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文同学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怅寥廓”的“怅”字不好理解,根据课文注释,它原意是“失意”,怎么词中可以讲成“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呢? 你提的问题确实是研究毛泽东词作的一个难解之谜。“怅”的字典义是“失意”、“不痛快”,词作中是否有这个意思?这就需要了解毛泽东1925年秋创作这首词之前是否有过“失意”、“不痛快”的经历。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毛泽东1924年至1925年间政治经历是坎坷“失意”的。我们不必神化伟人毛泽东,不必苛求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毕竟当时党还年幼,革命才起步。早年的毛泽东与当时许多年轻的共产党人一样,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时间很短,认识上还显得“肤浅”“贫乏”,所以行动上往往毫无保留地执行来自莫斯科的指示。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指导下召开,当时支持马林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担任中央局唯一负责文书和会议的秘书及全党的组织部部长(?)后(?)鲍罗廷接替马林,情况无大  相似文献   

2.
关于《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怅寥廓”的“怅”字究应作何解释,比较有影响的是臧克家同志。他说:“对着眼前这些生机活泼的自然景物,谁能不感到宇宙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选取了毛泽东的同作 《沁园春·长沙》,笔者认为教材对“怅寥廓”之“怅”的解释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4.
《沁园春·长沙》注释二考“怅寥廓”毛泽东《沁园寿·长沙》中的“怅寥廓”,到底应如何解释,一直是个难点。80年代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第二册,对这一句是这么解释的:“[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深思而激昂的思绪。[廖廓]指广阔的宇宙。”这...  相似文献   

5.
林为强 《职业技术》2015,(4):126-128
文章以湛江市雷州傩舞“走长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揭示现在湛江雷州傩舞“走长怅”的发展现状,提出雷州傩舞“走长怅”需要当地政府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等对策,使雷州傩舞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更加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总体上简论了《古诗十九首》的较突出的文学成就。首先,简说其所包含的“仕途愁怅”、“人生享乐”、“相思别离”的三个方面的思想内容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其中的“享乐诗”作了新的认识。其次,着重论述了《十九首》在艺术上长于抒情的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借景、假事和运用比兴手法抒情;文中例举代表作品,体悟细致,角度较新。同时本文在艺术上还简析了该组诗的语言所具有的自然清新、韵味深长的特点,谈及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经典的意象,是无数失意文人的梦想,是文人解除失意痛苦的内心渴望,这就是“渔父”。渔父是集智者、逍遥者、超脱者于一身的隐士化身,是中国身在儒家心在道家的文人之精神寄托。中国文学“渔父”这一意象经过了《诗经》、姜子牙、《庄子》《楚辞》这样一个由实到虚逐渐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屈原《离骚》中“求女”的意义,历来争论不休。本文结合《离骚》文本中“求女”的实际意义以及历代失意文人运用“思美人”这一范式来抒情写意的例证,认为“求女”这一活动,是屈原极度苦闷的情况下宣泄郁闷、寻求安慰的一种心理反映;而且这一范式。对以后的文人士大夫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还探索了失意文人倾向于采用这一范式来表达情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读唐宋词,常遇到一些“处”字,令人有情曈昽而义不彰之感。比如柳永的脍炙人口的名篇《雨霖铃》,上下片各有一个“处”字:“都门怅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选注本多未加注。那么两个“处”字的含义是否相同?答:不同。“处”字有两个读音:Chu、Chu。我们在词中感到费解的是Chu。 Chu的含义略有三类:一、表地方;二表机构;三、表时间。在唐宋词中,表地方、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三回入选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者题为“林黛玉进贾府”。文中有《西江月》二首,对第一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一句中的“潦倒”一词,教材并未作注。按辞典上的解释,“潦倒”即“生活困顿,精神颓丧”或“失意”。但结合《西江月》这首词的内容来看,此常规性的解释颇不通。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汇》2007,(8):13-14
《人生,诗意还是失意》《品读(春夜喜雨)》《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诗意的生活》《怀想天空》《行走在消逝中》《季节》……面对这些“富有诗意”的作文题目,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是在鼓励学生做诗呢,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浪漫情怀”呢?  相似文献   

12.
<正>为虎作伥为虎作伥(chāng):比喻帮助恶人作恶,帮坏人干坏事,含贬义。该成语出自《太平广记》。"为虎作伥"经常被误写为"为虎作怅",应注意。"伥"即伥鬼。旧时迷信,认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帮助老虎伤人,称为伥鬼。"怅",念chàng,意思为失意、不痛快。相信大家掌握这两个字的意思差异之后就能  相似文献   

13.
《雪堂记》中围绕“散人之道”和“藩外之游”的主客论难,不仅表明了苏轼黄州贬谪时期对道家思想的选择性接受,而且体现了他“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黄州之贬,使苏轼在面临人生失意的生存逆境,经历“适”与“不适”的痛苦熬炼之后,最终找到了“适意”的生活方式与人生乐趣,确立了与“旧我”不同的生活方向与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从“失意”到“适意”的艰难抉择与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4.
《岁暮归南山》是孟浩然在仕途失意后抒发自己怨恨幽思之作。对其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中“病”的理解历来纷说不一。《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为:“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编注,中华书局)则说:“因自己多病懒散,不善奔走,所以就是知交的故友,也就日渐疏远了。”  相似文献   

15.
《岁暮归南山》是孟浩然在仕途失意后抒发自己怨恨幽思之作。对其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中“病”的理解历来纷说不一。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为:“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 《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编注 中华书局)则说:“因自己多病懒散,不善奔走,所以就是知交的故友,也就日渐疏远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二部分有这样一段话:“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怅。”在这段当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朝花社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17.
茅盾先生“把”字并未用错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中学徐伟民“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这是茅盾先生《谈(水游)的人物和结构》中的一句。《(谈《水济》...  相似文献   

18.
钟益 《读写月报》2023,(1):30-31
<正>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选编有《五石之瓠》一文。对其中的“瓠落无所容”,教材的注解为“宽大而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笔者认为此处注解有待商榷。“瓠落”一词常用义有二:一是指“大貌,空廓貌”;二是指“潦倒失意貌,犹落拓”。教材将其注解为“宽大”,释义准确。但将“无所容”解释为“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则有违文句本意。  相似文献   

19.
耿银平 《云南教育》2007,(6X):36-37
今年高考作文因题目牵涉到“诗意话题”,比如全国卷:《人生,诗意还是失意》;北京卷:《春夜细雨》;湖南卷:《诗意的生活》;江苏卷:《怀想天空》;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秋水》;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由此引来批评不断。  相似文献   

20.
清初词人顾贞现在《弹指词》中的节令词,在描述盛大节日狂欢后,展现了词人失意落寞的情绪,是其“极情之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