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忌问而不导。教师提问后,没有组织学生讨论和研究问题,没有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给学生灌注一些死知识,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思维僵化。课堂提问若能做到启而后思,思而后论,论而后答,则能大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忌多而不精。教师提问没有抓住主要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学习时难辨良莠,增加了学生负担。如果找准文章的关键处进行提问,让学生从切入点入手,顺藤摸瓜,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三忌空而不实。教师提问如果大而空,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设计一些容易的问题为解决问…  相似文献   

2.
对于语文教学的轻负高效,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语文教学提问时要忌浅宜深,忌空宜实,忌平宜曲,忌滥宜精,忌碎宜整,忌局限宜拓展。教师需坚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问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授课时,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对提问的探索谈几点感受。一,课堂提问不宜过深过浅,要恰到好处。对教师如何恰当地提问曾有这样的比方: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好像摘桃子,因此,问题应设计成要让学生站在地上摘不到,而要踮起脚或向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训练为主线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成果。在语文课堂训练中,要注意三忌。一忌泛。泛练就是无目标的什么都练。要克服训练的"冷",必须对课文所承担的训练重点有明确的认识。训练有目标有重点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二忌"浅"。...  相似文献   

5.
一、忌脱离教材。课堂提问应紧扣教材根据课文的教学要求及重难点来设计。很多特级教师一堂课通过几次课堂提问就很好地完成了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正是因为他们的课堂提问紧扣教材充分突出了课文的重难点。二、忌脱离学生实际。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自己所教班学生实际具有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生活环境。有些老师爱把优秀教师设计的提问“拿来”,以为这样定会收到好效果,上了课后才晓得原来并非如此。三、忌大而笼统。课堂上当然要解决课文里主要的大问题,但宜从小的方面入手。例如,要解决课文的写作特点这一问题,可从“这篇  相似文献   

6.
“思维从问题始”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设计科学巧妙的提问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思维 ,发展智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少数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据笔者观察思考 ,课堂提问必须注意“五忌”。一忌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少数教师为了显示在教学过程中启发了学生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于是便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提出后 ,学生往往不用思考 ,答案脱口而出 ,或只要在教材上读一两句便可获教师的首肯。这样的课堂提问 ,从表面上看 ,学生很投入 ,课堂气氛十分活…  相似文献   

7.
教学小说或戏剧 ,免不了要涉及到分析人物形象的问题。目前分析的方法大致有 :一是教师讲 ,学生听 ;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 ;三是分解成若干问题 ,用提问法让学生回答 ,再来个综合。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都不能浮光掠影 ,流于表面泛泛而谈。为此 ,笔者认为分析时应做到“三忌”“三要”。一忌罗列现象 ,要挖掘本质现象虽是本质的表现 ,但它毕竟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所以 ,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 ,不能仅叙述现象而不揭示本质 ,这样的分析就会不深不透。教学鲁迅《药》一文时 ,某一学生分析康大叔形象时说 :“康大叔是郐子手 ,卖…  相似文献   

8.
通过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所以说,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只要我们抓住“三适”、“四性”.注意“五忌”原则,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忌简单直接教师应注意避免问题设计的简单化、直接化,不能直接提一些简单的、学生不加思索就可随口而答的问题。如提问时间、地点、人名、内容等学生一眼就可以找到答案无助于思维发展的问题。这样易于陷入为提问而提问的形式主义,从而失去提问的价值。为此,教师要根...  相似文献   

10.
语文老师都很重视语文课的导语。探讨导语艺术的专家和文章也很多,提出了诸如开门见山式、温故知新式、提问设疑式、故事激趣式等多种多样的导语形式。笔者认为,这些探讨都是很有见地的,对于促进语文课的教改也的确起了积极作用,然而,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三忌”,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教学方式,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青年教师要掌握好这一课堂教学艺术,必须做到“六忌”。一忌随心所欲,为问而问。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是为问而问,不考虑目的,不精心设计,误认为师生的一问一答就是“启发式教学”。因为问题没有提到点子上,并没有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中提问“六忌”牛春明提问这一教学方式以师生之间活动为主,它可以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常常在教学时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设问不得当。现将发现的问题归纳如下,简称“六忌”...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发现规律的“向导”,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体操”,也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信息反馈源。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必须注意以下五忌:一、忌盲目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直指要害,不能信口开河。所提问题要能鲜明地、有针对性地体现出教学意图,确切恰当、构成课堂结构的合理层次。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材,是克服课堂提问盲  相似文献   

14.
牛小兵 《考试周刊》2013,(27):56-57
<正>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交互式问答,使教学过程不断深入,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问可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研究课堂提问的特点,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思维过程的关键.1.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忌不分主次轻重,为提问而提问,而要有的放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虽然只是课堂教学中一个看似微小的话题,但是它却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做到"五要"、"五忌"。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提问的质量如何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因此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提问是必不可少的 ,但必须注意“五忌”。一忌过难或过易、脱离实际。问题过难 ,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使学生惑然不解 ;问题过易 ,学生不假思索就能答出“是”或“不是” ,会降低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因此 ,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 ,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 ,符合其思维规律 ,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临近发展区”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  相似文献   

17.
清人但明伦在《但评<聊斋志异>》中说:“文忌直,转则健;文忌庸,转则新;文忌平,转则峭;文忌窘,转则宽;文忌散,转则紧;文忌浅,转则深;文忌涩,转则畅;文忌闷,转则醒。”  相似文献   

18.
“诗贵含蓄”,乃作诗的常识。的确,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诗才是好诗。古人论诗之含蓄甚多。叶燮曾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袁枚则认为“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因此,诗歌创作“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严羽《沧浪诗话》)诗何以语忌直,《诗说杂记》说:“语何以忌直,缘诗主文谲谏,寓意微小,所称甚少,所指极大。”诗歌是一种精炼的艺术,它以极少的文字,反映极多的生活内容,这就要求诗歌要含蓄蕴藉,直露则意浅,意浅则失去了诗歌的韵味。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提问的“要”与“忌”海原县回民中学解光穆课堂提问哪个教师都使用,如何提高提问的效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运用这一教...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有三“忌”三“宜”。一、忌“干人合唱”宜“单独回答”“千人大合唱”在声乐表现上,可谓气势磅硝。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却非“总相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