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学校德育目标一是口号高,二是目标大.德育内容思想政治色彩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新课程德育标准严重脱节.本文所研究的德育生活化,使学校的德育目标基于生活,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管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并融为一体.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感悟生活,领悟德育内涵,激发道德情感,并加以内化和升华,从而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强调德育的一致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因循灌输式德育方式,轻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德育内容抽象、划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偏重于德育形式,不重视德育整体规划和建设等误区,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21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该针对误区,大胆改革,力求使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然后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包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德育,使德育内容贴合学生生活;结合语文教材实施德育,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德育,把德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等。  相似文献   

4.
生活德育是针对传统德育的弊端提出的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它强调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培养德性。生活德育范式的建构,从理论维度讲,生活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弊端,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征;在其实践路径上,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生活德育理念,在德育内容上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德育方式上要实现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德育内容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去关注学生主体的真正意愿和需求,联系生活实际,聚焦学生的未来发展,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教育内容不限于形式,达到教育与德育二者相互融合、有机渗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德育生活化模式为探索大学生德育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学校应当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择业等实际需求来建构大学生德育的内容,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德育是自己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及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学习者自身因素多层次的高度整合,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优化形式,使内容设计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时代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当前民办高校德育忽视了德育的主体对象,脱离了现实的生活根基,具体表现为德育目标偏离生活、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德育方法远离生活,从而导致了德育实效性低下。要提高民办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走德育生活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形式的改革显得愈发重要。通过多年的德育实践,并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中学阶段实行分层次、递进化形式的德育,符合现阶段我国教育规律和客观要求,能有效地对学生渗透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主题班队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主题班队课应改变以往传统的说教形式,以真实的道德难题思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走进生活德育现场,贴近生活的德育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道德品格。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多地挖掘学生周围的道德难题,并以此为中心展开系列道德难题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并形成需要的道德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德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德育方法、德育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西藏这样的民族地区,由于民族自身的特征,又赋予德育教育特别的内容,西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事业普遍存在起步晚,底子薄,汉族教师与学生沟通困难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不仅要考虑时代和地域赋予德育的内容,还要切实思考德育的过程及形式。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学习者自身因素多层次的高度整合,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优化形式,使内容设计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时代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一、构建“开放、体验”的德育新模式 “开放、体验”德育是以开放的思想为指导,以体验为主要实施形式的德育模式。“开放”要求把德育看作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根据时代特点确定德育内容、赋予德育内容新鲜的时代气息。德育途径打破校园德育代替全部德育的格局,实现德育社会化。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我国德育现状:课本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目标太高;德育内容编排欠灵活:知与行严重脱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德育”两字,但字里行间又处处有德育,时时在强调德育,只不过它将德育的字面表述意义简略而直接渗透和融纳到对具体的目的和要求的阐述中,从而使德育的任务更加明确,使德育的内涵更为具体,德育的实施途径更为实际,德育的操作化要求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5.
刘志 《成才之路》2011,(34):16-16
生活世界是学生所感觉到的、日常生活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学生以直接的生活经验来面对世界、面对自身。德育内容来自于生活世界,因而德育内容应是生动活泼的,应受学生喜欢的。而在大部分的职业学校里,学生德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已脱离学生的生活,表现为德育内容缺乏可感性、现实性、时代性、层次性等方面。一、德育内容缺乏可感性从目前学校德育的实际情况看,  相似文献   

16.
生活德育即德育的生活化,就是充分关注生活,坚持道德教育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进行,最终回到生活,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以受教育者的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践行德育,进而关注受教育者生命自由成长、德性养成的德育教育。目前生活德育缺位严重,尤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深入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和道德风貌等方方面面。为避免德育与学生网络生活相脱离,学校应从德育目标贴近生活实际,德育内容反映生活实际,德育方法指导生活实际等方面着手来提高网络时代生活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德育的源头。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基于学校德育的现状,我校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德育观:德育内容"实"起来;校园生活"动"起来;校园环境"美"起来。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融入德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只注重形式,实质内容少;一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教材中德育因素的挖掘;德育工作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现行全国统一德育教材与学校实际、地区实际脱节等问题,早在2007年,我校就想自编一套德育教材。2009年5月末,教育局关工委到我校就德育工作调研,自编德育资源拓展教材的想法得到认可。一、教材编写背景德育资源拓展教材的编写工作由朱孟迎校长亲自主  相似文献   

19.
德育生活化要求通过学生主体的德育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人生的价值,感悟生活的真谛,形成高尚的情操,不断优化自己的道德行为。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活动、德育管理、德育评价五个角度对初中生德育生活化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何勇 《教育导刊》2013,(11):71-73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一直是社会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但是,目前德育的实效性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目标“高大空”,脱离生活实际,比较理想化:德育内容只关注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对学生道德能力形成过程的关注;德育方法陈旧,重灌输轻体验、重防范轻赏识、重说教轻实践,难以走进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