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文以载道。这个"道"是说作者著文做诗,是为了表情达意,传递情感的。教书,就要把这个"道"揭示出来,读书,就要把这个"道"把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态度体验的一种心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因此,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取决于教师的热忱和关切、榜样和信念.可以说,学生是先喜欢教师,后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情”,是人的一种心理反应。这里讲的“情”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投入,对学生的爱、尊重等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学生在学习情感总是在教师的教学情感感染下逐渐萌发,进而进发出对教师的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指出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与发展阶段 ,是提高素质的最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发展上。可见 ,积极的情感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以爱育情  “爱屋及乌”这一成语告诉人们 ,情感具有迁移功能 ;而“亲其师 ,信其道”更明确指出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改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情感是双通道的 ,教育实践证明 :你的心中有学生 ,学生的心中就有了你。因此 ,我们要热爱学生 ,要把教师的爱洒向全体学生。  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 ,充溢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从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班固在《汉书》中说“,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现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文章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呢?这就要靠朗读了。朗读是架设在学生的情感与文章固有思想感情之间的一座桥梁,如果没有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很难产生共鸣。那么,究竟该如何加强小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曾几何时,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6.
裴志平 《湖南教育》2005,(24):19-19
语言文字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就要明白语言“表”的什么“情”,“达”的什么“意”。“情”不知,“意”不明,便不能很好理解和运用这个工具。要讲出“情意”,当然也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教学情感。  相似文献   

7.
爱祖国,就要爱家乡。知之多,爱之深。为了开展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本学期我们班搞了“浦江两岸看沧桑”的考察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家乡的情感结合起来,与上海近几年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这个考察活动总体分四个阶段:一了解浦江苦难历程;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有教育体系下,中职学生一般被视为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有待改进的学生,“混”的普遍存在使学生管理成为难题。采用扎根理论探究中职学生情感的发生机制,发现中职学生的“混”是源于对教师的不接纳,而接纳需要持续地被尊重和有效的情感交互,基于此情感才得以累积并达到亲其师、信其道。道应是有效的具体行为规则,规则可导情、生情和驭情,长期处于情规治理下的学生由量变走向质变,其“情”也得以升华。这个过程体现了情感治理的两条路径:一是以积累的情感为基础,在恩与报的作用机制下让“规”得以有效实施,使学生从“混”走向学;二是对“规”的长期坚持是在情感与理性的作用机制下实现自愿学习,学生从他治走向自治。情感治理路径的演变具有普适性,而治理方式具有特殊性,“情”与“规”需有效合一。  相似文献   

9.
李峰 《小学教学研究》2022,(18):83-84+87
“道”为“德”之本体,“德”为“道”之功、“道”之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情感”入手,通过“问题情境、已有经验、学习活动、真实体验、师生互动”的有效路径,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成长,在道德认知中提升,在情感体验中升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亲师”,那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通过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呢?我认为,沟通要从以下几点开始。  相似文献   

11.
一、注重情感交流,建立心灵沟通桥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自始至终地给予学生关爱、帮助和鼓励,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相似文献   

12.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当前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真正要好好研究学生” ,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就要“沉到学生之中”去 ,“从他们的实际出发 ,研究他们怎样才爱学语文 ,怎样才学会学语文” ;就要改革那种陈旧呆板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就要坚持“以人为本” ,相信学生有“能力学会、会学、学好语文” ,从而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所有这一切 ,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这实际上是一个教育、教学观念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促进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传道、授业、解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伴随.“感情这个东西很重要,如果能激起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曾指出,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在教育中运用情感教学又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学思品学科是一门说理性较强的课程,它的教学成功与否就要看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的程度,因为小学生的情感是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的感染而产生共鸣的.因此深入探讨“情感”教学已成为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要使教师自己在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就要与自己的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朋友关系,因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师生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16.
于永苹 《考试周刊》2012,(17):63-64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尤其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明确“教是为了不教”的真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有必要的情感投入,则会有情感相容,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情感不容则人心对立,因而事倍功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课程标准明确把情感态度列为重要的课程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最近,连续听了几位老师所上的课题研究课,发现他们都把“采访”作为了激活学生身心、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有效手段。我觉得,这是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的。语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领悟言语者的思想情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二者统一在“采访”过程中,就能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当做到的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重赏识教育,多鼓励、少批评,而且要经常换位思考,用尊重、平等、爱护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9.
吕梅忠 《广西教育》2012,(42):27-27,45
高中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新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情感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它主张把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以情感情,以情育情,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要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就要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情境,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等方式,营造适宜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地和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