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项娟 《现代语文》2016,(4):72-74
"NP_1的NP_2+V得R"句式是一类特殊的汉语句式,近年来成为语法学界热议的句式之一。人们通常将"NP_1的NP_2"称为准定语或者伪定语结构,并从生成语法角度和认知语法角度对此类句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构式语法的研究视角对此类句式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准定语句式"NP_1的NP_2+V得R"具有固定的句法形式,但是语义内容不同。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对准定语句式"NP_1的NP_2+V得R"的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对这一句式各组成成分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及该句式特有的构式意义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关注日语"Nにする"成分在句中的作用变化,通过对句式群(N1をN2にする、N1をN2に(して)…、Nにする、Nにしては/も…)的语法化现象考察,剖析群内句式的共性和个性。结果显示它们在句式语义、句法形态、事件识解上有一贯性的语法化倾向。"Nにする"成分伴随句式的主观性程度递增,由作单句谓语向从句成分转变,动词"する"的动作性弱化,"Nにする"形式渐次固定化,结合"は、も"新元素产生新句式。  相似文献   

3.
张晓东 《教学随笔》2016,(7):153-154
本文关注日语"Nにする"成分在句中的作用变化,通过对句式群(N1をN2にする、N1をN2に(して)…、Nにする、Nにしては/も…)的语法化现象考察,剖析群内句式的共性和个性.结果显示它们在句式语义、句法形态、事件识解上有一贯性的语法化倾向."Nにする"成分伴随句式的主观性程度递增,由作单句谓语向从句成分转变,动词"する"的动作性弱化,"Nにする"形式渐次固定化,结合"は、も"新元素产生新句式.  相似文献   

4.
"NP+V起(O)来+AP"句式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学界对其内部的两类句式研究不均衡。文章立足于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认为其内部的两类句式具有相同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且有着相同的句法生成,因而可以将其归为一类句式,即"NP+V起(O)来+AP"句式。  相似文献   

5.
吴京 《现代语文》2016,(4):78-80
"V_1+V_2+N"是汉语动补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的构式,是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围绕该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学者们从传统句法学、生成语法、认知语法等角度进行了描述,做出了许多精辟深入的分析。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疑问,并尝试采用题元理论重新探讨"V_1+V_2+N"句式的生成路径。通过对此类结构的句法推导,明确这类结构的句法生成,证实了它与同义句式之间的同源关系,以期更好地认识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6.
汉语拥有丰富的委婉表达手段,除委婉语外,众多语法形式同样具有委婉表达功能,这种功能既有来自词法层面的语法形式,也有来自句法层面的语法形式。部分语气词、代词、动词和副词是词法层面表现最为活跃的委婉表达手段,句式的变换、否定的移位与可能补语的使用是常见的句法层面的委婉表达手段。汉语语法形式委婉表达功能的实现主要源于利益受损程度轻重的对立、正面冲突和模糊冲突的对立、个体责任与群体责任的对立、选择自由度大小有无的对立、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对立以及有无标记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刘柏林 《滁州学院学报》2013,15(1):41-43,49
通过对前置动量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分析,初步考察前置动量词及其句式的语义特点和表达功能,并针对语法学界有关的讨论提出了我们的看法——考察语法意义应分清基本语法意义和派生语法意义,同时还要把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区分开来,这样才能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出基本规律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动结式的基本句式S+V-R+O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定义补语语义指向宾语动结式,并探求该类型动结式带宾语问题本质及其句法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动结式的基本句式S+V-R+O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定义补语语义指向动词动结式,并探求该类型动结式带宾语问题本质及其他句法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重动句是现代汉语所独有的一种句式,是指动词在句子中重复出现、前一个动词带宾语后一个动词带补语的结构。重动句出现的时间较晚,并成为近一二十年的热门研究话题。重动句看似结构简单,但能与诸多句型相互转换,并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形式。以"他做饭做得好吃"与"他做饭好吃"为例,从语义指向分析以及韵律句法的角度对重动句的转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概念整合理论是意义构建理论,可以用于句法-语义结构研究,语法整合通过想象事件和句法构式的相似性合并到整合空间中,再通过句法句式体现出来,想象事件和句法构式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是进行语法整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罗田方言语法研究》以罗田方言句法研究为出发点,以点带面,探求内部句法规律,考察罗田方言句式语法特点在其他南部方言中的分布情况,是一本传统描写法与其他研究理论相结合的特色方言语法专著。该书研究了罗田方言的5种特殊句式,其主要特色是观察深入,描写全面,注重比较,解释充分,观点推陈出新,见解独到。该书对地域方言语法研究乃至整个汉语语法研究作出了贡献,是一部集充分描写和深度解释相结合的方言语法著作。  相似文献   

13.
文章考察汉语动力事件的基本语义特征及其句法配置。原型动力事件投射在句法中成为施受关系和致使关系相契合的高及物性句式。转移事件同时具有动力传递和领属转移的特征。非原型的动力事件"结果"逆于动力的指向。伪动力句式虽词类序列与原型动力句式相同,实则凸显某种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空语类是形式句法中与实质性成分和非实质性成分平行的第三种语法成分,即一种没有语音值,但是具有句法功能的特殊语法成分。目前,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研究都就空语类这种特殊句法成分以及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探讨。不过作为两种类型迥异的语言,无论是其空语类的句法属性,还是其对于理论本身的适应性调整,都存在重要区别。形式句法作为普遍语法,其空语类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局限性",或可以给予两个启示:一是把语义-逻辑结构纳入空语类成分分析的范围,以提高其理论的概括性;一是调整空语类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将其研究控制在"句法强制"型空语类范围内,以体现其理论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动结构有其独特的语义句法特征。"主动形式表被动含义"基本概括了英语中动结构的语义句法特征,但并不完善。从生成语法、认知语法、语料库和二语习得四个方面梳理英语中动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其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句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学者从结构形式、句法性质、动词特点、语法意义和变换关系的角度对存现句作了多方位的研究。本文试图以存现句的语义特征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存现句语义对谓语动词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各种制约关系,并重新划分存现句的类别。  相似文献   

17.
"并、倒、也"是几个意义上具有相关性的评注性副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难点之一。本文比较分析了"并"、"倒"、"也"的语法意义及其所在分句的句法特征上的差异。"并"的核心语法意义为重复、确认事实,还原事实本来的真相;句式上"并"只能放在否定词前边,用来加强否定语气。"倒"的语法意义归纳为:1、表示所述事实与预期相反。2、表示转折关系。3、表示增强语气。句式上"倒"用在主从复句中表示让步。"也"基本的语法意义是表同一;句式上"也"常跟其他词语配合,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料库,本文揭示了"连"字句的两种不同句法形式,即"连X也Y"与"连X都Y"在使用中呈现的不同特征和句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连"字句的两种句法形式在"表达序位框架"这一概念结构上呈现出了主客观性的差异。通过比较两个句式的句法环境,论证了不同副词的选择正是概念结构调整的句法输出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重动句的句法语义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动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句式,它具有突出的特点。重动句在句法上具有线性序列特点,在语义上具有立体语义特点,重动句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够在一个句式中巧妙地化解句法和语义之间的矛盾。重动句的句法语义形式主要表现为三大类,即“动助”式,“动介”式和“动趋”式,每一大类之下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跨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关系的考察,探讨以上两种句式在跨语言中的类型特征。研究发现,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都是用领有动词或"be+介词"来编码动词,进而通过生命度等级、定指性效应、介词、话题化、格标记、形式代词等句法手段,来区分两种句式。并通过跨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编码类型、概念关联、句式关系模式以及两种句式的演变路径等方面,归纳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蕴含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