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  相似文献   

3.
台湾诗人丫先生(余光中——引者注)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一跳跳过了海峡  相似文献   

4.
《就是那一只蟋蟀》的解释高中语文第四册选了当代诗人流沙河的一首新诗《就是那一只蟋蟀》,书中注释[《唐风·蟋蟀》]为:《诗经·国风》中的诗篇。其中有"蟋蟀在堂,风聿共薯。今我不乐,日月共除"。这里与原文不符。《诗经·国风》中的句子应为:"蟋蟀在堂,岁章...  相似文献   

5.
当代诗人流沙河先生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以下简称《蟋》)可以看作是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蟋蟀吟》的唱和之作。全诗生动活泼、流畅自然,宛如行云流水,却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对于这首诗的主题,课本〔自读提示〕第①自然段这样说:“……用蟋蟀的呜叫为主旋律,谱成一曲思乡之歌。”第③自然段又这样说:“……充分渲染和强调了怀乡的主题。”不难看出,课本将《蟋》的主题视为“思乡”。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其一,“思乡”,顾名思义,客在外而思故乡。而这首诗  相似文献   

6.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的一首很有影晌的新诗——《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79年重与读者见面后,相继发表了许多著名诗歌,受到人们的交口赞誉,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就是那一只蟋蟀》(高中语文第四册)是一首当代新诗。 鉴赏一首当代新诗,我想,第一要着应是把握好诗的独特之点,即紧扣它的特点来引导学生鉴赏。 那么《就是那一只蟋蟀》这首新诗具有哪些特点呢?反复思量,我认为,从高中学生学习鉴赏的角度看,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语文知识的容量特别大,文学意味表现得特别浓,思想感情的源流特别长。  相似文献   

8.
流沙河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很早就有往来。抗战期间,余光中在四川住过7年,1982年6月17日他在给流沙河的信中写到:“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心有灵犀一点通,流沙河就以“蟋蟀”为意象,以蟋蟀的鸣叫为主旋律,谱写成了一曲思乡爱国之歌——《就是那一只蟋蟀》。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尤其给人是语言艺术的极致。《就是那一只蟋蟀》的语言具有意象美、音乐美、结构美,读来给人一种艺术享受。意象美。诗中的蟋蟀不是一般昆虫,而是新颖独特、饱含诗意的意象,诗人  相似文献   

9.
我喜爱流沙河的诗,初听《就是那一只蟋蟀》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总想先睹为快,可惜图书馆没找着,不得已便直接去信找作者。承他看在先前的交情份上,寄来了复印件,回了信。反复诵读,实在觉得有情有味。随记下读诗札记以供备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蟋蟀,俗称蛐蛐,古书中称为蛩, “其性猛,其音高,善鸣健斗”,有着“天下第一虫”的美誉。蟋蟀又名促织, “谓其声如急织也” (崔豹《古今注》),蟋蟀的鸣声很像又急又快的织机声,同时蟋蟀鸣声响起,秋天将要来到,提醒织者不要浪费时光赶紧准  相似文献   

11.
《就是那一只蟋蟀》为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的一篇力作,发表于1982年。流沙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至文革后才正式平反。二十余年,曲曲折折,历尽磨难,铸就了诗人坚定的意志,深沉的情感,也就有了《就是那一只蟋蟀》悠远凝重的底蕴。品读“那一只蟋蟀”,我们便会抚今追昔,纵  相似文献   

12.
13.
四川诗人流沙河是第一个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介绍给内地读者的人。余光中一直说.如果没有流沙河的推荐,他不可能在祖国大陆有这么多的读者。流沙河非常推崇余光中的诗歌,1981年初秋,当他在从成都到上海的列车上第一次读到余光中的诗作时.就发出了当年孔子见老聃时“吾始见真龙”的感慨。回川后,作为《星星》诗刊主编的流沙河开始在刊物上登载并介绍余光中的诗歌,并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首唱和诗,也是诗人的性灵之歌。如何选取诗意的切入点,是很能体现诗人的艺术禀赋和创作个性的。流沙河的诗,极少抒写大事、大情、大理,而常常借助一个微小的事物或细小的动作场景来表现大的主题,收到以小见大、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以小小的蟋蟀作为构思的触媒,看似信手拈来,而实际上正是体现了诗人深深的意蕴。蟋蟀本为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四册《就是那一只蟋蟀》一诗中.流沙河暗引了宋代姜夔《齐天乐·蟋蟀》中的“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句。课本只对“呼灯篱落”一语作了出处的简注,句意作何解,需寻波探源,作进一步查阅、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教学理念: 围绕教学文本的“中心思想”,将多篇相同或相似的作品(或文学作品,或歌曲)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导入新课、进行新课、总结拓展”等运行轨迹恰当地穿插交替出现赏析,以实现深化文本的思想内涵,丰厚学生的知识底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读者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多向互动的阅读结构,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截止目前,关于中国最古老歌谣《诗经》的研究成果可谓“夥颐”,但对《诗经》意象的研究分析似还不多,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意象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就被明确提出来了。《神思篇》说:“是以陶钧文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此  相似文献   

19.
成年之后,便再没有聆听过蟋蟀的叫声,但读了<时代广场的蟋蟀>一书后,柴斯特蟋蟀那嘹亮而韵味无穷的鸣叫却久久地回荡在我心田.掩卷沉思,觉得心里暖暖的,有一种诗意洋溢的感觉,有一种这世界真是美好的感觉.书中的柴斯特蟋蟀功成名就,却满心失落,最终告别挚爱它的好友,毅然离开繁华的纽约,回到深爱的故乡--康涅狄格州.读到这里,我的心里涌起了一种淡淡的感动,这种感动,如叮咚的泉水一般,似静静的小溪一样.  相似文献   

20.
中国艺术歌曲《那就是我》由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陈晓光作词。本文从音乐学分析的方法入手,选取艺术歌曲《那就是我》中三种不同的意象美进行阐释,希望为人们理解作品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