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准曾这样来说明他近几年来创作中的一个体会,叫作“闲笔不闲”。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中就有许多精美的“闲笔”,充实着、美化着作品的细节描写,调节着作品的情节结构,在形成李准这一时期创作的特有色调、情趣、节奏、风格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闲笔”本身已在逐步成为李准小说创作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2.
李准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上下两集在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四年分别发表出版以后,就受到读者的欢迎和评论界的重视,现又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作者在亲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之后,经过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入思考,经过对自己创作道路上的经验教训的认真总结而完成的一部力作,是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与同时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沉重的翅膀》、《钟鼓楼》不同,《黄河东流去》写的是历史生活题材。但由于作者能站在时代的高度,怀着强烈的当  相似文献   

3.
汪泓 《高中生》2011,(31):15
书名:《黄河东流去》作者:李準,河南人,1955年从事专业创作,写作了《两匹瘦马》《野姑娘》《芦花放白的时候》等作品。他的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塑造了一个勇于向私有观念和习惯势力挑战的社会主义农村新人的形象,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获得  相似文献   

4.
李准是我国当代文坛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早在五十年代,他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就深为读者喜爱,获得了较高的声誉。经历了十年内乱之后,他的第一部长篇《黄河东流去》(上)的出版,又使人耳目一新,受到了文艺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5.
《黄河东流去》(上)是李准同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初版于一九七九年。在此书之前,李准虽然写过许多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而且有不少篇什在读者和观众中享有盛誉,但他却不曾写过长篇。如果借用高尔基的短篇小说是手枪、长篇小说是大炮的比喻,那么,二十多年来李准一直使用的是手枪,而只是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才第一次拿起大炮这个武器。但从作品的实际效果来看,多年来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的写作,的的确确为他写作这部容量较大、人物繁多的长篇,作了扎实而充分的准备,从而使他一举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知道著名作家李準同志名字的人不少,但知道他是蒙古族作家的人却不多了。李準同志“蒙族,原姓木华梨,后简改为李,家乡是河南省洛阳县下屯村。现改为孟津县。”(《中国现代作家传略》)李準同志是比较有成就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和其它五十几个中短篇小说以及一些电影、戏曲和剧本。 李準在创作中善于运用幽默这种表现手法。在《李双双》、《王结实》、《老兵新传》、《小康人家》等代表作中,几乎到处可见幽默的手法。  相似文献   

7.
青春是人生之花。作家李準在《黄河东流去》里说:“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着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它也灌输着热烈的感情和坚强的理智。”对每个人而言,青春是美丽的,也是短暂的。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珍惜青春,把握青春,让自己的青春年华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具有多层次的内涵和多方面的特色,本文只就"人情美"这一视角进行审视,从爱情、亲情、邻里乡亲之情、阶级之情和民族之情四个方面来探讨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情美的瑰丽天地。  相似文献   

9.
巴金一生著作等身,创作空间很大。《家》、《寒夜》、《随想录》代表了他创作的三个历史时段。在这三个时段里,他每否定一次“黑暗”,都会给文学、生活和“道”带来新话题。结果,在他一次次扩大的文学空间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更多新空间。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东流去>是河南作家李凖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杰作.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内容方面详细分析了<黄河东流去>是一幅世俗风情的万千画卷,第二部分从形式方面详细阐述了结构和语言的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河落日     
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在哪里? 大概每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都知道一个常识:中华民族是黄河孕育的. 那么,这是一条怎样的河流?它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冰峰雪山中发源,向东流去时经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流.这条黄色的河偏偏又孕育了一个黄皮肤的民族,这个民族恰恰又把他们最早的祖先叫作黄帝.  相似文献   

12.
《黄水谣》选自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创作于1939年,是我国近现代新音乐发展历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著。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这首经典曲目,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本次论文将从美学的艺术特征角度分别从形象性、情感性、个体性和审美性四个方面对《黄水谣》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批评。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李准在20世纪90年代介绍他的家庭教育方法时说,我有6个儿女,最小的已经36岁了,4个儿子有3个走上了文学或电影创作的道路,并小有名气,2个女儿虽然没有从文,但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也是佼佼者。李准教育孩子的方法主要有四条。读书。李准亲自带领孩子们读书。他给孩子们读世界名著《简·爱》,办成一个家庭文化沙龙,使孩子们高兴极了。那时正是“文革”期间,孩子们谁也不出去乱跑,读书成了他们最重要的学习和娱乐方式。每读完一本书,孩子们互相交流看法,看谁的观点新颖,看谁说得有道理,然后6个孩子再分头去阅读这本书,有了新的收获再一起…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希望你们努力去做新人,并且努力地进行自我教育,做一个能够消除敌意,达成和解的新人。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他的《致新人》中,向读者传达的最根本的信息。(见该书最后一章《唯有做新人》)  相似文献   

15.
孙荪是我国著名评论家、散文家 ,李准十是我国著名作家、中国当代文坛的大将 ,更是文学豫军的头领。《风中之树》则是孙荪对李准十创作经历、创作思想和文学成就的艺术评传 ,是中国当代第一部系统地、全方位地研究一个当代作家人格与艺术的扛鼎之作 ,尤其是第一次以评论家的眼光、散文的笔法对一个杰出作家进行探访。因此 ,该书既是一位杰出作家的心灵史、艺术史的文学评传 ,又是一个文学时代侧影的理论描述 ;既是一部文学创作学的系列随笔 ,又是一本地域文化的系列散文。这些特点集于一书 ,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后 ,在中国当代文坛引…  相似文献   

16.
《老年教育》2008,(1):46-46
描写河湖的诗句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描写的是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进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5500公里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20,(2):26-30
赴美留学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一个分水岭,去国后的小说创作相较早期作品有显著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珀西·卢伯克《小说技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小说技巧》对白先勇创作的影响首先是整体性的,它促进了白先勇理论自觉性的形成,其对于形式的强调也让白先勇将创作目光更多聚焦于形式之上;其次这种影响也是具体的,《小说技巧》中提到的绘画法、戏剧法、视点转移等理论都被白先勇吸收并贯通到他的小说创作里,这使得他的创作技巧逐渐纯熟。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东流去》上卷出版已经两年多了,下卷已写出二十多万字,再有四五万字,这个长编就算写完了。上卷出版后,反映并不强烈,前年只收到十几封读者来信,倒是今年读者来信反而多了。所谓多,只是比较而言,也不过一二十封,大多是较长的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热心的读者同志们,听说我在一个会上讲过小说的发行情况,生怕我的情绪受到影响,因而妨碍下卷创作。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关心这部小说命运的同志们,我没有受到影响,我们信心是坚定的!我清楚的知道我所从事的这个工作的意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  相似文献   

19.
至今为止,聂震宁已推出了两个小说集子。《去温泉之路》,收集了他小说创作“第一个五年”的作品,共二十二篇;《暗河》所选收的中、短篇小说,除《天国之翼》外,其余十二篇,均为他北京游学时的作品,可将它视为聂震宁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阶段。从《去温泉之路》,到《暗河》,将两段路程连结起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直在艺术之原上顽强地跋涉,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足印。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与过世的作家李准先生争论过一个问题:当作家要不要上大学? 李准先生持否定态度。他的理由似乎很充分。首先是反证:有多少大学生当了作家?还有,有多少作家是大学生? 这几乎是个事实。李准先生就是从农村一个初初识字的青年跋涉过来的。他的经历为他的论点提供了最有力的说明。我的反驳自然也是反证:那么,是否大学教育越普及作家就越少?或者,我们还得特意留一些文盲当作家?像陈永贵给大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