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书锋 《成才之路》2011,(33):61-61
许多学生都有“作文难”这样的感觉,要么无话可写,要么无从下笔,要么不知道写些什么。于是出现了许多编选作文、“假话”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所以,广泛地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齐光荣 《教师》2012,(1):76-77
平常和老师们聊天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学,越来越难教,特别是作文教学更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学生作文要么东拼西凑,要么死背范文,要么"无米下锅",要么有"米"不会下,要么不会开头……其实,要想学生学会作文,除了要学生勤观察、常积累外,教会学生怎样开头也至关重要,下面就小学生作文的开头谈自己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3.
一、命题创新作文命题非常重要。如果作文题目过于抽象,范围宽泛,将导致学生望“题”兴叹,尽管搜肠刮肚,抓耳挠腮,写出来的文章也难有新意,要么人云亦云,走进“雷同区”;要么破绽百出,走进“滥诌区”。无论是教师命题,还是学生自己拟定的作文题目,都要做到范围小、要求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揭示生活情境,能有效刺激思维,如题目《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外延大,范围广,难以启动思维,不妨换为《班主任的新招》、《善解人意的老师》等,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感,使学生进入作文的“最佳开发区”,实现放胆作文。二、材料创新作文的材料不一定是惊天…  相似文献   

4.
吴祚稳 《湖北教育》2002,(17):29-30
人们将近两年各地的中考乃至全国高考作文通称做“话题作文”,即命题者从设计的“材料”中引发出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让学生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自选角度作文。然而,临场作文时,常有一些学生面对“话题”,要么觉得无话可说,要么说的不着边儿。为什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许多学生作文时的尴尬情况:口咬笔杆,迟迟难下笔;无语呆坐,“非暴力”不合作;即使有勉强成文者,其文不是思路混乱,就是口水话连篇;不是千篇一律,就是空话满纸;要么无病呻吟,要么故作深沉等等。  相似文献   

6.
<正>在高三语文复习备考教学中,作文一直是个难啃的骨头,对于这根"骨头",要么放任自流,要么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写、去改,却收效甚微,甚至还不如"放任自流"时的效果。作文在高考中一直被形象地称作语文的"半壁江山",究竟怎么样做才能有很大的收获呢?在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有目的性地积累一直以来,积累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必要的素材积累,就没有考场上信手拈来的论据和材  相似文献   

7.
翻开当前中学生的作文,空话、套话、假话充斥其中,这些作文要么思路狭窄,要么认识肤浅。如若再问一问中学生作文的感受,80%的同学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难。正因为如此,每每作文,他们或迫于老师的威严,或迫于应试的需要,草率为之。究其原因,固然是零零种种,但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8.
李阳海 《中学文科》2004,(11):43-43
材料作文是近些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题型既考查了考生的写作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所以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大家都知道,材料作文对于考生来说,审题是关键,也是写此类文的难点。难在哪里?难在对材料的整体把握,难在对材料精神实质的准确挖掘与表述,难在认识范围的开拓与迁移。据2004年河北省中考考生写的材料作文来看,有一些考生读不懂材料,抓不住实质,审材料偏离题意,结果被打到四类文之列,断送了“半壁江山”。由此可知,考生在写材料作文时,必须把握好审题这一关。材料作文审题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广大学生见到作文时的普遍心态。究其原因,据笔者调查,同学见到话题时头脑要么空洞洞的,要么蹦出的还是那些写烂的旧材料,实在是“无米下炊”。在课业负担和考试的双重压力下,在阅读量少、不懂积累的前提下,一些学生见到作文,拿不出  相似文献   

10.
翻开当前中学生的作文,空话、套话、假话充斥其中,这些作文要么思路狭窄,要么认识肤浅。如若再问一问中学生作文的感受,80%的同学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难”。正因为如此,每每作文,他们或迫于老师的威严,或迫于应试的需要,草率为之。究其原因,固然是零零种种,但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中学生还未打开心灵之窗,  相似文献   

11.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写作文时老是拖拖沓沓,不能完成。学生作文时为什么老是如此拖沓呢?原因是学生胸无点墨,手头没有东西可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学生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后,作文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那么,我们如何教学生积累作文材料呢?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说过:“社会上的写作培训班是专掏青年的腰包”,现在畅销的各式各样的作文大全,无疑也是赚取家长和学生的钱,对于作文恐怕帮助甚微。很多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感受是像吃中药一样,见效缓慢;很多学生对作文觉得无处下手,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言干瘪无味,怕作文。如何解决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和学生分别从难教和怕写的尴尬境地解放出来,让教者乐教,写者乐写。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难就难在没有"没有材料可写"可写。要解决学生这一大难题,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各省市的中招考试中,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已经被广泛采用,究其原因:不受体裁限制,取材十分广泛自由等,与其它形式的作文相比,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己的写作特长,抒写个人的见闻感受,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自由,因此,倍受大家的喜爱。可是,在家际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同学作文时不会选材,要么千篇一律,要么陈词滥调,选材不新颖,最终导致立意不高,作文质量欠佳。那么,如何才能选出典型、新颖的材料,写出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文章呢?  相似文献   

16.
张淑艳 《现代语文》2006,(8):127-127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学源于生活。"这是文学理论界不争的事实,环顾时下学生作文,问题频出,要么无病呻吟、要么枯燥无味、要么矫情做作、要么空洞无物、要么口号连篇……作文教学拨乱反正、归回本质,这是作文教学发展的本质诉求,同时也是新课改给予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胡月义 《学语文》2014,(1):42-42
正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是考场作文中常见的两种作文命题形式,而且大都要求考生自主拟题。然而,很多考生要么把拟题看作"小不点"随便应付,要么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却对其无从下手,结果所拟题目常常平庸无味,一开始就浇灭了评卷老师的热情。那么如何才能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在第一时间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呢?总的说来,作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概括,简洁,有艺术性。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方法(所举例子均为该年该地  相似文献   

19.
祁尚森 《阅读与鉴赏》2007,(8):66-67,74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仍害怕作文,讨厌作文,提到作文就头痛。这一部分学生作文时冥思苦想,满脸痛苦。痛苦后的产物要么是干巴巴的豆腐块.短小而不精悍;要么是洋洋千言,却是废品一堆。  相似文献   

20.
(三)构思篇     
常见病症病症一:无构——随意涂鸦,缺乏章法虽然近年来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作文题目设计尽可能贴近同学们的生活,让考生有事写,有话讲,但还是出现了不少低分作文,究其原因,与考生作文之前不通盘构思有较大的关系。不少同学拿到题目,跟着感觉信手涂鸦,缺少章法与技法,导致作文一盘散沙。要么是一个材料多个中心,导致主题混乱;要么是一个中心多个材料堆砌,导致蜻蜓点水,点而不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