教,教我初中的课程。大约50多天的时间,我整天呆在家里,上午听老师讲课,下午自己看书或做题,开学前初一第一学期的功课基本学完了。 刚开学时,各科老师轮流上课,自己觉得很新鲜,还能认真听讲。可…  相似文献   

7.
曾听一位教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全校组织的语文期末测试中,有一个班的作文居然是一样的,都写了同一件事,甚至用的形容词也完全一样,我们听后真的是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8.
仇伟明 《教师》2015,(1):80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往往是过多地关注学生的专心听讲,关注学生如何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很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与不解,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更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况,笔者通过自己上课和听平行班老师的课,对全校四年级(共三个班)110名学生集中就课堂提问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如下:  相似文献   

9.
追求真实的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这个话题,应从我校三年级组开展的"同上一课"教研活动谈起.三年级有六位语文教师,他们推出3人同上<掌声>.听课中,三种"课观"给我留下了不尽的思考.应该说几位教师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多媒体课件都做得比较好.一位教师正式上课前,为了学生课上能有精彩的表现,私下里还给几个学生做了特别交代.可想而知,他的<掌声>留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是什么印象--假.  相似文献   

10.
曾经听一位校长讲,如果一个校长能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两件难忘的事,让其终生受益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好校长。同样,如果一位教师能给学生留下一两件记忆深刻的事,让其更好地体昧生活、感悟人生的话,那他也不失为一位好教师。再进一步,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时不时地留给学生一两件记忆深刻的事,给学生教益的话,那么,他也可以算是一位好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听一位年轻女教师授课。上课伊始,她微笑着对全体同学(一年级)说:“今天,有不少外校的老师来听我们班的课,你们能和老师配合好吗?”孩子们听后,怯生生地答道:“能”。接下来,这位教师则无视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按照自己事先预设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学生和老师配合得不错。课后,不禁使我联想到另外一节课……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听一位年轻女教师授课。上课伊始,她微笑着对全体同学(一年级)说:今天,有不少外校的老师来听我们班的课,你们能和老师配合好吗?孩子们听后,怯生生地答道:能。接下来,这位教师则无视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按照自己事先预设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学生和老师配合得不错。课后,不禁使我联想到另外一节课……  相似文献   

13.
在西安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培训会上,有幸听了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让我们感受到了于老师在课前备课钻研教材的功夫,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于老师在训练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解读文本的独到之处。一、钻研教材的功夫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学习课上,在于老师范读完课文后,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因为读者流泪了,听者也流泪了,于老师曾说他备课时从来不先看教学参考书,而是一遍一遍地读课文,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了,读到文章就像自己写的一样,就像写自己的事。教学过程中有两个情景,我印象特别深。情景一:在一个学生读完…  相似文献   

14.
宽怀教育     
一位教师沮丧地对我说:“教师真难做,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你说得轻了他不听,说得重了他便受不了,还给老师气受。”这位做了十几年教师的朋友讲了他班上发生的一件事。 这是一位在教学上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他在一所城市重点中学教初二语文,担任一个班的班主  相似文献   

15.
说起这个话题,应从我校“同上一课”教研活动谈起。三年级有6位语文教师,推出3人同上《掌声》。听课中,三种“上课观”给我留下不尽的思考。一位教师正式上课前,为了学生在课堂上能有精彩的表现,私下里给几个学生做了特别交代。可想而知,他的《掌声》留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印象是——假!另一位教师课前让学生“好好自学”了一下,结果,学生的朗读比较流利,感情丰富,发言又积极,兴致也高涨。课堂结构组织得更是严密,一环扣一环,似乎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于上学期听了两位新教师的课。一位新教师了解到这个班的纪律较差,于是刚上课就宣布:“在这节课结束前,我们要评一个红花少年组,下面老师就看哪个组的同学最遵守纪律。”此话很见成效,大多数学生在上课时都有良好表现。下课前,我正猜测这位老师如何开展评比,谁知他却说:“这节课大家表现都不差,红花小组我们就不评了。”到了“以后”,学生对他的话也就不再理睬了。另一位新教师上课时,提问必喊几个尖子回答,于是,举手者寥寥。他大概也发觉这样不妥,就在课堂上反复动员:"大家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说错了也不要紧。"小学…  相似文献   

17.
那天.我们一行人去听一位老师的课,大概是想让课堂轻松一些。讲课的教师在上课开始时有意给学生讲了两个有趣的笑话。可是第一个笑话讲完后,连听课的老师都笑了.全班同学却没一个笑。学生是这位老师的“原班人马”。老师觉得不对劲,于是自我解嘲了一下.又绘声绘色地讲了第二个笑话.同样十分精彩。这次不少同学笑了.但听起来却非“原汁原味”.叫人感觉特别别扭。  相似文献   

18.
我终于有机会到汨罗观摩魏书生老师上的示范课,听魏老师“作自强、育人、教书”的学术报告。我很早就听说过魏老师了,也看过魏老师的上课实录,这次能有机会到现场听魏老师讲课和作报告,可算是人生一件幸事。配合魏老师上课的是罗城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双方初次见面,课前没有丝毫准备,用的是高三年级的语文书,讲的是第二十课《孟子见梁襄王》。魏书生老师清瘦矍铄,态度和蔼,一直站在学生中间。魏老师上课有他独特的方法,很随意的,也极具亲和力。他的开场白是“:我很高兴为同学们服务,我不知道平时上课前同学们唱歌吗?”经过学生的议论,最后由文艺委员起调,全班同学唱了一首《中国娃》。魏老师和蔼地告诉同学们“:全身心地唱歌,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随后,魏老师一“声上课”,50余名同学起立向魏老师问好,魏老师并没有马上叫同学们坐下,而是出了三道题:1.“我的一天”;2.“屈原在我们这儿怎么啦,如果他活到今天,看到汨罗的发展,他会说些什么?”3“.对汨罗的未来,屈原又会说些什么?”魏老师说“:你们喜欢哪道题就做哪道。”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做起了口头作文。讲课伊始,魏老师挑选了一位同学为自己看表,帮自己把握下课时间。他告诉同学们,在他的班里,每一个...  相似文献   

19.
朋友是一位极富爱心的教师,前几天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开口说话、上课当众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着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机地大大表扬一番。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孩子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发现自己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才引起老师另眼相待的,反而变得愈加自卑起来。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办公室与教初四数学的李老师闲谈,他讲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一天,刚下了课,一位女生跑到我身边气喘吁吁地说:‘老师,你对我有看法。’我当时一愣,接着问她:‘我对你有什么看法,怎么会。’这个学生接着说:‘老师,你上课不看我。’‘上课不看你?不可能。’‘真的,我都数着,这两周14天上了16节数学课,你一眼也没看我。’这个学生说这番话时一脸的委屈。我顿了顿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没关系,只要您以后上课多看我一眼就行了。’过后仔细想了想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女生学习很差,两周前上数学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