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张今年68岁,曾有过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吏,日前因突发心肌梗死被送到某大医院急救.医生们准备为他施行心脏搭桥手术。但是当手术中准备截取他的双下肢表浅静脉血管用于搭桥时.却发现他的双下肢静脉没有一段是完好的。原来老张有定期预防性输液的习惯.因而搞伤了这些血管。  相似文献   

2.
心脏,是人的生命中枢,容不得哪十白是如丝如缕的瑕疵、缺损。庆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片挚诚与心沟通.做好每一例心脏手术,为患者解除“心”中先天的、后天性的疾患,使它永远保持鲜活的功能和勃勃生机.更使一颗颗濒临绝境的心脏再次怦然而动.从死神手中救回无数濒危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人工心肺机     
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体上以往许多被认为禁区的器官,像脑部、心脏、肝等,正在一一被外科医生们使用各种巧妙的器械给打开来了,使用手术治疗这种疾病成为可能,并且正在不断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目前的一般心脏外科手术,像治疗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症,以及瓣膜型肺动脉狭窄症等分离手术,只能在心脏上开一个小孔,伸入手指或器械用分离或切割操作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在动手术的时候心脏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09,(8):50-50
人类ISL1心祖细胞产生多种多功能心血管细胞系最近研究发现,小鼠的多功能胚胎ISL1(表达Islet 1)祖细胞能够生成心脏中所有主要的细胞类型。与鼠类不同.在人类心脏发育过程中.心细胞系分化和表达要经历更长的时间.因而人心脏生成的途径一直被认为是相对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医学科学界人才荟萃的北京,在救死扶伤的临床一线.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顾承雄以他精湛高超的医术和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成为国内心脏外科专业领域的排头兵。从医至今,已主刀完成各类心脏手术10000余例,其中冠脉搭桥手术近9000例.成功率995%.连续十五年在心外科领域保持手术死亡率最低的工作业绩,站到了该领域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2,(25):24-25
<正>2022年1月7日,57岁的心脏病患者大卫·贝内特做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搏—接受猪心脏移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3月8日,在做完手术两个月后,贝内特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去世。贝内特的猪心脏移植手术被视为迄今为止异种器官移植最成功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岳巍  柴莹 《科技通报》1997,13(2):126-129
以体外循环手术作为创伤应激模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6例低温麻醉体外循环手术者围术期7个时段的血浆cAMP、cGMP值,探讨其在应激状态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发现随机体承受创伤刺激,特别是对心脏的手术操作及体外循环转流刺激强度的增减,cAMP及cGMP呈相应的变化.表明在体外循环手术这种特定的创伤模式下,对血浆环核苷酸的动态监察可作为病人机体、特别是心脏应激反应强度的一个综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勋 《百科知识》2000,(11):21-22
知道一个外科手术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将被开膛破肚,外科医生将手伸进你的身体,在病患处切切割割,缝缝补补。以一个心脏手术为例,医生会在你的脖颈与腹部之间划开一道约12英寸的口子,然后用电锯锯开胸骨露出心脏;接下来,他会在你的心房中插一根疏导管,将血液引向一台如卡车引擎般大小的心肺机,进行体外循环;然后,向心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07,(12):124-124
细胞疗法被认为对治疗心肌疾病有很大潜力。当前的临床实验目标是通过移植衰竭心脏中的白体骨骼肌或骨髓细胞来恢复收缩力.但这种方法迄今为止只取得有限的成功。现在,用患有实验诱导的心肌梗塞的小鼠所作的研究获得的发现表明.植入胎儿心肌细胞可很好地防止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病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植入的细胞被心脏正常活动势激活.这些电耦合的细胞的植入为增加向梗塞心脏中的导入建立了通道。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呈贡医院,成功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的福建人林师傅康复出院了。有6年扩张性心肌病史的他幸运地得到了由"脑死亡"男子捐献的心脏,并在昆医附一院专家的医治下,康复情况比预期还要顺利,12天出院创造了该院心脏移植手术康复新记录。"这是我们医院目前开展心脏移植手术效果最好的一例",昆医附一院院长王昆华介绍。为了能顺利地做好这次手术,该院采取手术、麻醉、体外、心超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I0005-I0006
<正>[导读]据新加坡媒体近日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能让医生在手术室里为患者修补心脏缺陷,或在战场上为伤兵止血的万能胶。他们希望该万能胶最终能取代缝线和固定钉,用在修补心脏、肠道和血管手术上。据新加坡媒体近日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能让医生在手术室里为患者修补心脏缺陷,或在战场上为伤兵止血的万能胶。他们希望该万能胶最终能取代缝线和固定钉,用在修补心脏、肠道和血管手术上。科研人员是从蛞蝓(slug,俗称鼻涕虫)身体分泌的黏液而得到启发,发明了这种万能胶。  相似文献   

12.
奥大利亚悉尼圣文森特医院的外科医生要清除一位患者心脏动脉里面的一个血栓.由于是小手术.所以医生没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有迷糊的感觉.但意识是清醒的。突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患者发现自己升到空中。而且胸口遭到重击,同时耳边响起了钟声。此后她看见自己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正在处理她的身体。  相似文献   

13.
在心脏移植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心脏是停止跳动的,只有手术结束,主持医生才能重新"激活"心脏,让它重新跳动起来.现在不一样了,美国TransMedics公司研制出一套装置,可以让切下来的心脏一直保持跳动,移植手术的实施过程也变得更为容易.  相似文献   

14.
保持心跳     
全球约有400万人带着心脏起搏器。50年前.它第一次被试验性的用于驱动跳动较慢的心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脏和心脏自主神经的急性期损伤。方法:选择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120例,在术前,术后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术后超氧化物歧化酶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各项频域和时域指标均降低,但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无明显相关,结论:射频消融术对心脏和心脏自主神经的急性期损伤是存在的,但术后心率变异性的降低是由于射频电流损伤心脏迷走神经所致,与手术引起的心肌应激性损伤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1年11月在海拔3700m手术治疗的AS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1例。其中藏族12例,移居西藏地区的汉族9例;合并室间隔缺损(VSD)6例、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7例。术前动脉血氧分压50.1-61.4mmHg、碱剩余-4.3-11.0。均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心脏不停跳CPB下施行手术。ASD采取直接缝合,同期行VSD修补6例,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7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均于术后8h内拔除气管插管;术后未出现心、肺和神经等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术后7-10d均痊愈出院。结论:高原地区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手术,避免或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取得确切、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导视1957年,他成功实施世界上第一例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肝动脉结扎术,使肝内胆管大出血不再是不治之症;首先提出治疗肝胆管狭窄的系列手术方法。他做了医院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手术;第一例全肺叶切除手术,第一例开颅手术、第一例开心手术,他“从头到脚都能开刀”,被尊为“外科全才”。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革新》2013,(11):58-58
有一次,心脏外科的一起手术发生了意外,病人死在手术台上。心脏手术本就具有高风险,医生认为这是正常死亡,但死者的家属认为这是由于医生的不负责任,拒绝将死者的尸体移出手术室。手术室主任非常恼火,他郑重告诫家属":必须将死尸移出手术室,不然会  相似文献   

19.
心脏静如台     
当你正在家里写作业时,突然你的写字台不停地晃动起来了,你还能把字写好吗?如果你是外科医生,你要在病人的心脏上进行手术,而病人的心脏却跳个不停,你的手术还能进行吗?显然不能。但现在,科学家宣布,医生很快就能够在跳动的心脏表皮上动刀了!  相似文献   

20.
公元2世纪,罗马的一位内科医生认为,从心脏输出的血液是用来"灌溉"其他组织器官的,同时体内不断造出新的血液以供给心脏。显然,这种认识是很荒谬的——如果心脏每跳动一次就能输出50克血液,按心脏每分钟跳动72次计算,那么一个小时内心脏就能输出186千克血,这就相当于大部分成年人的体重的3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造出这么多血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一谬论居然被当作教学内容沿用了近15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