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开展新疆生态移民与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研究的关联问题,并论述了与此研究相关的研究述要,进而指出目前生态移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据此提出了新疆生态移民与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研究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居住分散、生产力落后、公共产品覆盖率低的牧区实行生态移民也得以开展,目的是使居民搬迁到各方面条件较好、相对集中的城镇去居住,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其生活水平。为此,内蒙古、新疆等省份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中,三江源牧区生态移民工程是整个移民的高潮,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讨论的焦点。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将主要问题加以归类分析、综合,从生态移民的含义、重要意义、安置模式、生产生活转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生态移民研究进行归类型的述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新疆移民这一复杂问题几个方面的评述,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新疆移民过程及其分类的概况,对移民的地域分布及其民族特征加以阐述,并分析了新疆移民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趋势,对大规模移民产生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生态移民的理性思考——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移民的概念众说纷纭。一些学认为生态移民是“环境移民”的一种,是由于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而引起的人口迁移,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区域人口环境容量不足以承载过多的人口而造成的移民。因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退化引起的环境移民可称为“生态移民”。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移民实际情况考察,可以看出生态移民涉及生态问题、生产问题、生活问题等。因此,生态移民需慎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开始实施生态移民,西南地区生态移民类型基本上都属于政府主导下的生态移民,因此政府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移民能否实现其目的。特别是一个合理的生态移民的前期规划更是有利于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文章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怎样在西南地区构建一个合理的生态移民的前期规划。  相似文献   

6.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开始大规模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有关生态移民的研究也开始兴起.根据中国"生态移民"的具体实施现状,中国学界大部分从生态移民内涵到外延进行了开拓性研究.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状况是生态移民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学界专门研究中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方面的学术成果较少.本文主要梳理了学界关于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学术文章,并根据亲身调研感触,在学界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移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扶贫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加快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和扶贫工程建设,要求全面启动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生态移民发展中的各种新问题。本文从全面启动云南生态移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入,围绕生态移民中最核心的财政资金问题进行讨论,试图为云南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中的资金保障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内地坛庙和神祇进入新疆及其在新疆传播为视角,综述清代新疆内地坛庙的建设及其种类,梳理进入新疆的各种内地神祇,分析内地移民对坛庙和神祇的现实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需求,展示清代新疆汉族移民社会文化生活的断面。文章认为,内地各种坛庙和诸类神祇入疆及其广泛传播,构建了新疆内地移民社会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了新疆宗教及民族文化,也体现出文化意义上的新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生态移民是因生态环境变化而被动发生的非自愿移民行为,为了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它已经广泛开展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近年来,随着中西部生态移民范围的扩大和人数的增加,研究主要集中在了对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研究上。总结我国现有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研究成果对于今后生态移民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生态移民在改善迁出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迁入区资源环境配置格局。客观评价大量生态移民涌入给迁入区造成的生态系统压力,对生态移民政策的可持续推进及新形式下解决脱贫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有重要意义。创新点:从微观农户尺度,采用生产性生态足迹评价移民迁入区生态移民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方法:1.基于参与式农户调查方法,获取移民迁入区移民和当地驻民的生态足迹账户、土地利用及农户家庭等基本信息;2.采用生产性生态足迹评价移民迁入区生态移民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3.构建"STIRPAT"模型,分析移民迁入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1.大规模移民的迁入对移民安置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持续压力;2.人口规模扩大、荒草地开垦以及消费需求增长是造成移民迁入区生态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3.合理测算移民迁入区人口承载力、促进农户生计转型和增加农户生计多样化可以有效缓解生态移民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1.
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是指因生存环境变迁,移民对象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对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调适过程.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具有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进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以及移民社会适应性基础条件等方面的特征.生态移民面临生产方式改变难、生活消费适应难、风俗习惯融合难以及社会交往认同难等社会适应性问题,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移民“搬得出、留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构建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包括洞庭湖区三市在内的湖南省14个地州市2009~2011年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近三年来,洞庭湖区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整体得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但与位居四大版块首位的长株潭地区之间的差距呈扩大之势;湖区产业绿色发展面临要素供给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产业绿色增长效率较低的矛盾。因此,洞庭湖区必须加大产业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强化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理念;优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和金融环境;提高产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力度。  相似文献   

13.
在外来人口宏观调控问题上,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外来人口的宏观调控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调控,也不仅仅是人口准入制度的建立,而是一个如何让外来人口和本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正确评估城市合理人口规模对城市人口调控的指导意义,充分认识到城市合理人口规模只是一个理论概念,而不是一种操作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功能定位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是实现外来人口和城市协调发展的长远措施.城市政府应该以劳动力市场干预为主要手段,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切实保障外来人口权益;同时以建立和完善外来人口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为抓手,消除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各种负的外部性,特别是外来人口的社会不适应性及其不良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发展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市的规划建设将有效的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以淄博市为例分析生态市规划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库区移民具有非自愿性,移民新村与迁入地社区存在文化差异,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文化和谐对移民新村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移民新村与迁入地社区文化和谐发展是实现文化互适与创新、促进乡风文明,是党和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以及移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动力。影响文化和谐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物质条件的制约、陌生的人际关系、利益实现不均衡、文化本位主义以及陈旧思想观念等,应当通过夯实文化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搭建村间文化交流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构建信息网络等措施,促进移民新村与迁入地社区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农村流动人口发展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离职倾向的现状以及农民工工作压力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离职倾向意愿较弱,工作压力对离职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对农民工的离职倾向也要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分析目前国内外生态住宅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并针对我国建筑市场的需求,对我国生态住宅的发展及努力方向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生态化发展在世界发达国家渐成潮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其规划实际上是一个产业生态化过程。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条件及其实践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产业生态化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间的关系,论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有利条件与模式。  相似文献   

19.
唐末五代徽州的北方移民与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方志家谱资料,论述唐末五代徽州北方移民的迁徙路线、定居点等基本状况,考证移民家族的大概数字,探讨经济开发、古村落的创建,证明唐末五代是徽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的生态化趋势是一种新的文明发展趋势,它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生态化、发展方式生态化和消费方式生态化。思维方式生态化要求人们以整体性思维、多样性的思维以及开放性思维来看待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方式生态化是以可持续的方式去实现发展,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发展观;消费方式生态化实现的途径是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其实质是对人文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