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征 《学语文》2010,(4):8-9
常听学生说“语文课听不听没什么影响”。“上两个月语文课。几乎没有什么长进;缺两个月语文课,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这样的“语文课”怎么能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呢?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大家对语文教学的“模糊性”了解不够。应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
有不少学生告诉笔者,他们不喜欢上语文课,越大越不喜欢上语文课,笔者问他们为什么,学生说语文课没意思,枯燥乏味。这引发了笔者的沉思,语文课怎么了?它什么时候成了单纯的知识技能课了。  相似文献   

3.
白云高吗     
一次,听低年级语文课。教学“高”字时,这位老师让学生读文中的句子,又用比较法使学生领悟“高”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用“高”说一句话。学生的回答十分踊跃:“爸爸比我高”,“大树真高”,“飞机真高啊”……忽然一个男孩站起来说:“白云真高呀!”老师愣了一下,说:“白云高吗?这样说不合适吧?”本来情绪高昂的小男孩低下了头。正为孩子的妙语激动着的我,仿佛也受到了老师的否定,情绪有些低落,不由地望了望窗外。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杨再隋先生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相似文献   

5.
刘艳辉 《成才之路》2013,(29):15-15
高二教师张志敏在一节语文课上说:“把语文的《自主学习与水平测试》(黄色书皮)拿出来。”某一学生诡异地说:“老师,就是那本黄书吗?”学生听后一愣,老师也是惊愕,随即张老师缓过神来说:“对,就是那个黄书。”另一个学生不干不好意地说:“老师,你真色。”  相似文献   

6.
常听同学们抱怨语文课枯燥乏味,也曾听老师们批评学生缺少文学修养,没有领悟能力。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不可以把语文课堂变成快乐的阵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成长?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学生,上了九年的语文课,很多同学还是没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分析语言的能力,有的同学甚至连写一篇简单的记叙文也是错别字百出,语病百出。作为语文教师,真的怀疑这么多节语文课他们听进去了多少?真的在思考语文课的效率到底有多少?笔者认为语文课的效率低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以生为本,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学生与课堂没有实现零距离。  相似文献   

8.
曾经听人谈论过,有一位语文教师在一堂语文课上,一会儿说:"请注意,这个字应该这么写。"一会儿说:"请注意,这个词语用得太好了!"一会儿又说:"注意,以后不可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也许这位教师有口头禅,一堂语文课上竟说了几十次"注意"。可学生却并没有因为教师频频说"注意"而集中课堂上的注意力。笔者也曾听过一堂初中语文教研课,执教者精心设计,由一个作文片断练习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9.
如何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必须把语文课中的教师讲变为尽量由学生讲;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堂变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课堂。为此,笔者从说入手,以说导听,以说导读,以说导写,对语文课进行教学结构、教学手段的改革,具体有五种方式。第一种方式:让学生讲课。笔者把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开辟为实验基地,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走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就篇章结构、写作特点及课后练习畅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然后组织全体同学讨论、评析。这样,改变了课堂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学结构由原来的预习—…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它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读、写、听、说的能力。语文课强调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学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什么标准呢?学生学语文课又学到什么程度为基本准则呢?我认为:语文课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分析每篇课文中心、段意、特点而且,而关键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能力而适用于写作。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D头表达能力,规范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笔者听了许多语文课,发现观摩课、展示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我们也很难找到教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从理论的高度和实际的操作上给一线教师明确的指点。教师们怎样上第一课时?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听了26节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课。  相似文献   

12.
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课学生愿意听?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如何听课效果才高呢?觉得自己的课不错,为什么专家却说还有问题?而教育管理者和教育专家往往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努力去研究了,为什么教师不满意?学生也不满意?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几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是很多学生一听就有些害怕的课,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语文课堂中不是背诵课文,就是写作文。更令学生发愁的是抄写、默写,还有“老夫子”的无尽的天书,不停的唠叨。哎,上语文课一苦、二累。教师发愁,学生难教,教师也苦呀!这主要是陈旧思想的束缚,再这样下去语文课将会如何?——不行!我们要自由!要革命!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听了两节六年级语文课<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两位老师都让学生质疑,两个班的学生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种上庄稼就一定能除去杂草吗?"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上到底听什么?”当学生向老师这样质疑的时候,这意味着语文教学的失败,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绝不是学生单纯的听,更何况还不知所云呢?在素质教育切实地提出并逐渐以各种形式落实的时候,我们不妨探讨一下语文课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文字作为一种符号,是智慧和思维使它由单纯的符号升华为语言,语言作为智慧和思想的载体,也使学习语言的目的明确化了,即如何把个人的智慧和思想准确而形象地告知他人,这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如何接受他人的智慧和思想。从而完善和创新自己,这就要求有听和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在听了成都七中教研室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石峰老师的一堂作文训练课后,我顿悟: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一堂褪尽铅华、彰显本色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7.
一、应试听力的教学什么是应试听力?老师将磁带放进录音机,对学生说:“Thisperiod,we'lllistentosomematerials,thenanswerquestionsaccordingtowhatyouhear.”(这节课我们先听一些录音,然后根据你所听的内容回答问题。)这是大多数听力课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不管听力材料难易如何,做练习的形式怎样,这种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向听正文的教学方法,毕竟太无新意了,学生也会感到茫然。学生们为什么要听呢?因为老师要他们听。这样,他们就不可能有内在的动力促使他们去听。这种训练方法产生的问题是老师只注重在学生没有听懂的单词…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几节初中语文课,令人诧异的是,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看不到学生提问。这种情况值得反思:三四岁的小孩都会围着大人不停地提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我们的学生就没有问题了呢?这不由得使人想起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比,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是什么因素促使你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19.
曹矞 《教育文汇》2008,(12):31-31
在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学生性格内向,不合群,不太引人注意。有一次语文课,我问他:“什么叫戏剧?什么叫戏剧文学?”对这样一个在书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没想到他这样回答:“我不知道。”“那书上有啊,看看书回答我好吗?”“我找不着。”起初我还以为他上堂课没有专心听,又没有复习造成的,便请其他同学回答,并指出在教科书的哪一页哪一行。心想这样他一定会回答了。于是再请他回答,但他仍脸色冷淡,生硬地回答:“我不晓得!”  相似文献   

20.
能够成为创新源泉的知识是充满魅力、牢固、灵活的知识。语文课在传授给学生知识和培养其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要激发其创新精神,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呼声日高、新课改走进课堂的今天,我们不能不把眼光投向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的培养,这也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平目的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