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当我们将要加入WTO之时,中国新闻界越来越意识到,创新、策划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华东地区新闻媒体体制、机制改革研讨会上,一位新闻界同行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创新竞争、策划竞争已经超越了过去的自然竞争,它能在短时间里导致竞争格局的变化,迅速把媒体做强。讲得多么精彩!下面就杭州西湖之声电台近年采的一些做法,说说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正在迈向新世纪门槛的时候,顿感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我们的党报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充满美好和竞争的21世纪?我们的记者将以怎样的面貌迎接充满诱惑和刺激的市场经济的挑战? 竞争虽然残酷无情,但“狭路相逢智者胜”。一张能顺应潮流、努力使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不断产生质的飞跃的党报,就一定能在新的世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直面五彩纷呈的现实 “宣传”与“报道”是两种不同的传播方式。 中国新闻界目前面临的伟大的转折,就是变被动式灌输为主动式传播。 五彩纷呈的现实决定了新闻界的伟大转折。这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  相似文献   

3.
贾华 《传媒观察》2005,(5):41-42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居于一方的地市级晚报,怎样推进摄影报道的创新,保持特色,应对挑战,开创新天地,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新的世纪,我们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媒体环境?如何认识这媒体环境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如何把握这媒介环境中的诸多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当下正达几近"巅峰"状态的电视媒体来说,未来的新媒体环境中,还能否保持今天的神气,将遭遇怎样的挑战,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与此相关联的电视文化格局、电视创作状态、电视传播样式、电视经营方式、电视艺术形态等将会是怎样的形象?对于电视从业者及关注电视者们,这些无疑是不能回避的重要命题。 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网络传播正在迅速地"蚕食"电视的观众与市场;──美国在线已与时代华纳合并;──"全球化"正在强有力地"挤压"本土文化的生存空间;──传统的电视艺术形态、创作状态也被大规模地瓦解和颠覆;──各种媒体相互之间的对峙、分离、独立的状态正在被打破,出现大兼并、大融合之势…… 有人将这来势凶猛的融通所有传统传播媒介样式的容量巨大、包罗万象的媒体(融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动画、娱乐等于一体),称为"新媒体"、"全媒体"或"媒介集成",不管怎样称谓,一个崭新的媒体环境事实上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以不可阻挡之势,迅即蔓延拓展着,使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在此环境中或自惭形秽,或消解溶化,或得到新的发展际遇。 在全球  相似文献   

5.
当前,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机制创新突飞猛进,中国地市报同样面临着创新问题。可以说,不创新,死路一条;一创新,柳暗花明,生机无限。 然而,创新需要人才。我们需要富有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跨世纪人才,也需要追求新知识不断自我更新的人。这是使新闻创新付诸实施的保证。 思考之一,必须正视现实,树立危机意识,地市报才能在未来的新闻竞争中“知彼知己” 纵观地市州报现时的生存环境,看起来“莺歌燕舞”,实则兴盛与危机并存。具体来说,有以下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来自同类的印刷媒体。可以用“腹背受敌”来概括地市州党报…  相似文献   

6.
我1988年初入新闻圈时,正是中国新闻界公认的新闻繁荣时代.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新闻界开始"发力",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忽然"发现,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这么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它记录现实、干预生活,影响人们的认识和行动,进而影响整个时代的进程.这是一个新闻自觉的时代,一个新闻发挥它应有作用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电视新闻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前各家电视台寻求生存空间、求得竞争优势的一个现实课题。2001年4月中旬,围绕"电视新闻创新"这一主题,我们对四川有线电视台进行了调研。新闻贵在创新。将之置于媒介市场中来审视时,新闻创新就有了更为实际的意义:其一,新闻创新往往能打破既有的传播惯性和受众的接收惯性,从而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对受众产生把握力。此为吸引住受众的"眼珠子"。其二,新闻创新本身透露出来的活力往往能激活广告商对媒介作为广告载体的信心。当获得受众增加的实证材料(收视率、订阅率等)时,广告商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唐东声 《中国广播》2007,(10):31-33
民生新闻在国内盛行已有好几年的时间了,其繁荣之势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近几年中国新闻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这类节目的潜在危机及自身缺陷也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了,隐忧渐渐浮出水面。我们试将问题和现状进行认真的盘点,以供智者思考并能对症下药。民生新闻的潜在危机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摄像机”、“照相机”:挑战与选择──对部分摄影记者遇到的一个问题的调查(上)编者按:如今在许多场合,以往人们手里拿着的照相机已逐渐换成了摄像机,以纪录活动的全过程。在新闻界中,也有“电视的发展和电视新闻影响的扩大给新闻摄影带来冲击”的说法。那么,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光荣与梦想正在化为历史,一个崭新的世纪即将来临。面向21世纪,中国新闻界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优良传统和作风?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新闻界应该在新闻观念和新闻实践的诸领域实现哪些变革和创新?”这是胡斌、李魁领二位先生在1996年《新闻爱好者》杂志上著文说的几句话。这几句话感人至深,顿时,我们犹如  相似文献   

11.
关于正确处理学生来源和就业问题之浅见张桂兰,张根兴,姜纳新,王红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开始迈向一个世界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之一是,社会经济的强烈竞争,它的背后隐藏着:商品竞争──科技和管理竞争──人才竞争──教育竞争的链条;这个时代的...  相似文献   

12.
改版,这是当今中国新闻界的一个关键词,令几乎所有业内人士为之兴奋,也令一些人为之困惑。然而,无论怎样,“改版”都是当今中国新闻界不可回避的时代重大课题。其实,改版也是改革。新闻宣传的改进,最终都要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地落实在改版上———通过版面空间与版面语言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我1988年初入新闻圈时,正是中国新闻界公认的新闻繁荣时代.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新闻界开始"发力",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忽然"发现,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这么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它记录现实、干预生活、影响人们的认识和行动,进而影响整个时代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天时、地利与人和在信息全球化与国际权力格局变迁的今天,中国媒体拥有与世界传媒巨头竞争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关键在于,中国媒体首先要建立自信.所谓"天时",是指当下西方强国实力相对衰落,新媒体冲击等因素使得其新闻创造力有所削弱,加之中国崛起所带来的"落差效应",使中国媒体与欧美传统媒体巨头的报道能力差距大大缩小.以美国为例,近年来,美国舆论常以反恐为名,鼓励国家安全至上的理念,大大限制了美国的新闻自由和创造空间.有"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之称的海伦·托马斯,在2006年出版的《民主的看门狗》一书中,力陈华盛顿新闻界的没落,以及总统与联邦政府的权力如何干涉美国的新闻自由.事实上,海伦的书只是近年大量批判与反思美国新闻界退步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电视目前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在技术上,在电视的覆盖领域的占有量上,还是在节目的发展变化的创新上,都可谓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尤其,中央电视台和30多家省级上星台,通过卫星把自家节目送到千家万户,使观众可以自由选看诸多的电视节目,这就给电视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和竞争。这种挑战、竞争,促使电视的从业人员,认清形势,不断对节目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各具特色的众家电视节目,在竞争中经受考验。但目前的电视节目,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危机,即电视节目普遍存在的“模仿”和“雷同”的现象。一、“纵向”模仿…  相似文献   

16.
多让“现场短新闻”上头条──试谈新闻传媒如何让消息唱主角程天敏较长时间以来,我国新闻界一直在议论这么一个问题:我们的新闻传媒长篇新闻多,会议报道滥;通讯长,数量多;消息少,质量差;尤其是来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新鲜活泼的消息凤毛麟角的状...  相似文献   

17.
拜读丁伯铨教授发表在《新闻界》1999年第一期的文章《论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深受启发,但对其中的一个提法有点不同看法,斗胆提出来,尚祈指教。文中写道:“值得注意的是,受众的需求有两种:一种是现实需要,另一种是潜在需要。”显然,丁教授是将“需求”与“...  相似文献   

18.
两会报道,称得上中国新闻界一个传统的而又竞争十分激烈的报道领域。也正因如此,两会报道很能展示中国新闻的特色,它历年来的发展变化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行改革与前进的足迹。今年召开的七届人大、政协五次会议,正处在党和政府决心加大改革力度的关键历史时期。在这特别的早春时节,改革中的新闻界会给推动改革的两会写下怎样一笔?  相似文献   

19.
不让假新闻从自己笔下溜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纸馅包子""后母虐童"到前段时间的"香蕉致癌",假新闻正成为新闻界无法绕开的障碍和毒瘤,它不仅严重影响着新闻业的公信力,更使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蒙羞。随着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我们在确保新闻真实性上面对更严峻的挑战。网络以及人人可为记者的现实,使各种信息的发布更便捷;同时,经过网络的放大,一个不起眼的小消息可能引起全国甚至世界性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一些媒体跟风炒作,一些记者作风浮躁、甚至有意做假也成为假新闻的温床。新闻真实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信念问题。作为记者,面对新形势,应保持怎样的工作作风,怎样增强政治和导向意识?如何辨别、判断来自方方面面信息的真实程度?如何敲定事实的细节?在维护新闻真实性上,我们有何成败的经验、教训及切身体验?  相似文献   

20.
提到“2008年奥运会”能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振奋,中国的新闻界也是秣马厉兵、跃跃欲试。然而,要想在“抉为止举办得最好的奥运会”上,作出“迄今为止最好的奥运报道”。仅有激情和骄傲,够吗?不够!奥运会是中国新闻界展示自己实力的一次机会,也是向世界新闻界学习的一次机会。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学习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以强壮我们的体魄,提升我们的能力,办好我们的奥运。为此,我刊自本期始陆续选登部分国际著名媒体的体育报道成功经验,为中国新闻界加油鼓劲。[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