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秋梅 《教师》2011,(22):31-31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4册模块7第4课的内容。本课内容位于第3课"幻灯片变得更漂亮"内容之后,要求学生能通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动画、声音、影片,以及给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进一步对多媒体作品进行修饰和美化,本课内容是决定学生能否制作一个精美多媒体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4册模块7第4课的内容。本课内容位于第3课幻灯片变得更漂亮内容之后,要求学生能通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动画、声音、影片,以及给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进一步对多媒体作品进行修饰和美化,本课内容是决定学生能否制作一个精美多媒体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下册)》,是制作幻灯片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与图片文件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三册(上)第四课。本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对Power Point2003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PowerPoint2003的图片处理功能。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在幻灯片中使用图片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设置动画效果》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28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能制作、浏览、放映静态幻灯片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前几节课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方法及自定义动画的方法,赠强多媒体作品的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设置超链接》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河北版)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九课的教学内容,是《为幻灯片设置动画效果》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设置超链接的意义和方法,并学会插入超链接的各种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体验文本或图片之间相互链接的动感效果,提高学习的兴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排的一个阅读链接,意在通过此阅读链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为学生提供进行语文综合活动的范例、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孙毅芳 《课外阅读》2011,(2):125-126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注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及探索创新的精神。《让幻灯片“动”起来》是山东大学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第四节中的内容。本课为幻灯片添加了动画和声音,使幻灯片更加生动,并且提高了演示文稿的趣味性,而一部分又是重点内容,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操作,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海淀区信息技术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课,要求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内容制作幻灯片,让故事动起来。教材采用窗口操作图示,配合操作流程的说明,图示步骤清晰,文字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系,特别是责任意识培养,应该成为重要内容和目标追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设置多元链接和对接处理,促使学生形成崭新的情感体验,通过链接教材、链接生本、链接生活、链接社会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责任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1从好奇心入手,激发兴趣 创新的教学方式最能激起学生兴趣,在进行<鹤群翔空>的教学导入时,我首先以新奇的语气对同学们说:"这节课,请大家帮老师制作本课的幻灯片,边读文边画出本课的图画,好吗?"同学们哗然:自己动手画幻灯片?一个个瞪着好奇、兴奋的眼睛、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系,特别是责任意识培养,应该成为重要内容和目标追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设置多元链接和对接处理,促使学生形成崭新的情感体验,通过链接教材、链接生本、链接生活、链接社会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责任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学生之前已经了解了网站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超链接是网站制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将网站中各页面进行合理链接,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标准英语》第五册Module8Unit2的教学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描述日常生活。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为学生操练对话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语言情景,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接近实际的情景中听听说说,从而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关键是单词的学习和日常交际用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准确运用及扩展运用。教学中通过游戏活动、创设情景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三、设计理念《英语课程标准》中…  相似文献   

15.
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教学幻灯片直观、动态,并将其链接到Word文档中,以Word文档作为板书,可以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在一定的位置播放、演示其“链接”的PowerPoint幻灯片。  相似文献   

16.
《页面设置与分栏设计》一课是小学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25课教学内容。本课用一课时教学。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文字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设计段落格式后,对版面设计的拓展。页面设置是打印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栏设计是打印特殊格式文件的基本方法。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分为:1.知识目标:了解页面设置的重要性,打印出更为合理的页面。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理布局版面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教学重点:纸…  相似文献   

17.
《将相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一篇课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弄清课文的来龙去脉和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本课教学要实现的重要目标;通过感悟文中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品质直至对人物正确评价,充分理解“和为贵”的思想基础是本课教学要实现的又一重要目标。因此,本课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设计:  相似文献   

18.
本课属于观察课型。根据大纲的要求,本课教学应确定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互协调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挂图、插图、幻灯片,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可通过介绍蜜蜂和蚂蚁的群体生活习性,向学生渗透热爱集体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蜜蜂的外部形态特征,了解蜜蜂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值日”。学生们对他们每天都必须参与的“值日”这一话题并不陌生;而且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英语学习,对英语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本课设计的任务“评选最负责的值日生”将会引起他们的共鸣。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丰富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语言,拟将下一课有关值日的祈使句提前至本课学习,这也是本课的创新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