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重点、难点指要]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写法和语言进行全面或部分的分析、评价。对《黄鹂》与《(宽容)序言》,要把分析评价的重点放在对其哲理的分析上;对《咬文嚼字》与《我与地坛(节选)》,要把分析评价的重点放在对其观点与人生感悟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借助比较文学中跨学科研究的文学比较研究思路。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研读时注意沟通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关系,作横向的对照、剖析,从而更全面、更透彻地从宏观整体上把握住文本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坚持了唯物史观与研究解决中国现实革命和建设问题的高度统一,坚持了唯物史观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高度统一,坚持了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运用唯物史观的若干宏观方法论特色的科学思想方法。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高标准小康社会的建设,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是指读者通过阅读从文学文本中获取和解释意义的过程。解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和高度。我们教师在课前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从而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教学预案。有效的教学预设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准确把握教材,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揣摩学生的心思,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可以从解读文本的整体,解读文本的重点句,解读文本的关键词等三方面到有效预设,使我们的解读更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从而成就高效、精彩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
陈世荣 《小学语文》2007,(10):62-62
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可以表现为对文本的不断叩问,而探究点为我们从部分研究整体,从小系统研究大系统提供了着手之处,能使我们最大程度地实现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综合性和高效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为本",抓住教材的延伸点,向文本外延伸,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循环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整体把握,全面感受;二是部分指导,把握重点;三是知识小结,引申奠基。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共产党宣言》中七篇序言的考察,可以发现序言的书写本身就包含着对社会历史实践和《宣言》传播情况的分析与总结,而这种书写被纳入《宣言》文本中,丰富了其理论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其理论的实践性质。因此,内蕴在序言中的理解《宣言》文本的两个重要维度被揭示出来,其一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要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其二是《宣言》文本本身的传播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具有密切关联,二者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和伟大实践深刻关联。通过分析《宣言》文本所体现的实践逻辑,一方面可以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实践路径,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文本的实践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对当今中国发展实践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国辉 《文教资料》2005,1(26):129-131
市民社会的研究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通过市民社会的法哲学批判,得出与黑格尔截然相反的结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由此达到了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而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得以诞生,从而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全面创立。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有个序言课。笔者拟就怎样上好序言课的问题来谈几点看法。一、序言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中学语文序言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本学期学习任务的提要介绍,使学生对教科书的重点、难点有个大致的了解,能明白新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在新的起点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新学期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进行解读,能帮助教师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1.从整体上着手对文本结构进行解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常要求学生要能够从整体上去把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结构,从中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新疆跨越式发展为背景,阐述了当前治安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完善边境地区治安管控工作的长效机制,提升公安边防部队综合管控效能,以适应并服务于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与发展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2.
论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正面临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以及文化分裂主义的严峻挑战与威胁。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必须从观念上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借鉴国际上的宝贵经验,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国家文化认同方面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软实力竞争:关注中国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安全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不可忽视的精神因素,文化领域的扩张与反扩张、渗透与反渗透逐渐构成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全面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稳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具有特殊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多文化共生的地域。多元文化共存的现实虽然带来新疆文化繁荣的景象,但是也对新疆的安全和稳定带来一些隐患。7·5事件之后,文化认同的危机问题在当下新疆显得尤为关键。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以文化认同凝聚国家认同,是消解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文化安全威胁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安全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非传统安全的影响凸显。其中,文化安全越来越受人瞩目,已经成为国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使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与国家安全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构成一体。具备多种语言能力,是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交流、保障国家安全的一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文化安全问题缘何突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趋势的加深,推动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东道国的本土文化;大量的难民产生,削弱了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文化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变化,文化的安全性引起重视;信息网络冲击了国有的文化领域,思想文化受到威胁。文章从上述五个方面分析了冷战结束后文化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领域突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在新疆的推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40年起,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在内地各省推行保甲制,由于新疆情况特殊,直至1942年才开始实施。保甲制度在清查户口、维持社会治安、组织民众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表明南京国民政府对新疆基层社会的控制更为严密。  相似文献   

19.
布朗族是云南特有民族、跨境民族以及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普遍信奉民间信仰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布朗族长期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友好往来。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对西双版纳勐海边境地区中缅两国布朗族在宗教节庆、佛爷修行、跨国婚姻、边贸合作等方面交流互动的考察发现,布朗族边民之间频繁的跨国流动和宗教文化交流,一方面对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文化传承以及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给我国边疆的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全带来诸多挑战。因此,加强中缅边境地区的宗教事务管理,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跨境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对维护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略论高校文化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中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大学生的政治观念、民族文化、道德评价的培养,同时涉及到高校文化成果和高校文化传播的安全等诸多方面问题。本文提出高校文化安全问题,有利于高等教育部门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维护高校文化安全的意识,使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高等教育在众多的外来文化当中保持教育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在教育和防范两个方面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向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