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文本的“言语智慧”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本文从关注具有表层与深层双重含义的语言,关注非常态、非理性的言语表达方式,关注自相矛盾的言语表达以及关注与前后文巧妙关联的语言四个言语表达的“智慧点”,为教师文本言语解读提供了教学关注点。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视角的解读,不仅是为理解文本内容服务,也是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服务。从语言学视角解读课文,关键在于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特定的言语形式对应特定的言语内容。  相似文献   

3.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言语是人类生命意识的表征,生命是言语创造的不竭动力。真正的言说,是生命的歌吟,是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言语表现,是人的生命的本然。然而,作为人生命的另一种存在,语言却成为人们的痛苦。这在儿童学习写作的时候已经清晰而无奈地表现了出来。儿童因为缺少一个“支点”,无法也无力撬起自己言语生命的“地球”,那种我口写我心,我手写我口的美妙变得那么地暗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实质上是促进人的文化生成和精神发展,以此关注人的精神成长,张扬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主体超越。丰富多彩的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言语实践,增强学生的言语智慧,而不是停留在语言知识和文章知识等静止的层面。动态地考察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言语智慧获得的内在机制及语文教学的文化生成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言语交际是教师和学生沟通思想的重要手段,而教师言语交际中的人文关怀尤其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灵、精神和情感.文章从认知视角、心理视角和语言学视角对高校教师言语交际中的人文关怀进行多维度解读,旨在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彰显言语交际在德育和教育工作中的魅力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即人     
人本主义在语文教育中体现为语文——言语与人的生命血脉相连。人的言语需求,既外在于生命,又内在于生命。归根结底是内在于生命的。因此,应内(生命)外(生活、社会)同致,以内为本,以言语生命意识的培育为本。美国人类学家怀特说“:全部人类行为起源于符号的使用,正是语言符号才使我们的类人猿祖先转变为人并成为人类。仅仅由于符号的使用,人类的全部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流传不绝。”人是符号动物,人是理性动物,人是分类的动物,这些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生命特征与符号、概念思维联系起来的论断,在学界已有较高的认同度。如果这些定义可以成立,那也可以顺理成章直截了当地说:人是语言(广义的语言,含言语)动物、文字动物。因为,人运用的最主要的符号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人的思维的本体和载体。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我们言说,因为言说是我们的本性。它并非首先源于某种特别的意志。有人说,人是靠本性而拥有语言。这把握了人与动植物的区别,人是能言说的生命存在。这一陈述并非意味着人只是伴随着其他能力而也拥有语言的能力。它是要说,惟有言说成为人的生命存在。作为言说者的人是人。这是洪特堡的话语。”人本能地具有言语的需要,言语需要——说和写——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是以言语为基本内容,提高人的言语生命素养的学科教育。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勃勃生气的。这种蕴涵着人的生气与活力的言语,是与人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言语、文字的鲜活,无不来自于生命的灵气。生命的灵动。人有怎样的生命状态。就会有怎样的言语人生;而一定的言语状态,  相似文献   

8.
言语幽默是用语言来让人致笑的具有多功能的言语行为,具有一定的语言图式特征,语言学的自然准则和相关理论自然适合于言语幽默。英语言语幽默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对语言的创造使用,需要从语言、词汇、句法和书写四个方面来分析。要想真正解读英语幽默,必须了解相应文化背景中的交际法则,了解该文化体系下的价值观和伦理规则。语言知识层面和文化层面相结合,才能激活人们知识结构中的不同图式,完成英语言语幽默表达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言语与言语的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是以言语为基本内容,提高人的言语生命素养的学科教育。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勃勃生气的。这种蕴涵着人的生气与活力的言语,是与人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言语、文字的鲜活,无不来自于生命的灵气,生命的灵动。人有怎样的生命状态,就会有怎样的言语人生;而一定的言语状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促进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人的精神层面看,语言,是存在的家,是生命栖居之所;语言发展,是人的真实发展,是人最重要的发展。以儿童为例,有了语言,才有自我意识的萌芽;有了语言,才有思维的起航和情感的流淌。借用潘新和教授的观点,言语是人的本质表征,言语诉求是人的根本诉求,因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在于开发人的言语潜能,发展人的言说能力。我们认为:孩子语言发展的初始阶段,能否获得良  相似文献   

11.
<正>1.顺应言语生命欲求,培养言语个性人言语表现的需要——言语生命欲求,是潜伏在人的生命中的最本质、最活跃、最积极的动机之一。语文学科教育一旦被视为知识技能教育,必然会禁锢学生言语生命的自然需求——每一个儿童固有的言语天性。如果代表话语权威的教师从实用和世俗的人生目标出发,教学必然会吞没学生的言语天性。因此,应顺应言语生命的欲求,让每一个学生的言语生命个性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存在的家”。语文教育不应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还应指向人的生命本体的人性、人心、人格的养育,顺应人的言语本性,张扬人的言语天性,指向表现、创造、发展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因而,语文学习本质上应是学生生命的体验,是学生在一种存在论意义上去理解生命的内涵,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我们呼唤“生命形态的语文课堂”,希望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形态。语言是生命的基本存在和表现形式,人是通过语言来唤醒他的生命意识的,通过言说来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可以说语言决定和创造了人。把语文教学提高到生命层次,也就是超越认识论(物质的、工具的)、上升到存在论(人的、意义的、)的高度,哲学的高度,这样,才能彰显语文的厚度与深度。生命不可永恒,而意义方可永恒。人人都有着言语的表现欲与创造欲的"原欲",这种欲望一般潜伏在意识的底层,需要我们去唤醒。语文教学就是把学生生命里头的言语欲望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在语文教育中体现为言语与人的生命的血脉相连。人的言语求,既外在于生命,又内在于生命。归根结底是内在于生命的。因此,应(生命)外(生活、社会)同致,以内为本,以言语生命意识的培育为本美国人类学家怀特说:“全部人类行为起源于符号的使用,正是语言符号使我们的类人猿祖先转变为人并成为人类。仅仅由于符号的使用,人类的部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流传不绝。”  相似文献   

15.
苏蕊 《考试周刊》2009,(30):29-30
幽默言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作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与语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幽默的理解从根本上讲属于语用范畴.因为它关注的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语言在语境使用中隐藏于语言外表下的“弦外之音”。本文拟从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两个经典语用学视角出发,结合英语幽默实例。对幽默言语进行解读,明晰违背合作原则在幽默产生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阐述关联理论对英语幽默的较强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文本细读不等同于挖掘教材.是针对教材教法提出来的全新概念。文本细读就是引发对语言的敏感,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文本细读就是打开自己的生命,对文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保持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读出课文背后的意思,用自己的言语经验、言语感悟、言语智慧乃至言语人格去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言语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论首先要确立的观念是:所有孩子都是言语天才。唯此,写作教学才有可能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写作上的最大发展。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是立足于顺应人的言语才情、开发人的言语潜能、唤醒人的言语觉悟的教学。它的出发点是人的言语潜质,言语潜质是言语动力生成的内在基础。写作教学是对言语天才的成全。  相似文献   

18.
<正>"语言形式"与"言语生命"不仅仅是内容上的从属关系,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文学科价值观——学科知识取向与核心素养取向。"语言形式"就是构成语言系统的静态的学科知识体系。"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流的动态实践过程。"言语生命"则是将整个学生的"言语"表现视作一个生命体,是"语言形式"与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理性精神等核心素养的有机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文教育百年来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心位移:20世纪前半叶,从文言文教学向白话文教学运动;20世纪后半叶,从语言教学向言语教学运动;21世纪初,从言语学科中心教学迈向言语生命智慧教育.言语生命智慧教育需要超越学科中心本位,致力于打通“语言、世界(自然、社会、人文)与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关联,在大开放、大综合和全程互动的真实言语情境中培育学生的生命智慧,真正体现全面育人的教育观,这将会是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叶海云 《教育》2013,(21):44-45
文本是实现教师与学生生命对话的媒介,唯有教师正确解读文本才有生命对话的可能,才能使阅读教学成为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成为唤醒和点化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的过程。然而,文学作品是一个充满未知和空白,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加以填补的未定结构。诚如伊塞尔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中指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