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下好了     
上化学课 ,母亲来了。我忙踱步而出 ,却看见她正候在走廊尽头 ,满脸焦急。“干什么 ?”我问得很生硬 ,透出几许不耐烦。“哦 ,你哥来时忘了带皮带 ,所以———”她忽然有些得意起来 ,“所以我带来了 ,你知道 ,我总担心他的裤子掉下来 ,这下好了 !”我不由得啼笑皆非。“这下好了 !”她又补充了一遍。“什么 ?”哥颇有些尴尬 ,“她怕我掉裤子 ?Mygod !”他哭笑不得地望着我 ,一脸的无奈。晚上看书 ,讲的是一位母亲由于不识字 ,而错把两本武侠小说冒雨送给正沉迷于其中的独生子手上 ,从而令其迷途知返的故事 ,内容很真实 ,闭目深思 ,不觉颇有…  相似文献   

2.
阳刚之气     
李岩 《学前教育》2006,(4):24-24
我第一次感受男性在幼儿教育中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是在16年前,那时还是年轻教师的我被这样一封家长来信所吸引:“我最讨厌男孩子哭,我本想给儿子取名李A,以便他长大后根据自己的意愿给自己取名……”观念超新、霸气十足的来信落款是“父亲”。我习惯了与年轻妈妈轻声细语地交流孩子的一日生活,习惯了蹲下身和比妈妈还心软的爸爸一起哄哭哭啼啼的孩子,习惯了因不忍孙子哭而又把孩子抱回家的爷爷的举动……  相似文献   

3.
糗事百科     
<正>校运会最后一项是教师田径赛,我们的数学老师跑了最后一名。同学们装作不知道,调皮地问他:“老师,您跑第几呀?”只见老师头一扬,得意地说:“我把前面所有人撵得嗷嗷直叫。”  相似文献   

4.
记得我上小学时,写过不少作文.至今回味起来,仍颇有感触。有一位同学曾对我说:“你的作文应拿去给大家‘奇文共赏’.”我听了之后极为得意.结果后来才知道“奇文共赏”是个贬义词,指把荒谬反动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评判.至于大家看了之后作何评判.此皆后话,我且不提。还是来看看我这篇小学时的作文吧。  相似文献   

5.
师者如蚌     
“师者如蚌”,初次听到这个词语,你一定会感到很诧异吧?我也是。这是从学生那里听来的一个词。当时只是想,只听说有把老师比作“红烛”“春蚕”“人梯”“艄公”的,都是在赞扬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把教师比作“蚌”,又作何解释呢?我一直纳闷着,  相似文献   

6.
开心果     
一天妈妈下班回来,儿子说:“妈妈,小狗把我的牛奶给喝光了。”妈妈说:“一定要教训它。”“不用了,妈妈,我也喝光了它盘子里的牛奶啦!”儿子得意地说。  相似文献   

7.
《四川教育》2001,(4):16-16
从村小到乡镇,从乡镇到县城,从教师到主任,从主任到校长,从小学二级教师到中学高级教师。无论是空间的变化,还是事业的发展,都得益于“写”,以写为乐,以写求进。用自己的笔写工作,写生活,把所做记录下来,把所想表达出来,把“得意”之处总结出来,同行共享,其乐无穷;用写出的章激励学生,感召教师,以自己“爬格子”的精神教育学生、启发教师,刻意造就众手挥毫写教育的学型师资阵容。这就是我——做主任、乃至当校长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美术欣赏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颇有点“纸 上谈兵”的味道。既然是欣赏,那么在欣赏的过程中 必然会有争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都 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 不同的认识。而“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或者说是“照 本宣科”,根本没有把教师与学生的思想结合起来, 更别说是体现美育中的创新精神了,所以应该毫不留 情地予以摒弃。那么,怎样把欣赏课上好、上活,真正 让学生学到点什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尊重、平 等和接受”。  相似文献   

9.
黄永祥 《河南教育》2004,(10):44-44
参加工作十余年,先后拿过不少“第一”,有自己的,也有学生的。我把这些“第一”看成是他人对自己辛勤付出的一种认可,我曾为这些“第一”高兴过、激动过,甚至暗自得意过。然而,这次赛操的“第一”却让我后悔莫及!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致曹聚仁》的一封信中曾经指出:“古之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鲁迅这一段精辟的论述,不仅对“师道尊严”深恶痛绝,断然否定,而且对借批“师道尊严”而“乘机下石”之流的丑恶行径,也予以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鞭挞.王张江姚“四人帮”,正是“乘机下石”的一类恶人.他们以批“师道尊严”为名,对广大教师扣帽子,打棍子,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他们把教师丑化成“叮在修正主义臭肉上”的“苍蝇”,诬蔑教师象“水上的皮球”,“一松手又会浮出水面”,要“永远把他们压在深水之中”,甚至把教师斥之为“败类”,“教唆犯”,“右倾复辟势力”,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相似文献   

11.
取名从前有个财主姓戚,戚继光的戚,生了个儿子,想给儿子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他请来一个老先生,让他给儿子取名,并答应如果名字取得响亮,就给十两银子。老先生给财主的儿子取名“戚东强”,财主一听很满意,但又耍赖说这个名字不响亮、不热闹,不愿付钱。老先生叫财主先把“东强”连说两遍,再将“戚东强”念一遍,让众人评评理。财主念道:“东强、东强,戚东强!”在场的人听了大笑,都说:“这名字里有锣又有鼓,怎么能说不响亮呢?”财主自觉理亏,只得付钱。买酒从前,有个店老板,小气得要命。一次他叫伙计去买酒,不但不给钱,反而说:“听着,没钱买来酒,那才叫会办事!”伙计接过酒瓶,眨了眨眼就走了。不一会儿,伙计回来了,双手恭敬地递给老板一个空酒瓶,说:“老板,请喝酒!”老板大怒,训斥道:“怎么没酒?”伙计笑眯眯地说:“老板息怒,没酒也能喝,那才叫会喝酒呢!”吝啬一天,吝啬王外出购物,忽然想起离家时,忘记把灯吹灭。他便急忙往家跑,走到门前高声呼唤家人:“你把灯吹灭就可以了!大门不必开,免得白磨损门闩儿!”“啊?老爷,你从半路上回家,不是白磨损鞋底吗?”吝啬王用手举着鞋,得意地说:“我早就脱了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古代笑话三则@蔡志玲  相似文献   

12.
请看这样一组教育细节———一个9岁的小男孩,把高中课本上的一篇长文章一字不漏地背完了。爸爸只是在点头的同时哼了一声。还是这个小男孩,把得到满分的期末成绩单兴高采烈地递给爸爸,爸爸则漫不经心地甩出一句———“我知道了,你可以去玩了。”还是这个小男孩,回家得意地告诉父亲“莱维特老师非常喜欢我,把我抱在膝盖上仔细地给我讲题。”爸爸不以为然地说“那有什么了不起”。再请看另一个教育细节———一位白人教师面对一个黑孩子:“我相信你是一个好学生。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指头?”黑孩子慢慢抬起头,涨红了脸,望…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课文《猎户》存在着不少语病,举例如下。1.猎罢论功,我的要求不高,最得意是分得一枝两枝雉鸡翎。句中主语“最得意”与宾语“分得一枝两枝雉鸡翎”搭配不当,应在“最得意”后加一个“的”字,使主语变成一个名词性“的”字短语.2.他住得不远,就是那个有三棵老松树的村子,冯岗。句中语病有二:一是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宜把第一句中“得”字改为“的”,把第二句中的  相似文献   

14.
我于1938年出生,当时日寇入侵,武汉沦陷。从事抗日工作的祖父给我取名“真危”,实为沉重,忧国忧民。在解放后不久的“反右“斗争中,有人说我的名字攻击现实,“用心险恶”。我只好把“危”改为“微”,也正好,这样更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5.
陈智勇 《教师博览》2008,(11):52-52
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选修了“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学习”这门课,这天,教授让我们进行课堂陈述。我和一个美国同学做的是中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陈述.为做好这次课堂陈述,我们收集资料、图片,制作幻灯片和宣传单.引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和深入讨论、我感觉到了在美国大学课堂上为数不多的得意。但我得意不久.就被一个美国音乐教师的陈述震动了。  相似文献   

16.
作文课上,一所美国学校的教师要求学生描绘一场想像中的精彩足球赛,不少学生都把电视中看到的球赛加上形容词绘声绘色地写在纸上,然而教师却把满分给了一位“最偷懒”的学生。那位学生的作文只有两三句话:“很抱歉,由于突然雷雨大作,人们盼望已久的这场球赛只得改期。大家纷纷埋怨老天爷,把本该在观看比赛时爆发的激情发泄到了恶劣的天气上。在他们看来,正在天庭上演的雷电大战也比不上这场球赛的紧张激烈。”教师对这篇作文的评价是:思维突破常规,富有想像力。多年之前,当我看到这则故事时,很是叹服美国学生的勇气和这位教师的先进理念。在叹服之余,也颇有点失落和羞愧。失落的是我们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羞愧的是学生即使能这样去写,到了我们教师手里,恐怕也会难逃厄运。我把这一故事讲给学生听了。时间一长,倒把它给忘了。可是最近,我也把满分给了一位“最偷懒”的学生。我欣喜地把这则中国版的“满分作文”故事告诉别人的时候,大家心里都充溢着兴奋和激动。我把下面这首流传已久的小诗提供给学生,要求他们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就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7.
捉泥鳅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作为“把关教师”被安排到一所村级小学教毕业班数学兼班主任,这个班教师调换频繁,学习风气特差,三十多个孩子,没几个用心学习的。欧湘峰是最突出的一个,他是班里年龄最大的男孩,也是全校有名的“逃学大王”,在同学中还颇有号召力,带着几名“兄弟”来去自由,有时一两天都不进校门,在地里田间到处游玩。老校长把我当成救星,要我一定想想办法,说不改变欧湘峰,这个班就没救了。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在讲台上挥洒20年的教师,我对教师生活颇有些感悟——是在空间上的,更是在精神上的。教师的生命本体存在形式与常人是一样的,但生命的展开却是不同的。“我思故我在。”当我在一个看似封闭的时空里伸展自己的生命时,如在教室里面对学生或在办公室里面对书本,即使我把这看作是生命展开的时空活动,也依然狭隘得可怜,相比于农民种田、工人做工,一点时空的拓展也没有。如果我将我的生命这样交付于时光之流和这个狭窄的物理空间,我的生命就是可怜的,  相似文献   

19.
我的祖上姓王。在我不足周岁时,父亲离家出走参加革命。不久,家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为了亲人的安全,他改姓“金”,把名字也改了。所以,我也可以这么说,从我父亲这一辈开始,就改姓“金”了。我从上小学到初中,—直是随祖上姓“王”,取名“金波”。后来,我见到父亲,很想问问他,他改姓“金”,是不是受到我这个“金”字的启发。但我终于没有问。我读到初三,因为一场病而休学。痊愈后转到另一所中学,父亲在为我写推荐信时,不知为什么,把我作为姓的“王”字给省略了,这么一省略,我很自然地就随了他,也姓了“金”。当时,我没更正。我认为这样也好,…  相似文献   

20.
自豪的女儿     
《家教世界》2014,(5):16-16
10岁的女儿最近有了跟同学攀比的习惯,一回到家里,就跟我要这要那.昨天,她又跟我要手机,我一生气,就对她说:“你想要手机是不?那好,把你卖了换钱吧!”我以为女儿会害怕,哪知道她却一脸得意:“咱们家也就把我卖了还能换些钱!奶奶说了,我是咱们家最贵重的,你和爸爸加起来也比不上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