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组织大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是近年来我国高校逐渐尝试的育人模式。但是,由于缺乏志愿文化的沉淀及志愿活动的组织经验,有不少高校在初期的组织工作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结合对所在学院3年多来的志愿者入社区服务组织工作探索及相关文献研究工作,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及精力,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目前,越来越多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其中。然而,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存在缺乏社会源动力,缺乏法律和资金保障,自我建设水平低等主要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效果。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提高公共意识,转变政府和相关机构职能,建设高校交流平台,从而使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将有爱无碍、平等尊重的志愿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三全育人”的核心内容明确了当代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问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履历,是高校进行实践育人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设的明确体现。本文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下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所在评价机制、管理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保障体系、服务认知以及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提出服务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在社区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构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管理以及长效、调研、激励机制,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在迅速壮大和发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为更好地满足需求,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自身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现代实践中,也为中国志愿服务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探讨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包括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特点、演进、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发展策略等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论跟实际契合度不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理论内容体系的丰富性、系统性、全面性不够,大学生志愿服务个性特征的研究稍显肤浅或模糊。  相似文献   

8.
乔艳 《西部素质教育》2020,(10):197-198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然后提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对策,具体包括加强志愿服务培训,树立志愿服务品牌形象;创新服务内容,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规范组织机构管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对全国16所高校的5258名大学生从志愿服务认知、行为、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认知缺乏、组织管理漏洞和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从个体正确认知、组织智慧管理、多方主体协同等方面入手,能够推动志愿服务向“智愿服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及志愿团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志愿团队的培养是促进志愿服务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出志愿团队的具体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有诸多成熟的研究成果。国外研究者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动机、志愿服务与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大学生性别差异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多头管理、机制不顺、参与深度欠缺等问题,可以尝试构建政校联动、校地联动、校校联动、政校地联动、志愿机构联动、志愿者联动等六大机制。在宣扬志愿服务精神、打造高质量的培训体系、创新志愿服务激励体系、鼓励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推动志愿服务的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以便在促进社会公益水平、增进人民福祉、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而且为大学生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增强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搭建了有效平台。本文主要以广东亚运会、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例,分析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与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于寒 《考试周刊》2011,(36):201-202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覆盖领域不断扩大,影响日趋广泛,成为我国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积极完善其活动机制、保障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者自我完善和发展。积极探索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形式,注重借鉴国外志愿服务管理的成功经验,从而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体现。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运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将采取线上互动、线下行动的创新模式运用到社区志愿服务中,进一步推广与宣传健康养生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健全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学生、教师与服务内容形式上存在刻板问题,也面临管理机制、组织特征和群体观念等方面的桎梏。而随着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不断深入,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可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起来”,尝试构建课程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能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质量融合,探索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纵深化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分析得出,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切实落实目标多元化、内容综合化、实施互动化、评价多样化、管理多级化,通过“五化”体系构建和实施,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日常思政工作的创新性融合。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工作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在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民办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应结合志愿服务工作和学校办学体制的特点,探索民办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力求为民办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园,如何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实践的有效形式,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从"9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探讨了"90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作用,对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有益途径,是完善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整合人力资源配置的有力杠杆、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培养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国家的未来,加强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之上,不求物质回报和利益追求,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能广泛的参与社会实践,和时代需求紧密结合,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