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与难点。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和体会。一、不断巩固扎实的基础知识创新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对已有的知识、新的知识进行新的组织,从而提出新的想法,或再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想创造出新的东西,就必须牢固地掌握已有的知识,这是实现创新的保证。只有已有的知识巩固了,才有时间和基础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不断地进行归纳、分类、总结,使知识条理化,具有系统性。二、努力创设良好的创新性氛围创造良好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学科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一番新天地。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创新与迁移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磨砺创新之剑,培养迁移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对创新课堂的认识和运用就显得无比重要。创新是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人类智力的开发离不开创造。创新是个体主动的行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只有学生主动了,才能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素质教育才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4.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只有具备较高创造能力的教师。才可能具有创新教育的观念、教学方法及人格力量。才可能发现、鼓励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把新世纪的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具备创造型的人才。使他们始终跟踪现代教育的最新前沿。是学校现代教育的首选任务之一。我校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站在时代的高度上,采取有力措施,实施“一抓二练三指导”的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造就创新人才振兴国运已被人们所共识。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关键是逐步培养和形成创新人格(个性)。有创新人格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才会积极地、自主地树立创新意识、提出创新要求,才会以持久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不断去探索、去开拓、去创造。化学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学科之一。应积极渗透培养创新人格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以下是笔者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以化学实验为落脚点,谈发展学生创造个性品质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语文创新教育,首先在于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创新意识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个性。语文教学只有从创新教育的核心辐射开去,才可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对199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说:“我们今天高考的弊端与暴露的危机,并不在于对知识、能力的训练本身,而是我们走向了科学主义的极端,一方面知识、能力的训练陷入了烦琐哲学,一方面又忽略。排除了作为教育根本的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人格与个性的教育,独立、自由精神的…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生物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并为生物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生物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生物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康立君 《宣武教育》2003,(12):12-13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里取向。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启动创造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学校要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端正教育思想 ,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教师 ,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 ;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一、新世纪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增减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现代教育观认为 ,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发现真理、探索结果的方法才是更重要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数学问题往往是在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因为只有在对话中才会产生新的观点、新的问题,才可能促成新的意义或方法的创造。对话,人类活动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是平等、信任、尊重平台上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教育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实现一颗心去感动另一颗心;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一个灵魂塑造另一个灵魂;一个智慧启  相似文献   

11.
史为峰 《考试周刊》2010,(46):33-34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我们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形势,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使教师成为有学问的人、会思考的人、会教书的人,而且要使教师成为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学会学习乃至学会探究的基础是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只有学会阅读,才会吸收,有了吸收,才会有创造。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而且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时代要求的人才不再是知识的“储存器”、“复印机”,而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才可能有创造成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我们作了一些调查和尝试,愿与同行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浅谈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的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专业设置已从过细、过窄转向宽口径、厚基础;人才观念已从单一专业型转向复合型、创新型。而创新或者说创造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实践环节:只有物化了的知识才是真正的财富;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实践)、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知识的物化;只有在实验室、试验基地动手动脑,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创新,即通过旧的知识,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果的过程。“新”可以是与别人不一样的,也可是自己新的提高,它突出与众不同。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巧和方法。人的一生只有通过学习创新,才能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南昌市豫章路小学切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毛泽东说过:“教改的问题,主要…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有由能力来培养,志 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只能由才干来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世纪人 才,首先必须有一批忠诚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知识广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勇于创 新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不外乎需要两条途径:一是离 职进修或参加函授学习;二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注重教育科学研究 ,自觉开展终身教育。   一、更新思想观念   教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育观念造就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师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21世纪的教育呼唤具有新的教育观念、富有创造能力的科研型教师。教师形象的重塑势在必行。 一、打破传统观念,建立新的教学观只有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学观,才能适应创造教育的要求。 1.建立学生主体观; 2.建立教学民主观; 3.建立思维发散教学观。 二、充实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担负培养创新人才重任的教师应该首先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唯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才能为 21世纪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1.…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必须具备一名教师所具备的一切素质,一校之长应该是师者之师。”任何一个校长都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特别是在21世纪被称做“知识爆炸”的时代里。因此,一个好校长应该是学习型的人。要想管理好一所学校,校长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校长。  相似文献   

18.
张跃彩 《林区教学》2010,(10):13-14
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教学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谓创新就是革新,创造出与以前不一样的新知识、新理论。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只有这样,创新型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学科急速分化和综合,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电大的教学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从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和提高学生认识能力与创新能力两方面加以论述,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人的能力只有在具备了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只有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实现学习的正迁移,才能使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得到可靠的保证。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才可能使他们不断地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开放性”是电大办学的重要原则和显著特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学科急速分化和综合,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社会对人才质量和劳动者素质不断产生新的要求。由于教育是经济、科技、人才竞争的前沿,这必然触动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对未来的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出新的课题。同时也赋予电大教育的“开放性”以更丰富的内涵。电大的开放性不仅限于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拥有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对象,它还包含办学模式的开放,入学方式的开放,教学的开放,扩大对外协作与交流等。其中教学的开放又包含专业设置的开放、课程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等等。本文在此仅对教学开放中的教学内容和  相似文献   

20.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如何解释我国至今还没有造就获诺贝尔奖的人才?原因很简单,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不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教育还将与发达心家拉开更大距离。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