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艺术真实是学创作实践的重要原则之一。艺术真实的有无及程度是衡量创作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在当代艺实践中,艺术真实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有生命力的范畴。艺术真实既不同于日常生活真实,也不同于科学真实,它建立在主体亲历基础之上,以自觉的虚拟的想象的形态存在于艺术世界之中,是对生活的审美发现和艺术阐释。  相似文献   

2.
《西行漫记》是一部首次向世界真实报道三四十年代中国红军,中共名领导人及其生活方式,信念,目的的划时代报告学巨,作家在处理这部作品的主体,客体辩证统一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艺术真实,艺术独创,艺术空间的对立和统一,提出了读关注的社会问题,描绘了人的理性因素和情感因素,以及概括而不笼统,严肃而不枯燥的语言等艺术手段,使这成为风行世界的真实记录历史的经典性献和20世纪报告学的艺术丰碑。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也同样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向生活开放,是张老师"开放性作文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他重视并调动学生独特真实的感受,形成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也学会了用作文说生活。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写作也是这样,只有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已学的方法技巧,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事物、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进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感受能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需多"法"齐下。一、多一些细心,采撷生活浪花,培养观察能力艺术的真实源自于生活的真实。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不仅可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那么,这将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  相似文献   

6.
衡量一部电影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生活真实”能否与艺术真实完美交融,就是观众对艺术家所描绘的生活的肯定态度。“所描绘的生活”契合观众的心理积淀,能产生共鸣,艺术的目的就达到了,艺术作品所生成的“艺术真实”也就实现了,反之亦然。《牛棚》这部影片,从整体的构成质数上分析,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故导致艺术真实的缺席,本人以为这是一次艺术上的遗憾,同时也是另一种意义上艺术航行的起点:从《牛棚》的艺术失败中寻找实现“艺术真实”的可操作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7.
做人求真。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做人,不虚浮,不夸张,不骄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学写作文的先导。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都要自始至终贯穿做人的准则,让学生时刻受到美的熏陶,这样,学生作文才能做到思想健康。如果忽视人格教育,忽视思想教育,让学生为作文而作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苍白无力,缺乏思想的光芒和感人的力量。   选材求真。生活是五彩斑澜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体验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真实的题材,然后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好主题,对生活中的种种事件和细节进行选择和加工,…  相似文献   

8.
陈海霞 《小学生》2010,(9):24-24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再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相似文献   

9.
学生作文需要写真实的东西,不能胡乱编造,这是写作最根本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人生教育。但是对于真实的东西,学生往往感到无处可写,本文从仔细观察生活的"真"、深入感悟生活的"真"、善于描写生活的"真"、艺术加工生活的"真"等四个方面入手,探寻既真实又生动的作文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四)取材的要求取材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材料要真实真实的材料应是客观存在的,确确实实的,是令人可信的。这是生活的真实,客观的真实。此外,还有艺术的真实。所谓艺术的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并高于生活的真实,是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和细节的真实.它不一定是生活的原本模样,一般是经过作者艺术加工处理后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契合.前者多用于一般文章的写作,后者则指的是文艺创作。我们研究的主要是前者。  相似文献   

11.
诗与人生——谈吕进先生诗学观中的生命“本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诗”这是一个不断被言说的过程。作为诗人、诗评家的吕进先生,以他对诗化人生的追求,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个真诚的回答。从他的诗学观念中,我们看到了他怎样从“诗”的本真诠释到对生命“本真”探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真实从来都是新闻的第一生命,一旦虚假的成份侵入新闻的肌体,新闻的生命便会受到威胁乃至遭到动摇.  相似文献   

13.
真理真正地贴近人、切入人的“真的现实”,融入人的“真的生活”世界之中,这正是真理的生命,灵魂所在,也是真理观的“合理性”视界。  相似文献   

14.
科西克“具体辩证法”的批判对象,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人的异化、片面的存在状况,即“伪具体世界”。“伪具体世界”直接表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是一种调节人类生活的节律,本质上是人的造物脱离了人自身,成为某种自主性的、与人相对立的异己力量。在深入理解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科西克说明了日常生活的涵义与特征,揭示了其社会历史根源,同时提出,要超越日常生活,就必须诉诸“真理的实现和个体发生过程中人类实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伊朗民族电影旗手的阿巴斯电影显现出虚构与真实、故事与纪录迷一般的纠缠,使用“自我反映手法”捕捉当下生活体现了他对此在人生的完整关照,也体现了他对人生之真相的哲学思考,人生的存在在阿巴斯的那儿成为电影的实体,透过影像和故事,从阿巴斯电影中折射出来的是他关注人生的悲悯的人道眼光和宽广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6.
条件句的真值情况是很复杂的,从逻辑上来说,我们只注重于形式,根据费罗真值表就能够直接的判断出其真假情况。但是在日常思维中,仅仅考虑其形式是不够的,还牵涉到其前后件内容方面的联系,语境语义以及具体的时间变化对其真假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逻辑与日常思维两方面来对条件句的真假情况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名声很高的一位作家。他深入关注人性,关注生命的厚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新作《第七天》在一种看似轻盈的叙事话语中,坦露出了深邃而凝重的思想内涵,直抵生存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教育哲学如何关怀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哲学最为关心的就是人的生活及教育实践,它的根本目的与方式是,通过思想为生活在一起的公民思辨塑造灵魂(德性)和社会正义的教育秩序的理想、目的或原则,这是教育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根本内涵.教育哲学无法直接去"过"生活,而只能是"思"生活或"言"生活.教育哲学的可能性在于能够提出教育和生活的基础问题,并在思想的深处反思造成现实困境与问题的价值、观念或意见.为此,教育哲学探寻涉及教育的理性真理,形而上地洞察教育存在的根本目的、价值和基础原则.教育哲学只有超越各种意见到达关于教育存在之根本秩序的理解,才能为生活及教育提供有意义的思想理论.如果教育哲学放弃或遗忘根基性的形而上追问,关于教育的形形色色的错误意见就无法得以辩明,教育哲学就会真正缺乏目的感、价值感和实践感,它自身也就真正疏离了生活及教育.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真是做人之本,也是作文之本,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他所想,说他想说,将心中对生活的真情实感通过文字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真善美的统一:“三生教育”内涵新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真善美是存在显现的不同纬度。真首先是一个存在问题,然后才是认识论、逻辑学问题;善首先是一个生存问题,然后才是伦理学问题;美首先是关涉如何生活的问题,然后才是美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真善美是生命存在的真善美,是“此在”显现的不同维度,即生命之真、生存之善、生活之美。而且,其必然体现于“三生教育”中,具体可表述为:生命教育求真,生存教育求善,生活教育求美。“三生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