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软科学》2014,(8)
利用Fuzzy DEMATEL和ANP方法,以食品工业企业为例,识别影响我国工业企业低碳生产意愿的关键因素及其相对的权重分布。结果表明,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技术创新能力和政策监管是影响企业低碳生产意愿的主动性关键因素,权重依次为16%、13%和12%;能源消耗、企业规模则是影响企业低碳生产意愿的被动性关键因素,权重分别为8%和11%。并据此指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8,(6)
运用IAD延伸模型,对居民以基础水价提升作为浑河流域生态补偿方式的接受意愿进行研究,并利用ELES模型探析居民基础水价提升幅度的承受能力以确定其承受范围。结果表明:74.6%居民愿意通过基础水价提升方式对浑河流域上游进行补偿;居民对基础水价提升作为补偿方式的接受意愿受个体及家庭特征、外部环境、现状评价与认知等多维度变量综合影响;居民对流域补偿的承受范围为基础水价提升幅度不超过0.18元/m~3。  相似文献   

3.
为了引导低碳消费和施行低碳经济,碳标签应运而生.作为一种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标识方法,它必将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贴有碳标签的低碳产品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本文根据课题组在我国四省六市开展的碳标签情景实验数据,首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Dunnett's T3检验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对贴有碳标签的低碳产品支付意愿的差异分别进行了检验,以期发现各样本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购买贴有碳标签农产品意愿与人口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贴有碳标签的低碳产品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差异;(2)学历层次和月收入水平等变量对消费者低碳产品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易志斌 《资源科学》2013,35(10):1953-1958
利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相关原理,选取天津滨海机场、北京首都机场的旅客为对象,调查了旅客的低碳意识和航空碳税支付意愿.结果表明: 航空旅客具有一定的低碳意识,但是收入水平、机票报销比例和年龄对其支付碳税意愿有显著影响;航空旅客不愿意支付碳税主要有3个原因: 混淆碳税和燃油附加费、对碳减排责任主体认识存在偏差、不信任政府将航空碳税用于碳减排.为了未来碳税政策有效实施,建议加强对低碳和碳税相关知识的科学宣传、航空碳税征收要兼顾人们的支付能力、按照旅客飞行公里数征收碳税以及增加碳税使用和管理方面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5.
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郑海霞  张陆彪  涂勤 《资源科学》2010,32(4):761-767
流域环境服务的提供者和与同一环境服务的使用者或受益者在空间上的分离,以及生态补差机制的缺位使生态系统管理者没有通过经济激励去改善环境管理,从而导致环境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低下.本文利用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评估金华江流域居民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并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Binary Probit模型分别分析了最大支付意愿及其支付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金华江流域的居民中有78.4%的居民家庭具有支付愿意,平均最大支付意愿E(WTP)为24.87元/(户·月),年平均最大支付意愿为298.46元/(户·年).最大支付意愿与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环境相对经济的重要性对最大支付意愿没有显著的影响,了解生态保护概念的受访者平均最大支付意愿并不高于那些不了解的人,这反映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与行为偏差和"搭便车"侥幸心理.受教育程度与环境相对经济的重要性越高,则选择交生态补偿税的概率也越高;性别、年龄、是否经历过污染灾害与最大支付意愿对人们支付意愿补偿方式的选择都没有显著的影响.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必须促进上下游农户和居民、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到流域管理和决策中,实现流域环境共建和利益共享,在此基础上构建流域生态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是否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支付意愿,研究文献中并没有形成共识。本文使用意愿调查评价法,在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选取300户农村居民,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对纳板河保护区周边居民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从认知到行动尚有一定的差距。保护区居民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呈现出明显的"政府依赖型"特征。不同支付方式所揭示出的居民环保支付意愿存在很大差异。纳板河保护区居民更愿意以劳务的形式来为自己所享受的环境服务"买单"。以付费方式得出的总样本的平均支付意愿为46.88元/年,占户均收入的0.36%。以劳务的形式揭示的受访者的平均支付意愿为249.24元/年,占受访者户均年收入的1.94%,显著高于以付费方式表达的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7.
文竹 《科技风》2013,(17):174-175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背景下,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低碳生活成为了全球热点,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全球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逐渐强烈,低碳生活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低碳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已经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选题研究通过在学校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及贵阳市居民发放350份调查问卷,并连续1月观察5户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了解当前低碳生活知识的普及状况和存在的误解,提出了一些可以改变人们低碳生活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分析与情景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朝  赵涛 《资源科学》2011,33(5):844-850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涉及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利用、居民低碳意识提高等众多领域。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阻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15个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理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进而找出阻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粗放式发展、缺乏完善的低碳政策框架、居民低碳意识淡薄和缺乏低碳专业人才。根据关键阻碍因素,设定中国低碳经济发展3种情景--基础情景、低碳情景和受挫情景,定量模拟中国2050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结果表明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极有可能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波动,低碳发展对我国能源与环境建设具有多重正效应,低碳情景比基础情景在能源总需求方面下降了8.5亿t标准煤,CO2排放量减少了6亿t碳当量,煤炭占一次能源需求量下降到34%。  相似文献   

9.
居民参与节能减排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以蚂蚁森林等新型互联网公益平台为例,深入分析居民参与低碳生活方式的情感意愿。通过灰色预测模型预测蚂蚁森林的减碳固碳量效果,并运用扎根理论,对爬取的评论数据编码建模,探究用户参与在线植树减碳的情感构成和意愿动机。从反馈机制、用户界面、用户体验、平台信任、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其与“双碳”实践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引导城市居民的能源消费行为向低碳化转变,促进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低碳化的心理动因理论模型,以江苏省徐州市的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获得710份有效的城市居民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居民的低碳行为意愿是导致其实施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的最直接心理动因,对行为各维度的作用强度均较高,因此,要引导居民实施低碳化的能源行为,激发其低碳行为意愿是关键;(2)居民的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利他价值观通过影响低碳行为意愿而间接驱动行为,其中主观规范的作用最大,利他价值观的作用最小,生态价值观的作用则不显著;(3)居民的低碳意愿向低碳行为的转化过程,受能源价格感知和能效产品经济性的正向调节,并且更多地转化为购买型低碳行为,对习惯型节能行为的作用相对偏弱;(4)家庭收入、家庭规模、住宅产权和家庭类型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低碳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以辽河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徐大伟  常亮  侯铁珊  赵云峰 《资源科学》2012,34(7):1354-1361
本文在分析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的基础上,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河干流的源头——福德店和辽河干流入海口——盘锦进行实地调研,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辽河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WTP)和补偿意愿(WTA)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利用非参数估计法,测算得出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为160.72元/(人·年);在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利用参数估计法,得出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为255.97元/(人·年)。这样通过同时测量受访者的WTP和WTA,并进行平均值处理,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受访者的实际支付意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独测量受访者支付意愿(WTP)以作为生态补偿标准制定依据所带了的补偿金偏高问题。最后,从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方式和公众参与制度三方面提出了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凤  余靖  明翠琴 《科学学研究》2020,38(8):1428-1435
创业活动与危机之间的关系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及来源,创业活动对促进灾区的经济生产能力恢复以及缓解就业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灾害冲击会降低人们的风险倾向,进而弱化人们的创业意愿。韧性作为一种应对困境的心理能量,是否能有效削弱不利环境对灾区居民的影响并提升其创业意愿?基于此,通过采用2018年在汶川地震灾区开展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灾区居民的韧性、风险倾向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灾害情境下,灾区居民的韧性能削弱灾害冲击对风险倾向的影响,并对风险倾向和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城中村改造很少考虑城中村居民的人群特征和改造意愿,导致改造成果不尽人意.通过调查城中村改造中的居民意愿,结合城中村具体情况和居民群体特性,总结居民的改造意愿及其顾虑,可以为下一步更好地进行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居民对低碳生活行为的态度倾向、影响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内外部因素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居民低碳行为的"认知失调"的原因,将低碳知识分为系统知识、行动知识和效力知识3类,然后扩展"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在"低碳意愿"的基础上引入"低碳能力",建立了不同低碳知识对低碳行为作用机理的双中介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①不同低碳知识对低碳行为的作用机理差异是引发"认知失调"的原因之一。行动知识能直接驱动2类低碳行为,而系统知识和效力知识只能由低碳意愿或低碳能力对低碳行为起间接作用;②意愿与能力共同驱动居民低碳行为,系统知识驱动的低碳意愿更多地影响低碳购买行为,而效力知识驱动的低碳能力则更多地转化为低碳习惯行为;③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月可支配收入5个人口特征因素对行动知识与2类低碳行为之间的路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宣传教育工作需要根据不同知识的作用机制减少居民低碳行为的认知失调。  相似文献   

16.
运用意愿调查法调查了北京市和南昌市居民对降低PM2.5年均浓度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北京居民愿意为降低PM2.5年均浓度的30%、45%和60%而平均每月支付71.60元、85.66元和94.31元;南昌居民仅愿意为降低30%和50%而平均每月支付31.43元和52.47元。运用Logit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北京居民对PM2.5相关后果的判断、南昌居民对PM2.5可控性的判断分别显著影响是否愿意支付。半对数多元逐步回归表明:影响北京居民支付意愿大小的因素较多,PM2.5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持续时间和风险可控性等均表现出显著影响;而显著影响南昌居民支付意愿大小的因素仅有社会的影响程度、平等性与年龄3项。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重要微观主体,企业必须遵循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依据低碳经济理念实施管理变革,创建低碳管理体系。文章界定企业低碳管理的内涵及要素体系,认为低碳管理是指企业依据低碳理念,以效益和责任相统一为目标,以低碳技术为核心,降低企业能耗,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管理模式,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与低碳管理模式下企业文化、战略管理和企业职能管理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史兴民 《软科学》2014,(1):101-105
利用秩和检验方法,以陕西省彬长煤矿区为例,探讨了居民属性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居民自然环境感知、社会环境感知、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矿区居民的环境行为意愿较弱;不同属性的居民其环境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居民的自然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社会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软科学》2015,(6):115-119
基于对陕西省渭河流域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测算,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其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渭河流域居民的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为249.27元/(户·年);居民社会地位和居民环境认知程度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访者年龄和是否为农村居民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男性受访者与女性受访者相比具有显著更高的支付意愿,而居民家庭收入状况对其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居民生活绿色低碳化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内容之一。【方法】本文基于陕西省西安市、吉林省长春市和河南省郑州市的902份微观调查数据,通过Tobit模型检验引导型环境规制、约束型环境规制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居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层次回归探究面子观念在3种环境规制与居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1)3种环境规制对居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引导型环境规制发挥的作用最大;(2)面子观念在“引导型环境规制-居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居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关系中均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而在“约束型环境规制-居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关系中发挥了负向调节效应;(3)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和环境认知对居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收入则对居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有负向影响;(4)环境规制和面子观念对居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的影响程度在城乡居民中亦不同。【结论】因此,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科普宣传、适度的奖励与惩罚发挥3种环境规制的作用,提升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环境认知,可以有效促进居民采纳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