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利伟 《现代教育科学》2012,(2):125-126,93
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内涵丰富,其对诗意的追求体现在六个方面:核心和灵魂在于情;在教学中追求思想的力量、智慧的生发;巧妙设置情境,在对话中激发学生切身体验;徜徉语言之中,充分解读文本;关注语文的整体性,开发语文意识;关怀生命,追求诗意人生。在课堂上体现出审美性、探究性、儿童化、生活化等特点,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中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着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他在教学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以荡气回肠的朗读、充满对比的想象和拓展转换的追问,向我们展示了他着力构建的对话课堂、语感课堂和诗意课堂。  相似文献   

3.
这是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广西南宁2007“绿城之春”全国小语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的《慈母情深》一课。上课伊始,在析解课题《慈母情深》时,王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深”的含义,读出“深”的情感;初读课文时,注意让学生对“龟裂”中“龟”字的读音和词义进行正音和辨义;学习“攥”字时,除了注意引导学生辨析其繁难的字形外。还让学生在手心以指书写,而后将手“攥”紧,以悟其义。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我国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发生转型 听了王崧舟老师的课,我首先感受到他没有拘泥于文本,没有拘泥于教育出版部门和行政部门为老师讲好《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提供的那些参考资料。王老师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按照历史的线索,将古诗教学发散出去。  相似文献   

5.
说到“读”。我们就不得不感受一下王崧舟老师对“读”的巧妙运用与独到见解,且看他是如何用“读”来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的。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在我国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经过几千年的沉淀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材料。随着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古诗词教学得到了许多教师及其教育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视角出发,针对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诗词朗读引导不充分、情境体验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认为可以从教师语文素养偏低、内容讲解缺乏审美角度、注重死记硬背等方面来找寻成因,并相应地提出了提高教师语文素养、注重课堂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有机会观摩了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的《一夜的工作》,深受启发。他那全新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教学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课堂上,王老师紧紧抓住周总理工作条件的简单、简朴,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深情渲染,使学生个个沉浸在对总理的怀念与感激之中。  相似文献   

8.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枫桥夜泊》一课,教者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用语文的方式挥洒着经典的魅力,抒发着文化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一夜的工作》后,着实令人感动。学生之所以把课文读得人情入境,感人肺腑,泪涕涟涟,是因为王老师会让学生用“两只眼睛”读课文,用“一只眼睛”阅读文本,知道文章字面要表达的内容,用“另一只眼睛”读文本,就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用心真切地感受文本,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进行对话,读懂文本“背后”的意思。涵养深厚的王崧舟老师在这节课上,让学生用“两只眼睛”读课文,给我们做出了极好的典范。姑且择其部分简析。  相似文献   

10.
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要比预定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从这个意义上看,生成似乎无法预料,一旦产生,  相似文献   

11.
“诗意语文”是当今中国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一个奇葩,其精神、其思想、其特点弥足珍贵,值得不断交流、反思、修正和提升。“诗意语文”的领军人物王崧舟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所以很有必要对“诗意语文”进行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审视、文学艺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读是语文教学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语文阅读教学追求"入情入境",其实就是通过读帮助学生把输入大脑的文字转化为有图像、有声音、有温度、有活力的情景,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切身的领悟。因此,指导读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效益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是人文精神不倦的歌手。提高语文课的文化品位,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像诗一样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像诗一样充满想象和创造。  相似文献   

14.
<正>历经新课改的洗礼,小学语文课堂逐渐呈现出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但是,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实则存在弊端:语文应当是语文自己的学科,过于花哨的形式反而会淡化语文教学的本真,消磨师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性。正如学者李如密所说:"当下的课堂教学还缺什么?一种可能回答就是:教学的诗性活力。"[1]然而,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长相思》一课,恰在教学的诗性活力上大放异彩。他凭借丰厚的国学素养和独到的教学理念,将一种挥洒自如、极具人文气息的诗意教学带进语文课堂、滋养学生心田。  相似文献   

15.
郑百苗 《云南教育》2005,(13):22-23
生成,是对教学过程可变性的概括,其特点是渐进、多层次、多角度和非线性。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可能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要比预设的教案生动、活泼、丰富。从这个意义上看,生成似乎无法预料,可事实上,当我们在预设教学时,总会立体地进入头脑中的“虚拟课堂”,提出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大体教学进程,让自己、学生、课程、  相似文献   

16.
诗意语文,是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追求的教学境界。他的经典之作《二泉映月》可以说是这种思想的一次精彩演绎。在主体教学中,王老师抓住“坎坷”一词,披文人情,品词析句,涵泳意蕴,使课堂真情流淌,生命涌动,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张继铸就了新的诗魂——钟声寄愁,那王崧舟老师就在这节课上把这一诗魂深深注入了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对诗人,对诗情,对这悠远的"钟声"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诗意语文,是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追求的教学境界。他的经典之作《二泉映月》可以说是这种思想的一次精彩演绎。在主体教学中,王老师抓住“坎坷”一词,披文人情,品词析句,涵泳意蕴,使课堂真情流淌,生命涌动,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9.
记者:32岁成为特级教师,从一个教学名师到知名校长,您是如何转型的?这其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郑百苗 《辽宁教育》2005,(3):51-52,41
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要比预定的、计划的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