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分为发展取向论、人学范式、文化范式、交叉学科范式等类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由于学科实践性发展比较缺失、共同体发展不完善及学科理论认同没有达成一致性,导致本身价值不明,使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仍然停留在“前范式的学派阶段”。因此,我们要积极强化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主性、主动性,以及包括理念、意识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全面建立,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思想意识,推进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30年的建设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学科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性、鲜活的实践性和高度的综合性。学科范式的确立将学术共同体聚焦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起到筛选、规范与调节的作用。从学科范式包含的基本要素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概念体系、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学术共同体方面的发展尚不够成熟。因此,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可以采用推动学科立论基础研究、增强学科意识和规范学科发展的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孕育、形成于科学研究进程中,又集中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就,展示其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吸收学界关于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研究成果,保持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之间的必要张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
以范式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已经具备较为鲜明的理论自觉,在学科价值、社会功能、学科范式发展趋势等方面已有较深入的探讨,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关联、基础理论研究、学科社会建制等领域尚有提升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应该在理顺学科管理体制、革新理论与实践关系、拓展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健康学术争鸣气氛等方面有更深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中主要存在着研究取向论、入学范式论、文化范式论和社会学范式论等几种类型。按照库恩范式理论,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论存在着知识信念论证不足、价值主体不清、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不深入、忽视范例研究等问题,这些问题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尚处于“前范式学派”阶段。走进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应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范式的成功转换是科学研究取得突破的必要方式,因实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及其转换问题被提上日程。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范式的提出与确立,是其学科理论内在发展的必然。以哲学本体思维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存在为何,可以确证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核心。在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范式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问题,应深切观照其与人生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出场是在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和评价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宏观探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归宿不同而进行范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范式等几个方面。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传统教育学范式”为蓝本、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非此即彼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阐释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以深化其范式研究,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具体演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内涵,贯穿主线、问题域以及境界层次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创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创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干学科与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社会学范式到人学范式的转换催生了包括研究对象论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的全面自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两者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应以“两个对象”为中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史学、管理学是原理不能承载的;要加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研究并补充进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方法在入学研究范式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因为专业实践性发展得相对不足、共同体发展很不健全,以及对专业的理论认识还不能形成统一性而造成本身价值不明朗,使得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停留在“前范式的学派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能力水平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信仰的培育,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进一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运动和外部环境变迁共同作用的逻辑进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经历了“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的转换。“社会哲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社会政治的需要看作其出发点和归宿;“人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现实的人”看作其出发点和归宿。这两种范式尽管都是为了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某种困境而建立的,然而其本身却又陷入新的困境之中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和挑战。科学实践观范式是扬弃“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利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库恩的范式理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着学科基本理论研究欠缺、学术共同体及学科共同信念缺乏等不足之处。因此,在范式有效建构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强调自足的学科意识和学术传统,注重科学的方法论工具形成以及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培育。以此,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理智特性,有效检验其成长为现代学科的基质。  相似文献   

12.
以库恩的范式理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着学科基本理论研究欠缺、学术共同体及学科共同信念缺乏等不足之处。因此,在范式有效建构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强调自足的学科意识和学术传统,注重科学的方法论工具形成以及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培育。以此,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理智特性,有效检验其成长为现代学科的基质。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在对"现实的人"的关注和学科自身逻辑规律发展的共同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初步形成,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促进学科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和方法论作用。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坚持、社会与个人关系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审视与反思,能够完善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若干方面,促使学科更完整地发展和更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形成标志或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学科体系的建构路径和方式、研究方法的来源和独立性、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学科发展的动力模式以及学科成果在表现与传达上的视角与话语方式等方面。目前已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主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学范式、经典教育学范式、军队政治工作学范式三种,交叉学科范式作为一个范式群已初露端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未来发展主要通过现有范式融合、经由交叉学科的范式创新、经由研究方法变革的范式改良三条路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入学范式对社会哲学范式表面继承但实际否定、表面拓展补充但实际全面代替,这将使实现了入学范式转换的思想政治教育彻底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它试图解决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困境,但是如果实现了人学范式转换,很有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更为严重的困境中,因此应慎重提倡思想政治教育入学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6.
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原则、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具有共性。从管理学科借鉴该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共同诉求。将案例研究方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构建属于本学科的案例研究范式,在研究过程中矫正研究误区,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新的方法选择。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开展案例研究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因研究对象的难测量性、研究问题的敏感性和研究内容的隐蔽性对案例研究的品质、理论、伦理提出了挑战。将案例研究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契合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对象,也要守正自身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哲学范式是历史的形成的。随着人们主体意识的唤醒、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人学转换与构建提上了日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入学范式应找准理论基点、树立问题意识、拓展原有范式。  相似文献   

18.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逻辑结构包括内在结构和外在关联两个方面。内在结构——哲学范式、社会学范式和操作范式,构成了一个有序整体,共同作用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外在关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建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本体承诺、认知基础和方法导向。  相似文献   

19.
研究范式或范式作为20世纪科学学领域的一大发现,20世纪末被引进我国后曾一度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本质上是特定学科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模型,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逐步形成和不断优化,进而又促进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的科学史价值和方法论意义。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3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随之形成。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优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哲学经历了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在这一范式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确立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无法克服由于自身主客二分带来的弊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主体间性理论的指导下和时代发展的推动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超越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向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