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逆喻:本体与喻体呈逆向形式的比喻。逆喻与倒喻的异同:相同之处都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不同的是,倒喻的本体与喻体次序颠倒,二者有修饰或限制关系,而逆喻是本体作喻体,喻体作本体,二者无修饰或限制关系。逆喻分三类:一,把“A像B”说成“B像A”;二,把“A是B”说成“B是A”;三,在诗歌中喻体与本体并列。例如:  相似文献   

2.
徐岳的短篇小说《数学权威和他的宝贝儿子》中有这样的话: (1)雪睛啊,人生象一道数学题,又不象一道数学题。题解错了,还可以重演,人生是不能重演的。“人生象一道数学题”,用的是比喻,是肯定形式的比喻;人生“又不象一道数学题”,用的也是比喻,只是否定形式的比喻罢了。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前者叫做正喻,把后者叫做反喻。作为比喻,二者具有共同点,即都由本体和喻体构成,而且本体和喻体有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倒喻"?比喻都是借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前者称为喻体,后者称为本体。通常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如"美女如花";如果有意颠倒次序,把喻体移置在本体的前面,说成"花似美女",那就是"倒喻"了。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例:歌的末段写杨贵妃在仙山中会见天子使者时泪流满面的情景,说是"玉容  相似文献   

4.
张晓耕 《学语文》2014,(1):66-66
正甲乙两事物具有"一点儿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如:(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街灯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在例(1)中,前一比喻中,"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后一比喻中,"明星"是本体,"街灯"是  相似文献   

5.
4.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描绘或说明本体的比喻,即一体多喻;喻体以排比句的形式出现;公式是:A像B,像C,像D……。例如:  相似文献   

6.
<正>甲乙两事物具有"某点儿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这种语言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应用很是广泛。先来看苏轼的《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上片借"飞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一对互喻来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倒喻"?比喻都是借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前者称为喻体,后者称为本体。通常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如"美女如花";如果有意颠倒次序,把喻体移置在本体的前面,说成"花似美女",那就是"倒喻"了。  相似文献   

8.
贵刊1998年1—2期上《几种特殊形式的比喻》一文的作者卫平老师认为:“反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比喻,并认为“反喻”的特点是从反面说明本体“不像什么”,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以反衬正,使内容更加鲜明。并且举了两个例子:①“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  相似文献   

9.
对于比喻,同学们一般都比较熟悉,现就你们不太注意的几种变式加以例析。一、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颠倒次序的比喻。倒喻与一般比喻"本体像(是)喻体"的格式相反,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构成"喻体像(是)本体"的形式,这又有两种格式。甲式为"喻体像(是)本体"。如: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互喻”,就是互相比喻,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范围中,比喻的一对本体和喻体互易,也就是第一比喻分句的本体(喻体)是第二比喻分句的喻体(本体),两个事物互相做比,从而达到一种较深的修辞效果。如:  相似文献   

11.
传统修辞学视倒喻为一种本体和喻体次序颠倒的修辞格。本文梳理前人有关倒喻的(reverse metaphor)研究,结合镜像修辞理论,认为人们对倒喻中本体与喻体关系的认知类似于镜像理论中的"他者"对"自我"的影响。倒喻的"倒"不在于本体和喻体位置之颠倒,而在于语言形式与人们观念及心理上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认知角度对倒喻的语用效果进行理解与阐释,可以丰富倒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比喻,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的出现情况,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别。如果从喻体的语法功能来看,比喻又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别。(1)宾语喻体式。在这种句子中,宾语是喻体。如:“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药》)“铜丝”是喻体,作宾语。(2)状语喻体式。在该句中,状语是喻体。如:“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祝福》)“受炮烙似的”是喻体,作“缩手”的状语。(3)定语喻体式。在这种句子中,定语是喻体。如“在我们的母亲  相似文献   

13.
镜喻在中国有着浓郁的文化根基,镜喻频繁出现的现象当较早的见于《庄子》一书。该文试从《庄子》一书中多次使用镜喻的现象,来解析庄子之镜喻与庄子之心、道和体道思维的关系。得出庄子对镜喻钟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喻体镜与本体心之宁静淡泊的吻合;喻体镜与本体道之虚寂空无的吻合;喻体镜与体道之直觉思维的吻合,并指出庄子对镜喻的创造性使用于中国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奇喻、怪喻,自然也是比喻。构成比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一是喻体。本体是眼前所见或亲身经历过的,要加以说明的事物;喻体是脑子里所想到的,是用来说明本体的事物。喻体必须是一般人都见过  相似文献   

15.
比喻被誉为"文学中的文学","比喻是天才的标识"。如果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描写、说明,反复设喻去描写说明同一个本体,那就是博喻。博喻又叫连比。精辟的博喻就像《天方夜谭》里的神灯一样,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只要它一照耀,奇迹便立刻出现了:深奥变得浅显,晦涩变得明朗,抽象变得具体,干瘪变得丰满,僵死变得灵动,直露变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倒喻”?比喻都是借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前者称为喻体,后者称为本体。通常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如“美女如花”;如果有意颠倒次序,把喻体移置在本体的前面,说成“花似美女”,那就是“倒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比喻的基本格式是明喻、暗喻、借喻三种,但比喻还有其他变化形式,如博喻、连喻、接喻、扩喻、缩喻、引喻、互喻、较喻、倒喻、反喻、讽喻等。一、博喻用几个喻体反复说明一个本体,例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  相似文献   

18.
在古典诗词中,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倒喻、博喻等多种形式,倒喻、较喻和博喻是其中特殊的三种。1.倒喻倒喻,也叫逆喻,是为了强调本体的属性,有意改变一般比喻本体在前、喻体在后的格式,把本体和喻体颠倒过来。倒喻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新奇精妙。如秦观《浣溪纱》:“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通常比喻都是以具体可感的事物去形容抽象、难以捉摸的事物,可词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却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令人耳目一新。再如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人们常把某些似喻非喻的句子错误地视为比喻修辞格的现象 ,本文从比喻修辞格的句式结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事物等方面 ,深入地剖析了它的特点 ,同时还将借喻与借代、拟人、双关等辞格作了比较 ,以便对比喻这种修辞格作进一步的认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比喻是常用修辞法,用于记叙文、散文一般称“比喻”,用于说明文一般称“打比方”,用于议论文论证时一般称“比喻论证法”。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比喻有几个常见理解误区,下面略作分析。常见误区之一:比喻的本体、喻体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比喻的三种常见类型(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一般是名词或名词短语,鲜有例外。如:《荷塘月色》中“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明喻,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明珠、星星”;《十里长街送总理》中“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是暗喻,本体是“长安街”,喻体是“大海”;《故乡》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是借喻,喻体是“厚障壁”。不过,比喻还根据本体、喻体、比喻词的结合情况,衍生出另外一些变化形式,如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等。其中有一些比喻的喻体,不是名词或名词短语,而是句子。如,扩喻就是本体、喻体互为平行的句子的一种扩大形式的比喻。“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句歌词,用“老鼠爱大米”来比“我爱你”就是这一类。这类比喻有时本体在前,有时喻体在前,比喻词常被省略,两个句子的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荀子的《劝学》,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