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习作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语文教材中的习作似乎已经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不少知名特级教师做习作公开课,早已将教材中的习作元素丢至九霄云外,有的甚至直言不讳:“我从来不上教材中的作文课”;绝大多数的普通教师也常常是捧着教材苦思冥想而始终不得其法,课堂教学也是马虎了事、草草收场。事实上,以学校教育为基本模式,以教材学习为基本方式的习作教学,是无法脱离教材的。因此,习作教学不管如何改革,教材始终是学生感触习作、尝试习作的重要载体,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单元,语文教学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为此,统编版教材单列习作单元,单元中每一项内容均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皆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基于教材编排特点,可将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  相似文献   

3.
陈巧燕 《学苑教育》2023,(19):72-73+76
习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统编教材也特别重视习作内容的编排。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可以从“解析内容,渗透写作方法;筛选素材,确定写作材料;厘清思路,列出写作提纲;多元评价,提升修改能力”入手,认真研读统编教材各部分内容,厘清其内在关联,通过搭建学习支架,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郑铱林 《辽宁教育》2023,(13):50-53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习作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习作活动中感受习作的快乐,树立习作的信心。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课“国宝大熊猫”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习活动为主线,通过创设多个渐进式的学习活动,推进整合信息类习作的教学实施,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课本即教材”的传统教学观,赋予了“教材”新的内涵,它不仅包括教科书、挂图、生字卡片、报刊等“图书教材”,也包括电影、电视、VCD、广播等“视听教材”和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等“电子教材”,还包括图书馆、博物馆、自然风光、社会风俗等“活教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材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用教材资源,善用阅读积累,巧用生活资源,精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偏高,形式单调,既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将小学生作文改为“习作”,降低了难度,明确了目标,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切中时弊的建议,这是我们进行习作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人教版小语教材中三年级习作教材的编排特点,并就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改革提点建议。三年级习作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们编写习作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力求准确体现“课标”规定…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材是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习作教学和训练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抓手和凭借。大力加强习作教材整体建设,对改进习作教学和提高习作成效具有现实教学意义。从课程观层面,关照当下的习作教材,重构习作教材体系,改善习作教材内容,对于改革当前习作教学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一、落实课程编制规范,彰显体例的独特性课程观的核心是该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自身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课程价值。习作教材具有发展学生写作能力是其他教材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必须改革现有习作教材编排的思路和架构,使习作教材或脱离阅读教材,独立编排自成体系;或与阅读教材单双组交叉排列,保持习作教材独特的地位,设置独立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现行全国通用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对作文教学作了精心的安排,提供了一系列的训练教材。我们在使用这套课本,根据每册教材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必须对全套课本中的作文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每册乃至每次作文训练的地位和作用。现就全套课本的作文教材作一个粗浅的分析。一、教材编排的特点作文教材的编排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各类教材,融为一体。作文教材主要有“习作例文”、“读写例话”、“说写练习”三类。全套课本共安排了20篇“习作例文”,16篇侧重于写的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学生的一种心智活动,它对学生的心灵培育、情操陶冶、人格取向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教材中的单元习作,既是教师习作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习作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害怕上习作课,说“台上磨破了嘴,台下却不动笔”。尤其在农村小学,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为此,我校确定了《农村小学个性化习作导学实践的研究》,并被立项为大兴区“十一五”规划课题。在教材的单元习作中,学校以“导学卡”为媒介,灵活导学,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走个性化习作之路。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教育》2014,(9):8
<正>主持人语当下,众多的习作教学改革将传统赖以为"教"的教材习作置之不理,一些习作教学观摩课多半是绕开教材的自主开发。在习作教学备课中,一线教师常常捧着教材习作苦思冥想,不知从何下手;在习作教学研讨时,教师70%的疑问都聚焦于"教材习作怎么教"。在阅读教材中编入教材习作的历史由来已久,习作教学"教教材"的观念也根  相似文献   

11.
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目标来看,小学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从小学三年级起,学生就开始学习习作。由于现行语文教材没有以往教材那种循序渐进的习作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知从何人手。其实,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具有“单元整体”的特色,从单元导语到课文,再到口语交际与习作,每一个语文活动都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尤其是综合性学习,更是单元习作的铺垫,与单元习作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版本的小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习作教学篇目,似乎将这些篇曰一一落实,一学期的习作训练已经到位了。但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粮”,是无法构建生动活泼的“童化作文”的。因为,教材习作讲究“面”上的适合度,与“点”上孩子的生活并不是合拍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其贴近孩子当下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付小磊 《甘肃教育》2022,(16):116-118
统编教材在整本书的设计中不但注重作文功能单元的应用,而且注重单元作文教学的创新。在运用新教材时,教师要注重对单元整体作文教学的范文前整后联,注重带给学生习作指导相关的启发,从习作范文到例文,帮助学生学会模仿和创作,最终带给学生习作指导的“新范式”。在统编单元作文整体教学下,教师通过单元作文教学,实现了单元作文教学“有范文、有梯度、有创造”,让学生的作文技能不断进步,习作素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想象”习作单元的习作例文教学,本文从选材典范、儿童视角、个性表达等方面解读习作例文的价值定位,并从聚焦写作要素、搭建写作支架、把握教学时机等层面探寻习作例文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5.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围绕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构 建了双线并行的能力训练体系,梳理三至六年级的教材可以发 现,其中的习作编排自成体系,但又与阅读体系相结合,形成整 体。笔者就统编三年级教材中想象类习作编排进行解读,并进 行相关教学思考:根据教材,明确习作内容;细化过程,搭建学 习支架;交流评价,加强读者意识;方法指导,提升修改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单独的板块精心打造,为教学提供便教利学的条件。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习作教材资源在不同学段内容设置难易程度的渐进性上、在体例编排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上、在体现阅读与习作训练的“协同”性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一方面制约了习作教材资源在教学中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中的“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板块,它联结课文与习作,是习作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习作指导的抓手和支点。教学中,教师如何精准把握习作例文在单元教学中的目标指向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时机,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呢?  相似文献   

18.
<正>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要求教师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紧扣课程标准,依据文本特点和学情,合理整合教材资源,适度调整教学顺序,以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二次开发”教材。一、确定单元目标,提炼教学内容一个单元、一篇课文,有许多内容可以深入挖掘、优化,“二次开发”教材的首要任务是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19.
<正>统编教材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进行双线组元。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通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这五个板块,集中进行习作教学实践,着力落实课标提出的习作教学目标,这为进行“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进行尝试,从整合的角度出发,通过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单元核心目标,以任务群设计为突破口,创设语文学习大情境,在基于任务驱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当下的习作教学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以文本为中心有序地展开教学,一足以儿童的即时性生活为中心随机地进行教学。一直以来,它们各自为政,甚至相互鄙夷:教材习作以编排的科学化、训练的序列化,自诩为“大作文”,是习作教学的“正宗”;而体现儿童生活的即时性习作,由于自身的不确定性、随机性,被贬为“小作文”或“小练笔”,成为教材习作的附属或点缀,可是这些“即时性习作”以开放性、动感性、丰富性,适应着儿童内在的需要,显现出与教材习作旗鼓相当的态势。这两种倾向,正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如何走向融合,习作教学方式如何与儿童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