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梅香 《科教文汇》2014,(10):98-99
本文主要从影片《刮痧》和美剧《绝望的主妇》中教育孩子、法律和亲情、法律和友情三方面来探讨中美文化的共性,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中美文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中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影片《刮痧》和美剧《绝望的主妇》中教育孩子、法律和亲情、法律和友情三方面来探讨中美文化的共性,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中美文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中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刘莉 《科教文汇》2014,(30):195-196
赫钦斯的《美国高等教育》一书是对20世纪上半叶美国高等教育现状的一种批判,今天细细读来,依旧发人深省,似乎当时美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对应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弊端,让笔者不禁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赫钦斯的《美国高等教育》一书是对20世纪上半叶美国高等教育现状的一种批判,今天细细读来,依旧发人深省,似乎当时美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对应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弊端,让笔者不禁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张雷刚  吕军利 《科教文汇》2011,(23):207-208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批判"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为单向度的趋势的存在提供了又一明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大的时代背景下,面向我国的社会现实,特别是面对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单向度"概念的内涵也应该延伸到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的根源和底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能,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独有的特征,根基坚实、特色鲜明,兼容并蓄、深远浩博。不论从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内容上,中华传统文化从未间断,延续至今,不论从对内的包容性、对外的开放性,还是同外来文化的融合性而言,又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首先要能够用正确的眼光认识、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其次要探索其新型的接受和传播方式,最后,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有效方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的根源和底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能,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独有的特征,根基坚实、特色鲜明,兼容并蓄、深远浩博。不论从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内容上,中华传统文化从未间断,延续至今,不论从对内的包容性、对外的开放性,还是同外来文化的融合性而言,又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首先要能够用正确的眼光认识、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其次要探索其新型的接受和传播方式,最后,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有效方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张洁 《科教文汇》2011,(19):78-78,123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韩国也经历了无数的变化,但是变来变去,都抹不掉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根深蒂固的影响。作为主流文化传播方式之一的韩剧也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以《白鹿原》为依托,展开语言文化学研究,不仅对于提高作者语言学综合文化修养有益处,而且对分析泰地语言的特色,发扬秦文化的优良传统,扩展语言学研究领域,开拓出一种全景式研究的新方向都将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盘旋 《中国科技信息》2011,(6):111-112,120
《菊花与刀》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具有"菊花"和"刀"所象征的二重性特点的日本文化面貌。此书作为人类学的经典作品,一向被认为对美国战后成功地接管日本提供了正确的分析,是人类学应用的成功例证。本文在肯定《菊花与刀》的学术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同时,重新审视人类学应用的这种"成功",并反思作者所持的文化特殊论立场客观上产生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吴海棠 《科教文汇》2010,(13):151-152
阿瑟·C·丹托(1924年-)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及艺术批评家,他提出艺术终结论时,震惊了艺术界。本文从读《美的滥用》入手,在此基础上对"美"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在新的世纪,人们对"美"的定义发生改变,并为艺术在生活中扮演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阿瑟·C·丹托(1924年-)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及艺术批评家,他提出艺术终结论时,震惊了艺术界。本文从读《美的滥用》入手,在此基础上对美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在新的世纪,人们对美的定义发生改变,并为艺术在生活中扮演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华裔美国文学具有双文化,双语言特性。本文以谭恩美《喜福会》的1990年程乃珊中译本为研究个案,借用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的叙述,探讨此特殊文类的翻译中,译者的任务不仅是要“忠实于作者和原作”,还需介入翻译中去有效地操纵文本对两种文化进行有效地协调,使原作的精神得以传达和延续。  相似文献   

14.
隽武 《科学生活》2011,(12):40-43
今年8月24日,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为《刑诉法》)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公布全文征求意见,有望在明年3月通过  相似文献   

15.
<正>几天前,我上了两次《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下面我把两次上课的片段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摘录下来,作个比较。片段一:师:出示马铃薯。大家看一下,我这个是长方体吗?生:不是。师:你为什么说它不是长方体呢?生:因为它没有面。师:今天我就要用马铃薯做一个长方体出来。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分别为中西方经典的文学理论专著。现从"艺术的起源"方面比较《文心雕龙》和《诗学》的异同点。刘勰的"物感"说和亚氏的"摹仿说"在艺术起源论上虽都从人性问题入手,但刘勰重在人的能动性与物的表现性的对应同构中张显物的勃勃生机,亚理士多德以理性为先,在人的理性与神的形式的相映互通中展现光辉。  相似文献   

17.
应燕 《科教文汇》2010,(26):68-68,75
小说阅读必须要抓住小说三要素,在《品质》这篇小说中,环境和情节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最重要的便是把握小说的主要人物格斯拉。能否理解这个人物,如何给这个人物定位,决定着能否真正读懂这篇小说。从格斯拉的行为入手,深入他的内心,就能理解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18.
罗梓丰 《科教文汇》2010,(5):67-67,75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法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其分析文学人物形象也屡见不鲜。《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淑·布莱德赫是哈代笔下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代表人物之一。分析该人物性格的作品不少,然而结合社会文化精神法分析的,本文尚属初试。通过分析,读者可以发现在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下,淑的神经症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了解她在焦虑下所做出的种种反常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李伟 《科教文汇》2008,(32):257-257
蘩漪和伯莎·梅森分别是《雷雨》和《简·爱》中的两个悲剧性人物,二者都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她们大胆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却被强大的异己力量所压制而窒息疯狂终致毁灭。笔者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无爱的婚姻,“疯”的真相和抗争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和解析,揭露父权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摧残和压迫,揭示女性解放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资金是企业发展之本,然而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氛围越来越浓厚之时。一个不可忽视的现状是,多数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处于融资难的境地。因而,寻求强大的可持续的资本合作一直是文创产业所面临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