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摩擦起电实验的改进汉川县分水镇新农小学周诚艳(432300)小学自然第6册第4课“摩擦起电”中有两个小实验,如果按课文示意图中介绍的材料做,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我对这两个实验作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都很成功,而且实验所需材料易得。如做摩擦起电带电...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第三册《摩擦起电》一课教学设计苏玉彩[教材分析]:本课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实验,观察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东西的现象。第二部分:通过实验,证明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东西的原因是因为物体带了电。第三部分:通过游戏,验证课文第一、二部...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常识第四册《摩擦起电》一课,安排了三个实验。为此,我们采用土办法自制摩擦起电实验装置,收到较好效果。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原材料和制作方法。(1)找一块废有机玻璃,裁下两块长12cm,宽1—1.5cm 的玻璃片;废牙刷两把(颜色相同,透明);旧丝绸和塑料薄膜各一块,一尺见方即可。有机玻璃与丝绸摩擦带正电,牙刷把与丝绸摩擦带负电。塑料薄膜与有机玻璃摩擦也带负电,但它比丝绸摩擦起电要快一些,适于做“同种电互相排斥”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摩擦起电》一课中的第二个实验:用氖泡去接近摩擦过的塑料尺,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表象——验电笔中的氖泡遇电发光来证明摩擦过的物体确实带电。教师在实验中不论怎样摩擦塑料尺,氖泡也不会发亮,有的教师便用“箔片验电瓶”进行实验,学生能看到用未摩擦的塑料尺接触金属  相似文献   

5.
《摩擦起电》一课有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经过摩擦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第二是氖泡发光实验,证实摩擦后的物体确实带电。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做这两个实验的: 第一个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接近轻小的纸屑,发现吸引。然后,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接近一个  相似文献   

6.
《摩擦起电》一课,要求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概括得出结论。然而广大农村,能够开出这一学生分组实验的学校却不多见,原因是做摩擦起电的传统材料(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不但要花钱,而且效果差。遇上阴雨天气,若无法烤晒,则实验效果很差。现在化纤与塑料是随时可以找到的材料,笔者用这些材料进行试验,效果甚佳。试验结果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对教材的理解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自然教材第三册第13课《摩擦起电》,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通过实验,观察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东西的现象;第二部分是通过实验证明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东西的原因是因为物体带了电;第三部分通过做几个游戏,验证课文第一、二部分的现象和道理,加深物体摩擦起电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研究其中道理的兴趣。本课第一、二部分是重点,第二部分不但是重点,  相似文献   

8.
一、课例说明 “摩擦起电”这个小实验来源于小学教科版新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该实验说明用塑料用具(如塑料自动笔、塑料直尺)与头发摩擦,可产生静电,吸起小纸屑。教学该实验旨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激发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我在预先做《自然》第六册第四课《摩擦起电》的实验时,发现玻璃棒和橡胶棒经过摩擦后都不能吸起纸屑。当时我还以为是实验材料受潮的缘故,趁着天睛,我把实验用品(包括纸)  相似文献   

10.
《摩擦起电》是小学自然中的一课,让学生做好实验是这一课的关键。然而在广大农村,能够开出学生分组实验的学校却不多。笔者利用一些手边的材料进行试验,不但材料垂手可得,而且效果甚佳。今将试验结果列表如下,供参考选择使用。表中的正负号表示对应两种材料摩擦后,尺棒上显示的电性。其中“+++”或“---”表  相似文献   

11.
我教《摩擦起电》尚志市黑龙宫镇小学弥尚魁《摩擦起电》是小学自然第六册的一堂实验课。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懂得什么叫摩擦起电,知道两种电荷。难点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概括。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  相似文献   

12.
《摩擦起电》教案芜湖市育红小学邵宝玲一、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东酉。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吹塑纸一块;纸屑、鸡毛、泡沫塑料碎块、硬纸块每组各一包;每组氖泡、气球各一个...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动手做“摩擦起电”实验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肖素芳(431500)小学自然教材第六册里的"摩擦起电"的第二个实验,按书中设计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近氖管,氖管能发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难成功。我们同行改用毛皮或丝绸会摩擦塑料文具盒、塑料尺或唱片...  相似文献   

14.
“摩擦起电”是小学《自然》第六册中的一课,本文介绍的摩擦起电演示器,它比橡胶棒和玻璃棒带电面宽,演示效果好,应用它可以形象地说明摩擦起电的现象。一、制作方法: 用玻璃做一个165×90×35(mm)~3的盒子,盒盖用有机玻璃做成,可以取出,底面和背面镶上镜子,用有色纸剪成细纸屑,  相似文献   

15.
以前上《摩擦起电》这一课,总是照本宣科地指导学生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得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的结论,这样的教法似乎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6.
读了《小学自然教学》1994年第5期湖北荆门市麻城乡邓冲小学刘远政老师写的关于“摩擦起电可以听见”一文后,我在其它杂志上又看到类似问题,就是被摩擦后的物体不能使氖灯发亮。本人在教这一课时,通过多次的实验和探索,成功地做出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摩擦起电能吸弓[轻小的物体,手摇静电感应器能使学生看见和听见电球上的电火花和噼啪的响声,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接触氖灯能使氖灯发亮,所以摩擦起电也可以“看见”。摩擦起电不能使氖泡发亮,造成“看不见”的原因,关键是实验操作时方法不对。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六册的《摩擦起电》一课,教学时要做静电实验.但潮湿的空气往往导致实验失败.保持实验仪器的干燥,是做静电实验的先决条件.因此,制作一个简易烘箱,上课时连同实验仪器带进课堂,可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烘箱的制作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东西。 2.会做摩擦起电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演示材料:吹塑纸(有色)剪的小猫一个;丝绸一块;贴有白纸的小黑板一块。  相似文献   

19.
初三电学的第一堂课“简单电现象”中的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要讲授人们认识电的历史,要做物体摩擦后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及异种电荷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等实验,讲述生活和生产中的静电现象等,从授课老师的板书看,几乎都抓住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相似文献   

20.
巧用有色小塑料碎屑钟祥市双河小学朱明祥(431913)一、摩擦起电实验用橡皮擦在白纸上用力写两个字,然后纸上洒上有色小塑料碎后,轻敲纸面,小碎屑就会集中到你写的字周围,提起白纸,纸上就显示出醒目的字来,说明橡皮与白纸摩擦起电了。二、液体对流实验将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