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2年4月25日,是一个雨天。 此前,在《解放日报》担任文艺版主编的丁玲,因写了为延安妇女鸣不平的文章《‘三八’节有感》,又发表王实味对延安的等级制和腐败特权现象表达不满的《野百合花》,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好在毛泽东保她过了关,称“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  相似文献   

2.
徐广耀 《新闻传播》2012,(9):199-200,202
文化传承某种程度上就是历史与现实交融的过程,传承历久弥新的北大荒文化,需要一系列有效的物质载体。总局党委要求,要实现北大荒文化的第三次繁荣。北大荒文化的第一次繁荣,《北大荒文艺》杂志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大荒文化的第二次繁荣,《北大荒文学》杂志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正在形成的北大荒文化的第三次繁荣,《北大荒文化》必然会承担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北大荒文化》的创刊《北大荒文化》的前身是《北大荒文学》,而《北大荒文学》的前身则是《北大荒文艺》。  相似文献   

3.
刘飒 《记者摇篮》2014,(9):14-15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两次发表《讲话》,深刻阐述了革命文艺在党的整体工作中的位置,阐述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以及如何服务的问题,批评了某些背离当时革命战争形势、党的路线和要求的错误观点。这个《讲话》,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讲话》发表至今,已经有72年了。它的基本精神,一些重要观点,继续闪烁着其真理的光辉,照耀着社会主义文艺的前进道路。  相似文献   

4.
肖颖 《出版参考》2010,(5):23-23
本刊讯虎年伊始,有着30年历史的《外国文艺》经过全面改版推出其改版后的第一期杂志。2009年,《外国文艺》的副刊《译文》宣布停刊,《外国文艺》自身也销量低迷,所以这一次改版能否带来此类专业杂志的重新起飞,已引发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虎年伊始,有着30年历史的《外国文艺》经过全面改版推出其改版后的第一期杂志。2009年,《外国文艺》的副刊《译文》宣布停刊,《外国文艺》自身也销量低迷,所以这一次改版能否带来此类专业杂志的重新起飞,已引发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2001年2月,陕西电视台的戏曲栏目《秦之声》获得第14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的“优秀栏目奖”,这是《秦之声》第四次获此殊荣,这在陕西及西北五省区各电视台文艺栏目中尚属首次,为陕西秦腔界和文艺界争了光。当然,更为陕西电视文艺争了光。  相似文献   

7.
两年前,湖北业余作者杜培俊给《羊城晚报》寄去中篇小说《宝殿之谜》。久久不见回音,几次去信催问、索稿,仍然杳无音讯。一年多过去了,杜培俊无意中在广东《湛江文艺》上看到《宝殿盗杀案》一文,内容和文字同自己写的完全一样,只是作者的名字变成了“晓帆”。他写信给《羊城晚报》编辑部,要求查处。经查明这个“晓帆原是《羊城晚报》采访部文化组的见习记者。他在该报副刊部工作时将《宝殿之谜》署上自己名字投给了《湛江文艺》。《羊城晚报》编委会给窃稿作者大过处分,调离记记工作岗位,扣发三个月奖金,并责令他向作者及《湛江文艺》编辑部者  相似文献   

8.
1989年3月18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向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起诉少年儿童出版社侵害了该社江苏《少年文艺》的合法商标权;要求少儿社停止使用《少年文艺》刊名。两个《少年文艺》突然因刊名重复,打起了官司,顿时引起了新闻出版界的关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年文艺》月刊是在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直接关怀下,于1953年7月创刊的。宋庆龄为该刊题写了刊名、撰写了发刊词。《少年文艺》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本以高小、初中程度少年读者为对象的文艺刊物。“文革”期间被迫停刊。1977年7月正式复刊,被认为是新中国儿童文学代表性刊物之一,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少年文艺》拥有20万少年读者。少儿社负责人说,从严格意义上讲侵权是(江苏)《少年文艺》而不是上海《少年文艺》。因为江苏少儿社在1979年1月创办(江苏)《少年文艺》,少年儿童出版社曾于1979年2月、3  相似文献   

9.
延安报自1979年复刊以来,不断改进副刊。除每周一期文艺副刊《杨家岭》外,又增加了综合性副刊《周末》和《文艺生活》。现在每周三期都有副刊,并且内容丰富,品种多样,颇受各方面的读者欢迎。该报的副刊,在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上,花了不少功夫。为了配合党的宣传中心,每年都搞一两次征文活动。象《八十年代》《纪念党的六十周年》《我爱陕北》等征文,得到了省内外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的支持。仅《我爱陕北》征文,就收到各方面来稿1,500多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浙江广电集团的广播剧创作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以《嫁给中国》、《平湖秋月》、《大兴安岭的女儿》、《相见恨晚》、《我从山中来》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剧目先后三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五次荣获中国广播剧奖一等奖,三次荣获浙江省鲁迅文艺奖。在去年年底揭晓的年度中国广播剧奖评选中,《孤独的向日葵》荣获广播剧单本剧一等奖,又一次显示了浙江广电集团在广播剧创作领域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1.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阐释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虽然经历了70年的光阴砥砺,形势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  相似文献   

12.
张子扬 《现代传播》2002,(2):117-119
一中国电视文艺走过了 2 0年繁荣、发展、变化的道路 ,作为亲历者 ,我们伴随中国电视文艺。共同走过了这段艰苦且辉煌的历程。其间有很多感受、感想 ,还没来得及进行理论的提炼和总结。谈电视文艺是个大题目 ,面太宽、范围广。我从两个具体栏目说起。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分别是在 1989年的前后出台的。一出台 ,二者明显的不同和区别也呈现了出来。《综艺大观》是两周或者三周直播一次 ,直播节目的内容是一些文艺节目综合在一起 ,如相声、小品、舞蹈、音乐 ,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形态。《正大综艺》将知识性列为第一位 ,知识…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日益复杂的广播媒体环境,文艺广播如何焕发生机、重现昔日辉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的成功推出和运作,再一次证明新闻与文艺并举是发挥国家级媒体传播主力军作用和重要文化载体功能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进珊(1907~ )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戏剧家(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现代文学辞典》),也是贡献卓著的文艺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几近30年的编辑工作中,先后主编过十多种文艺报刊,其中以在重庆主编《文艺月刊》、《文艺先锋》半月刊和在上海主编《申报》文艺副刊《春秋》和《文学》周刊影响最巨。由于王进珊所主编的各种文艺报刊,多为当时国民党官方所办或具有官方背景,因而其在编辑领域的有关活动,在大陆报刊史学界长期不为人所知。这里摭拾其编辑文艺报刊的几则佚事,以飨读者,或可补报刊史研究之未及。  相似文献   

15.
丁玲是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第一任主编,在她主持编辑业务期间,《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1年9月15日为第一阶段,《解放日报》为对开两版,文艺副刊放在第二版左下方,没有刊头;1941年9月16日至1942年4月1日改版为第二阶段,《解放日报》由两版增为四版,文艺副刊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爱国的新闻工作者。郁达夫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一九三八年末,为宣传抗战,郁达夫应邀到新加坡,服务新闻界,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因日寇侵占新加坡而开始了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流亡生活。在这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担任了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三大副刊(日报副刊《晨星》;晚报副刊《繁星》和《文艺》星期副刊)的编辑工作,兼编《星槟日报》文艺副刊和《星光画报》文艺栏,接编《星洲日报》的《教育周刊》副刊,还一度代理过《星洲日报》总编辑,以后又主编英国当局在新加坡创办的《华侨周报》。这三年多里,郁达夫前后发表了时评政论、文艺评论和杂文、随笔等四百多篇。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创作的催生使书评迎来了黄金时代。《大公报·文艺》(以下简称《文艺》)就是一个使书评在当时得到最大发展的理想园地。本文试图通过《文艺》与书评的密切关系来追寻一下书评在30年代短暂而迅速发展、成熟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试论广播《综合文艺板块》节目丛林一次全国性的广播文艺评奖在羊城落下、帷幕,这为几十年的广播历史开了先河。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一瞬间,而在于未来;不仅仅在于评奖本身,而在于它给我们留下的思考和启迪。下面,结合这次评奖,就综合文艺板块的界定、内容、编排、...  相似文献   

19.
一、小故事与报纸文艺副刊1989年,湖北《宜昌日报》和当阳市粮食中转储备库联合举办了一次小故事大奖赛。半年收到应征稿件3560多篇,见报141篇,被《民间文学选刊》等转载5篇,评出获奖作品40多篇,参赛作者遍布国内9个省、市,创造了《宜昌日报》近十年来文学作品征文的最高来稿记录。面对这次小故事激起的新热潮,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故事的巨大魅力和广阔前景,看到了报纸文艺副刊小故事的天然优势,看到了小故事与其它文体的相映生辉共同构成的报纸文艺副刊繁花似锦的景观和新时期文学澎湃的长河!  相似文献   

20.
方勤 《新闻大学》2002,(2):66-70
在新文学运动中,一些优秀的报纸副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从创刊起,直至抗战开始培植了一批青年作家,发表了不少作家的处女作、成名作,①成为20世纪30年代北方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文艺阵地。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盛况与它的灵魂人物——从1935年至1939年历任津、沪、港版《文艺》主编萧乾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萧乾是作家,是记者,同时也是个副刊编辑,关于他的副刊编辑思想在新闻史学界很少有人涉猎。本文打算在这方面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